一种低碳污水强化除磷装置及包括其的污水处理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1928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低碳污水强化除磷装置及包括其的污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低碳污水强化除磷装置包括碳源池和两相厌氧除磷池,所述碳源池与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连接,以向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供给碳源;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与所述沉淀池的污泥排出口连接,以接收所述沉淀池排出的污泥;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与所述厌氧池连接,以使得经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处理后的污泥回流至所述厌氧池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在进水低碳源条件下,实现补充碳源在两相厌氧除磷池中被高浓度除磷菌有效且充分利用,提升系统的总磷去除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碳污水强化除磷装置及包括其的污水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低碳污水强化除磷装置及包括其的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常用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包括厌氧-缺氧-好氧(Anaerobic-Anoxic-Oxic,A/A/O)处理工艺及其变形改良工艺,在实际工程中展示出了良好的除磷性能。A/A/O处理工艺的技术关键在于,厌氧条件下污水中必须有足够的有机碳源,以保证聚磷菌能实现良好的释磷效果,并储备足量的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s,PHA)和聚-β-羟丁酸(poly-β-hydroxybutyrate,PHB),以用于后续过量吸磷。然而,现有很多污水厂进水中碳磷比远远不足,尤其是华南地区的进水碳源更低,导致总磷的去除效果不好。目前通常通过在污水处理的进水端投加外来碳源的方式提高C/P比,从而实现出水总磷达标。但是,由于污水处理工艺中各池体的污泥浓度一般维持在2000-4000mg/L,污泥浓度不高,并且聚磷菌在菌群中占比较低,使得在进水口补充外加碳源时,容易因厌氧池的厌氧条件不充分,导致碳源被其他菌类无效消耗,聚磷菌无法最大程度利用外加碳源,造成碳源投加量大,成本高,强化除磷效果不好,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碳污水强化除磷装置及包括其的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污水除磷中,碳源投加量大,成本高,强化除磷效果不好,效率不高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低碳污水强化除磷装置,用于污水处理系统,所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厌氧池和沉淀池,所述低碳污水强化除磷装置包括碳源池和两相厌氧除磷池,其中,所述碳源池与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连接,以向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供给碳源;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与所述沉淀池的污泥排出口连接,以接收所述沉淀池排出的污泥;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与所述厌氧池连接,以使得经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处理后的污泥回流至所述厌氧池中。优选地,所述碳源池中的碳源为乙酸溶液或包括挥发性脂肪酸的污泥发酵液。优选地,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中设置有磁性填料。优选地,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中设置有悬浮污泥。优选地,所述悬浮污泥的浓度为6~8g/L。优选地,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的化学需氧量为50~90mg/L。优选地,所述碳源池和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中均设置有搅拌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低碳污水强化除磷装置以及依次连接的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其中,所述厌氧池设置有进水口和污泥回流口,所述缺氧池设置有硝化液回流口,所述硝化液回流口与所述好氧池连接,所述沉淀池设置有出水口和污泥排出口,所述低碳污水强化除磷装置中的两相厌氧除磷池连接在所述污泥排出口与所述污泥回流口之间。优选地,所述厌氧池、所述缺氧池和所述好氧池中均设置有搅拌装置。优选地,所述缺氧池中的溶解氧为0.2~0.6mg/L,所述缺氧池的硝化液回流比为100%~40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低碳污水强化除磷装置及包括其的污水处理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低碳污水强化除磷装置通过设置两相厌氧除磷池,并在两相厌氧除磷池中补充碳源进行强化除磷,可在进水低碳源条件下,实现补充碳源在两相厌氧除磷池中被高浓度除磷菌有效且充分利用,提升系统的总磷去除能力。并且,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两相厌氧除磷池中实现系统对反硝化聚磷菌的筛选和大量富集,有利于降低低碳源污水处理系统对碳源的依赖,提高对低碳源污水处理系统除磷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低碳污水强化除磷装置的装置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污水处理系统的除磷效果示意图;图中,1、厌氧池;2、缺氧池;3、好氧池;4、沉淀池;41、出水口;42、污泥排出口;5、碳源池;6、两相厌氧除磷池;7、磁性填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所述低碳污水强化除磷装置应用于污水处理系统,尤其是进水端碳源补充量不足的污水处理系统,可以是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污水处理系统中至少包括厌氧池1和沉淀池4,所述厌氧池1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沉淀池4设置有出水口41和污泥排出口42。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低碳污水强化除磷装置,包括碳源池5和两相厌氧除磷池6,其中,所述碳源池5与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6连接,以向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6供给碳源;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6与所述沉淀池4的污泥排出口42连接,以接收所述沉淀池4排出的污泥;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6与所述厌氧池1连接,以使得经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6处理后的污泥回流至所述厌氧池1中。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碳源池5向两相厌氧除磷池6中补充碳源,可以解决进水端补充碳源不足的问题,并且,可以使得补充碳源在两相厌氧除磷池6中被高浓度除磷菌有效且充分利用,提升除磷能力。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两相厌氧除磷池中的两相指的是,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中既包含有固定式生长的微生物,又包含有在池体内处于悬浮状态的微生物。优选地,所述碳源池5中的碳源为乙酸溶液或包括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污泥发酵液。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对乙酸溶液的浓度等参数不做具体限定。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6中设置有磁性填料7,可采用支架固定于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6中,其中,所述磁性填料7的表面富集有用于捕捉并去除离子态的氧(如NOX的氧)的微生物,以保持该池的氧化还原电位始终处于严格厌氧范围。所述磁性填料为填充有磁粉的高分子立体弹性填料或悬浮填料,填料表面有2-10mT磁场强度。磁性填料的填充比例优选为10%-50%。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6中设置有悬浮污泥,所述悬浮污泥处于悬浮状态,在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6中均匀分布。进一步地,所述悬浮污泥的浓度为6~8g/L,所述悬浮污泥的停留时间为1~3h。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6的化学需氧量(ChemicalOxygenDemand,COD)为50~90mg/L。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碳源池5和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6中均设置有搅拌装置,以加速污泥发酵的反应,并使得泥水混合液与除磷菌在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中充分接触反应,提升除磷效果。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低碳污水强化除磷装置以及依次连接的厌氧池1、缺氧池2、好氧池3和沉淀池4,其中,所述厌氧池1设置有进水口和污泥回流口,所述缺氧池2设置有硝化液回流口,所述硝化液回流口与所述好氧池3连接,所述沉淀池4设置有出水口41和污泥排出口42,所述低碳污水强化除磷装置中的两相厌氧除磷池6连接在所述污泥排出口42与所述污泥回流口之间。本专利技术所述污水处理系统通过设置的低碳污水强化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碳污水强化除磷装置,用于污水处理系统,所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厌氧池和沉淀池,其特征在于,/n所述低碳污水强化除磷装置包括碳源池和两相厌氧除磷池,其中,所述碳源池与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连接,以向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供给碳源;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与所述沉淀池的污泥排出口连接,以接收所述沉淀池排出的污泥;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与所述厌氧池连接,以使得经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处理后的污泥回流至所述厌氧池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碳污水强化除磷装置,用于污水处理系统,所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厌氧池和沉淀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碳污水强化除磷装置包括碳源池和两相厌氧除磷池,其中,所述碳源池与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连接,以向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供给碳源;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与所述沉淀池的污泥排出口连接,以接收所述沉淀池排出的污泥;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与所述厌氧池连接,以使得经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处理后的污泥回流至所述厌氧池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碳污水强化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池中的碳源为乙酸溶液或包括挥发性脂肪酸的污泥发酵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碳污水强化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中设置有磁性填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碳污水强化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相厌氧除磷池中设置有悬浮污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碳污水强化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污泥的浓度为6~8g/L。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创刘建新杨远秀林国颖李芷菁郭婉婷陈威宇张诗莹李梦潇陈海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