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鱼礁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1907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鱼礁,包括由多个具有空腔的支撑本体以及连接构件构成,所述支撑本体由多孔性材料一体制作成型;所述支撑本体为长条状拱形结构,在拱形结构的两边外侧以及顶部设有连接扣槽;所述支撑本体的拱形结构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拱形结构的外表面上设有不规整纹路;单层鱼礁由多个支撑本体通过所述连接构件相连,相邻两层之间的鱼礁通过上层的连接构件与下层鱼礁顶部的连接扣槽相连;底层拼装好的鱼礁通过锚杆将连接构件固定在河道底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鱼礁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道生态修复系统,具体说是一种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鱼礁及其制作方法,属于环境保护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人们对河湖等地表水体的堤岸治理仅侧重于防洪、航运、岸坡稳定等单方面的功能需求,普遍采用的硬质化护砌,而河湖岸坡硬质化护砌剥夺了绿色植物和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切断了水域与陆域间的物质交流,继而导致河湖水生生态系统破损,因此硬质岸坡的生态化建设已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目前,针对河湖岸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通常会在河道内设置增氧曝气系统、浮岛、鱼礁、鱼巢等结构对河道水环境治理和修复。常用的河道修复生态鱼礁是人工置于天然水域环境中用于修复和优化水域生态环境的构造物。它通过适当地制作和放置,来增殖和诱集各类水体生物,达到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的目的。但是现有的生态鱼礁存在以下问题:(1)礁体结构复杂,造价成本过高;(2)礁体表面积过小,不利于藻类贝类的附着,生态改进效果差;(3)礁体过于封闭,没有设置有通透导流孔,不利于水体交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鱼礁及其制作方法,通过构建全新的鱼礁结构,在河道水体内形成完备的生态系统,提高水体的流动能力,便于水体的交换。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鱼礁,包括由多个具有空腔的支撑本体以及连接构件构成,所述支撑本体由多孔性材料一体制作成型;所述支撑本体为长条状拱形结构,在拱形结构的两边外侧以及顶部设有连接扣槽;所述支撑本体的拱形结构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拱形结构的外表面上设有不规整纹路;单层鱼礁由多个支撑本体通过所述连接构件相连,相邻两层之间的鱼礁通过上层的连接构件与下层鱼礁顶部的连接扣槽相连;底层拼装好的鱼礁通过锚杆将连接构件固定在河道底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技术方案,前述的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鱼礁,所述多孔性材料以重量份数计,采用485-500份粒径在10-20mm的骨料、100-135份42.5级及以上硅酸盐水泥以及5-5.8份减水剂配制多孔混凝土;所述骨料按体积份数计包括18-20份碎石、60-75份沸石、10-12份活性炭以及63-85份陶粒。前述的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鱼礁,所述连接构件为横截面呈“T”字形的长条;所述连接构件边缘与所述连接扣槽扣接固定。前述的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鱼礁,所述连接扣槽为槽底宽槽口窄的梯形槽,所述连接构件的边缘为与所述梯形槽匹配梯形卡块。前述的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鱼礁,所述支撑本体的腔体内设有支撑加强筋。前述的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鱼礁,在鱼礁两侧河道上设置定位桩,所述定位桩通过牵引绳与鱼礁的顶部牵引固定。一种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鱼礁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设定配比将多孔性材料的各组分进行混料,混料后的多孔性材料与适量的水搅拌形成混凝土湿料,在支撑本体模具内浇筑构成长条状拱形结构,养护后制作完成支撑本体;(2)通过注塑工艺制作连接构件,使连接构件与支撑本体的两边外侧以及顶部设有连接扣槽匹配;(3)平整河道,平在需要施工的河道内铺设2-3cm砂石料构成鱼礁铺设基层;(4)通过支撑本体和连接构件搭建拼装底层鱼礁,将拼装好的底层鱼礁通过锚杆将连接构件固定在河道的基层上;(5)在底层鱼礁上逐层利用连接构件搭建鱼礁,通过两侧定位桩对高层鱼礁进行牵引固定,防止鱼礁被水流冲走或冲倒;(6)在支撑本体构建的鱼礁上植入生藻类和水生植物的种子,使鱼礁在河道内形成水生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结构的改进,克服了传统河道鱼类栖息地容易造成河道堵塞,造成水体交换不畅的问题。通过将鱼礁的支撑本体布置方向与河道水流方向一致,减少对河道水体的干扰。此外由于本申请方案结构简单,生产安装方便,通过完全能够满足鱼类栖息的需求;在支撑本体的表面设置不规整纹路,便于藻类以及水生植物的生长附着,在河道水体内形成完备的生态系统。另外本申请的支撑本体采用改性多孔材料制成,在水体布置时不会产生过大浮力,便于鱼礁的布设,通过多孔性材料能够吸附水体内的杂质,可以在鱼礁上种植水生植物改善水体的质量,为支撑本体上水生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提高水体中鱼类的生态环境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支撑本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侧面示意图。图4为连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鱼礁,结构如图1-4所示,包括由多个具有空腔的支撑本体1以及连接构件2构成,支撑本体1由多孔性材料一体制作成型;支撑本体1为长条状拱形结构,在拱形结构的两边外侧以及顶部设有连接扣槽11;支撑本体的拱形结构上设有若干通孔12,拱形结构的外表面上设有不规整纹路;单层鱼礁由多个支撑本体通过连接构件2相连,相邻两层之间的鱼礁通过上层的连接构件与下层鱼礁顶部的连接扣槽相连;底层拼装好的鱼礁通过锚杆3将连接构件固定在河道底部。本实施例的多孔性材料以重量份数计,采用490份粒径在10-20mm的骨料、125份42.5级硅酸盐水泥以及5份减水剂配制多孔混凝土;骨料按体积份数计包括18份碎石、65份沸石、12份活性炭以及78份陶粒。本实施例的连接构件2为横截面呈“T”字形的长条,使连接构件边缘与连接扣槽扣接固定。连接扣槽为槽底宽槽口窄的梯形槽,连接构件2的边缘为与梯形槽匹配梯形卡块。支撑本体的腔体内设有支撑加强筋13;在鱼礁两侧河道上设置定位桩4,定位桩4通过牵引绳5与鱼礁的顶部牵引固定。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鱼礁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设定配比将多孔性材料的各组分进行混料,混料后的多孔性材料与适量的水搅拌形成混凝土湿料,在支撑本体模具内浇筑构成长条状拱形结构,养护后制作完成支撑本体;(2)通过注塑工艺制作连接构件,使连接构件与支撑本体的两边外侧以及顶部设有连接扣槽匹配;(3)平整河道,平在需要施工的河道内铺设2-3cm砂石料构成鱼礁铺设基层;(4)通过支撑本体和连接构件搭建拼装底层鱼礁,将拼装好的底层鱼礁通过锚杆将连接构件固定在河道的基层上;(5)在底层鱼礁上逐层利用连接构件搭建鱼礁,通过两侧定位桩对高层鱼礁进行牵引固定,防止鱼礁被水流冲走或冲倒;(6)在支撑本体构建的鱼礁上植入生藻类和水生植物的种子,使鱼礁在河道内形成水生态。本实施例在某河道中共设置8个采样点,将各调查点位监测值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限值进行比较,1#、5#和8#点位为地表水Ⅲ类,其余点位为地表水Ⅳ类。主要超标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水质监测数据注:“ND”代表低于检出限。在2#、5#和7#点设置生态鱼礁,同时在河道内共鉴定出存有鱼类8种,其中鲤科5种,鲻科1种,鲿科1种,沙塘鳢科1种。河道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43种,其中,硅藻门物种数量最多,占总物种数46.5%,其次是绿藻门,占物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鱼礁,包括由多个具有空腔的支撑本体以及连接构件构成,所述支撑本体由多孔性材料一体制作成型;其特征在于:/n所述支撑本体为长条状拱形结构,在拱形结构的两边外侧以及顶部设有连接扣槽;所述支撑本体的拱形结构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拱形结构的外表面上设有不规整纹路;/n单层鱼礁由多个支撑本体通过所述连接构件相连,相邻两层之间的鱼礁通过上层的连接构件与下层鱼礁顶部的连接扣槽相连;底层拼装好的鱼礁通过锚杆将连接构件固定在河道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鱼礁,包括由多个具有空腔的支撑本体以及连接构件构成,所述支撑本体由多孔性材料一体制作成型;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本体为长条状拱形结构,在拱形结构的两边外侧以及顶部设有连接扣槽;所述支撑本体的拱形结构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拱形结构的外表面上设有不规整纹路;
单层鱼礁由多个支撑本体通过所述连接构件相连,相邻两层之间的鱼礁通过上层的连接构件与下层鱼礁顶部的连接扣槽相连;底层拼装好的鱼礁通过锚杆将连接构件固定在河道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性材料以重量份数计,采用485-500份粒径在10-20mm的骨料、100-135份42.5级及以上硅酸盐水泥以及5-5.8份减水剂配制多孔混凝土;所述骨料按体积份数计包括18-20份碎石、60-75份沸石、10-12份活性炭以及63-85份陶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为横截面呈“T”字形的长条;所述连接构件边缘与所述连接扣槽扣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河道修复的生态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扣槽为槽底宽槽口窄的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艳文韩琳俞学如郑新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