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转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1752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09
本申请涉及物料转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物料转移方法,在输入线的末端延伸形成有至少两个输入工位,在输出线的首端形成有输出工位;在输入工位与输出工位之间设置有接驳线,通过在多条接驳线上设置多个转移机构交替转移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物料转移的效率,交替衔接顺畅保证物料转移顺畅。该转移方法简单有序,实现物料转移过程顺畅,转移过程无缝有序衔接实现提高转移速度和效率。通过在输入线和输出线两端设置转移转移,避免口字型结构的四个边均需要搭建转运结构的问题,减少生产成本,通过交替转移方式,大大提高了物料转移的效率,交替衔接顺畅保证物料转移顺畅,解决物料转移不顺畅、物料转移速度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料转移方法
本申请涉及物料转移
,特别涉及一种物料转移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物料转移多数通过输送线实现运输目的,而回流运输线则是通过搭建水平的回流拉线,进而形成口字型回流运输线,这种口字型结构的回流运输线存在以下缺陷:1、物料转移速度慢,2、物料转移不顺畅,3、口字型结构的四个边均需要搭建转运结构,造成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料转移方法,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的运输线物料转移速度慢、不顺畅、造成成本较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物料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一条输入线以及至少一条输出线之间的移动单元转移;在输入线的末端延伸形成有至少两个输入工位,在所述输出线的首端形成有与所述输入工位数量相对应的输出工位;在每个输入工位与输出工位之间分别设置有接驳线;还包括在所述接驳线上移动的且用于承载移动单元的转移机构,且所述转移机构可在任意相邻的两个输入工位之间移动;具有第一接驳机构;承载有移动单元的转移机构于所述接驳线上自输入工位至输出工位之间单向移动。优选的,所述第一接驳机构可补入至输入工位,设置有可补入输出工位的第二接驳机构。优选的,所述第一接驳机构设置于所述接驳线上,所述第一接驳机构的初始位置位于所述输入工位相对于所述输出工位的一边。优选的,所述第二接驳机构设置于所述接驳线上,所述第二接驳机构的初始位置位于所述输出工位相对于所述输入工位的一边。作为优选的一种实施方案,包括一条输入线和一条输出线,且所述输入线和输出线上分别形成有两个输入工位和输出工位;还包括两个分别在两条接驳线上移动的转移机构;将移动单元从输入线转移至输出线包括以下步骤:A100、所述输入线将移动单元Sn运输至第一输入工位处的第一转移机构;A200、第一转移机构经第一接驳线移动至第一输出工位,第一接驳机构补入至第一输入工位上;A300、所述移动单元Sn从所述第一转移机构移动至所述输出线;所述输入线上的移动单元Sn+1途经所述第一接驳机构移动至第二输入工位上的第二转移机构;A400、所述第一接驳机构返回至初始位置,所述第一转移机构返回至所述第一输入工位;第二转移机构经过第二接驳线移动至第二输出工位;A500、第二接驳机构补入至所述第一输出工位上,所述第二转移机构上的移动单元Sn+1途经第二接驳机构移动至所述输出线;A600、所述第二转移机构返回至所述第二输入工位,所述第二接驳机构返回至其初始位置;并重复步骤A100-A500。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包括一条输入线和一条输出线,且所述输入线和输出线上分别形成有两个输入工位和输出工位;将移动单元从输入线转移至输出线包括以下步骤:B100、具有第一转移机构、第二转移机构,所述输入线将移动单元Sn运输至第一输入工位处的第一转移机构;B200、、第一输出工位空载,承载有移动单元Sn的第一转移机构经第一接驳线移动至第一输出工位;位于第二输入工位的第二转移机构,补入至第一输出工位;B300、所述移动单元Sn从第一输出工位的第一转移机构移动至所述输出线,所述输入线将移动单元Sn+1运输至所述第一输入工位处的第二转移机构;B400、第一转移机构移动至第二输出工位,承载有移动单元Sn+1的第二转移机构经第一接驳线移动至第一输出工位,移动单元Sn+1移动至输出线;第一接驳机构补入至第一输出工位,所述输入线将移动单元Sn+2运输至所述第一输入工位处的第一接驳机构;B500、第一转移机构移动经第二接驳线移动至第二输入工位,第二转移机构移动至第二输出工位,承载有移动单元Sn+2的第一接驳机构经第一接驳线移动至第一输出工位,移动单元Sn+2从第一输出工位的第一接驳机构移动至所述输出线,第一接驳机构移动至第二输出工位;B600、重复步骤B200~B500,直至所有移动单元全部输送至输出线。对于第二种优选方案,在步骤B400中,检测获取所述第二输入工位;若所述第二输入工位不存在转移机构,则所述第二输出工位的转移机构及时补入至所述第二输入工位。对于两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接驳线连接所述第一输入工位和第一输出工位,且垂直于所述输入线和输出线;所述第二接驳线连接所述第二输入工位和第二输出工位,且垂直于所述输入线和输出线。对于第一种优选方案,两个转移机构的初始位置分别位于两个输入工位上。对于第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第一接驳线的延长线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备用工位和第二备用工位;所述第一接驳机构的初始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备用工位上,所述第二接驳机构的初始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备用工位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转移方法简单有序,实现物料转移过程顺畅,转移过程无缝有序衔接实现提高转移速度和效率,在输入线和输出线两端设置转移机构,避免口字型结构的四个边均需要搭建转运结构的问题,减少生产成本,通过多个转移机构交替转移方式,大大提高了物料转移的效率,交替衔接顺畅保证物料转移顺畅,解决物料转移不顺畅、物料转移速度慢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的物料转移方法的流程框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2的物料转移方法的流程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的物料转移方法的各工位位置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的物料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2的物料转移方法的各工位位置示意图。附图标记10、输入线;20、输出线;30、第一输入工位;31、第一转移机构;32、第一备用工位;33、第一接驳机构;40、第一输出工位;41、第二接驳机构;42、第二备用工位;50、第二输入工位;51、第二转移机构;60、第二输出工位;70、第一接驳线;80、第二接驳线;71、第一接驳延长线;81、第二接驳延长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申请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申请。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其仅仅是为了区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料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一条输入线以及至少一条输出线之间的移动单元转移;在输入线的末端延伸形成有至少两个输入工位,在所述输出线的首端形成有与所述输入工位数量相对应的输出工位;在每个输入工位与输出工位之间分别设置有接驳线;还包括在所述接驳线上移动的且用于承载移动单元的转移机构,且所述转移机构可在任意相邻的两个输入工位之间移动;/n具有第一接驳机构;承载有移动单元的转移机构于所述接驳线上自输入工位至输出工位之间单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料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一条输入线以及至少一条输出线之间的移动单元转移;在输入线的末端延伸形成有至少两个输入工位,在所述输出线的首端形成有与所述输入工位数量相对应的输出工位;在每个输入工位与输出工位之间分别设置有接驳线;还包括在所述接驳线上移动的且用于承载移动单元的转移机构,且所述转移机构可在任意相邻的两个输入工位之间移动;
具有第一接驳机构;承载有移动单元的转移机构于所述接驳线上自输入工位至输出工位之间单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驳机构可补入至输入工位,设置有可补入输出工位的第二接驳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驳机构设置于所述接驳线上,所述第一接驳机构的初始位置位于所述输入工位相对于所述输出工位的一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驳机构设置于所述接驳线上,所述第二接驳机构的初始位置位于所述输出工位相对于所述输入工位的一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条输入线和一条输出线,且所述输入线和输出线上分别形成有两个输入工位和输出工位;还包括两个分别在两条接驳线上移动的转移机构;将移动单元从输入线转移至输出线包括以下步骤:
A100、所述输入线将移动单元Sn运输至第一输入工位处的第一转移机构;
A200、第一转移机构经第一接驳线移动至第一输出工位,第一接驳机构补入至第一输入工位上;
A300、所述移动单元Sn从所述第一转移机构移动至所述输出线;所述输入线上的移动单元Sn+1途经所述第一接驳机构移动至第二输入工位上的第二转移机构;
A400、所述第一接驳机构返回至初始位置,所述第一转移机构返回至所述第一输入工位;第二转移机构经过第二接驳线移动至第二输出工位;
A500、第二接驳机构补入至所述第一输出工位上,所述第二转移机构上的移动单元Sn+1途经第二接驳机构移动至所述输出线;
A600、所述第二转移机构返回至所述第二输入工位,所述第二接驳机构返回至其初始位置;并重复步骤A100-A5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峰徐益宏何宇成范方才李焕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