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多功能消防排涝应急救援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1546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多功能消防排涝应急救援车,包括机动车(1)的底盘(2),底盘(2)顶部安装有上装结构、底部安装有下装结构,上装结构包括泡沫液箱(3)、水箱(4)、泡沫比例混合器(5)、手持式灭火器(6)、水炮单元,下装结构包括固定式增压泵单元、升降式排水泵单元、液路传动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应急救援车具有功能多样化、应急救援范围广、应急救援能力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多功能消防排涝应急救援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应急救援车领域,具体是一种小型多功能消防排涝应急救援车。
技术介绍
应急救援车辆城市公共安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当城市内涝、农田排灌进行吸排水作业,这时需要一辆用于城市内涝排水、农田排水或灌溉以及火情发生时的远程供水应急救援车辆;当城市或农业给排水,城市或工业吸污、排污,或消防远程供水现场与地面存在较大的高度差时,需要应急救援车辆可以快速机动到作业现场,快速开始低水面吸水、增压和远程供水;当森林草原、老旧小区、集贸市场等发生火情需要进行灭火时,车辆可以快速机动到作业或救援现场,快速启动给排水及灭火作业。现有技术中的应急救援车功能太单一,不能完成多种需求的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多功能消防排涝应急救援车,以解决现有技术应急救援车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多种工作需求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小型多功能消防排涝应急救援车,包括机动车(1)的底盘(2),其特征在于:底盘(2)顶部安装有上装结构,底盘底部安装有下装结构,所述上装结构包括泡沫液箱(3)、水箱(4)、泡沫比例混合器(5)、手持式灭火器(6)、水炮单元,所述下装结构包括固定式增压泵单元、升降式排水泵单元、液路传动单元,其中:所述下装结构中的固定式增压泵单元包括固定于底盘(2)底部的增压泵(7),所述增压泵(7)由增压泵液压马达(8)驱动,所述增压泵(7)的进水口配置有增压泵进水端三通管(9),增压泵进水端三通管(9)自身一个管口通过管路与增压泵(7)的进水口连通,增压泵进水端三通管(9)自身另一个管口通过带阀门的增压泵进水端三通管进水管路(10)与所述上装结构中的水箱(4)连通,增压泵进水端三通管(9)自身第三个管口连接有带阀门和快接的管路;所述上装结构中的泡沫比例混合器(5)固定于底盘(2)顶部,泡沫比例混合器(5)具有一个泡沫液进口、一个水流进口、一个混合液出口,泡沫比例混合器(5)的泡沫液进口通过带流量调节阀的泡沫液进口管路(11)与所述泡沫液箱(3)连通,所述手持式灭火器(6)放置于底盘(2)顶部,所述固定式增压泵单元中增压泵(7)的出水口通过增压泵出水口管路(13)与三通管(12)的第一个管口连通,三通管(12)的第二个管口通过阀门依次与泡沫比例混合器(5)水流进口、泡沫比例混合器(5)混合液出口、软管快速接头、软管、手持持式高倍泡沫灭火器连通,三通管(12)的第三个管口通过带有外接泡沫液预留接口(41)的管路(40)与连接水泡单元的三通管(14)的第一个管口连通;所述上装结构中的水炮单元包括有设置于底盘(2)顶部的带有外接泡沫液预留接口(41)的管路(40)水炮进水三通管(14)、固定式水炮(15)、可移动式水炮(16),所述三通管(14)的第二个管口通过阀门与固定式水炮(15)连通,所述三通管(14)的第三个管口通过阀门依次与软管快速接头、软管、可移动式水炮(16)的进水口连通;所述下装结构中的升降式排水泵单元包括固定于底盘底部的可控升降架(17),以及固定于可控升降架(17)中的排水泵(18),所述排水泵(18)由排水泵液压马达(19)驱动;所述下装结构中的液路传动单元包括安装于底盘(2)底部的液压油箱(20)、液压油循环水冷却器(21)、液压泵(22);所述液压油循环水冷却器(21)的油路出口通过油管与液压油箱(20)的进口端连通,液压油箱(20)的出口端通过油管与液压泵(22)的进油口连通,液压泵(22)的出油口通过阀门连接有油管,且液压泵(22)出油口连接的油管分别与所述固定式增压泵单元中增压泵液压马达(8)的进油口、所述升降式排水泵单元中排水泵液压马达(19)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增压泵液压马达(8)的出油口、排水泵液压马达(19)的出油口分别通过油管与所述液压油循环水冷却器(21)的油路进口连通,由此构成油路循环回路;所述液压油循环水冷却器(21)的冷却水进口通过一路循环冷却水进口管(23.1)与所述增压泵(7)出水口的增压泵出水口管路(13)旁路连通,液压油循环水冷却器(21)的冷却水进口还通过另一路循环冷却水进口管(23.2)与所述排水泵(18)的出水口旁路连通,液压油循环水冷却器(21)的冷却水出口通过循环冷却水出口管(24)与增压泵进水端三通管(9)、增压泵(7)进水口之间管路旁路连通,由此构成冷却水循环回路。所述的一种小型多功能消防排涝应急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装结构还包括远程作业泵单元,所述远程作业泵单元包括放置于底盘(2)顶部的推车车架(25),所述推车车架(25)顶部固定有浮块(26),所述推车车架(25)中固定有作业泵(29),作业泵(29)由作业泵液压马达(30)驱动,所述作业泵(29)的出水口连接有软管快速接头,作业泵(29)的出水口可通过软管和快接头与所述固定式增压泵单元中增压泵进水端三通管(9)第三个管口的管路连通;所述液路传动单元中与液压泵(22)出油口连接的油管还通过外接油管与所述作业泵液压马达(30)的进油口连通,作业泵液压马达(30)的出油口通过油管与液压油循环水冷却器(21)的油路进口连通,由此构成油路循环回路。所述的一种小型多功能消防排涝应急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2)的后杠位置还固定有牵引架(31),牵引架(31)固定有牵引器(32),牵引架(31)还固定有多个快速接头,多个快速接头中至少包含输油接头(33)和回油接头(34),所述液路传动单元中,液压泵(22)出油口连接的油管还与所述输油接头(33)连通,所述回油接头(34)通过油管与所述液压油循环水冷却器(21)的油路进口连通。所述的一种小型多功能消防排涝应急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液路传动单元中还包括第一三通开关阀(35)、第二三通开关阀(36)、四通阀(37),液压泵(22)出油口连接的油管与第一三通开关阀(35)的一个管口连接,第一三通开关阀(35)的第二个管口连接第二三通开关阀(36),第二三通开关阀连接两路油管,其中一路油管与固定式增压泵单元中排水泵液压马达(8)的进油口连通,另一路油管通过油管与所述牵引架(31)上的输油接头(33)连通,第一三通开关阀(35)第三个管口与升降式排水泵单元中排水泵液压马达(19)相连;所述四通阀(37)的一个管口通过油管与所述液压油循环水冷却器(21)的油路进口连通,四通阀(37)的第二个管口通过油管与所述排水泵液压马达(19)的出油口连通,四通阀(37)的第三个管口通过油管与所述牵引架(31)上的回油接头(34)连通,四通阀(37)的第四个管口通过油管与所述增压泵液压马达(8)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的一种小型多功能消防排涝应急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2)上还固定有流量控制器(38),所述液路传动单元中液压泵(22)的出油口与流量控制器(38)的进口端连通,流量控制器(38)的出口端再通过阀门连接有油管。所述的一种小型多功能消防排涝应急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液路传动单元还包括取力器(39),取力器(39)的输入轴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多功能消防排涝应急救援车,包括机动车(1)的底盘(2),其特征在于:底盘(2)顶部安装有上装结构,底盘底部安装有下装结构,所述上装结构包括泡沫液箱(3)、水箱(4)、泡沫比例混合器(5)、手持式灭火器(6)、水炮单元,所述下装结构包括固定式增压泵单元、升降式排水泵单元、液路传动单元,其中:/n所述下装结构中的固定式增压泵单元包括固定于底盘(2)底部的增压泵(7),所述增压泵(7)由增压泵液压马达(8)驱动,所述增压泵(7)的进水口配置有增压泵进水端三通管(9),增压泵进水端三通管(9)自身一个管口通过管路与增压泵(7)的进水口连通,增压泵进水端三通管(9)自身另一个管口通过带阀门的增压泵进水端三通管进水管路(10)与所述上装结构中的水箱(4)连通,增压泵进水端三通管(9)自身第三个管口连接有带阀门和快接的管路;/n所述上装结构中的泡沫比例混合器(5)固定于底盘(2)顶部,泡沫比例混合器(5)具有一个泡沫液进口、一个水流进口、一个混合液出口,泡沫比例混合器(5)的泡沫液进口通过带流量调节阀的泡沫液进口管路(11)与所述泡沫液箱(3)连通,所述手持式灭火器(6)放置于底盘(2)顶部,所述固定式增压泵单元中增压泵(7)的出水口通过增压泵出水口管路(13)与三通管(12)的第一个管口连通,三通管(12)的第二个管口通过阀门依次与泡沫比例混合器(5)水流进口、泡沫比例混合器(5)混合液出口、软管快速接头、软管、手持持式高倍泡沫灭火器连通,三通管(12)的第三个管口通过带有外接泡沫液预留接口(41)的管路(40)与连接水泡单元的三通管(14)的第一个管口连通;/n所述上装结构中的水炮单元包括有设置于底盘(2)顶部的带有外接泡沫液预留接口(41)的管路(40)水炮进水三通管(14)、固定式水炮(15)、可移动式水炮(16),所述三通管(14)的第二个管口通过阀门与固定式水炮(15)连通,所述三通管(14)的第三个管口通过阀门依次与软管快速接头、软管、可移动式水炮(16)的进水口连通;/n所述下装结构中的升降式排水泵单元包括固定于底盘底部的可控升降架(17),以及固定于可控升降架(17)中的排水泵(18),所述排水泵(18)由排水泵液压马达(19)驱动;/n所述下装结构中的液路传动单元包括安装于底盘(2)底部的液压油箱(20)、液压油循环水冷却器(21)、液压泵(22);所述液压油循环水冷却器(21)的油路出口通过油管与液压油箱(20)的进口端连通,液压油箱(20)的出口端通过油管与液压泵(22)的进油口连通,液压泵(22)的出油口通过阀门连接有油管,且液压泵(22)出油口连接的油管分别与所述固定式增压泵单元中增压泵液压马达(8)的进油口、所述升降式排水泵单元中排水泵液压马达(19)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增压泵液压马达(8)的出油口、排水泵液压马达(19)的出油口分别通过油管与所述液压油循环水冷却器(21)的油路进口连通,由此构成油路循环回路;所述液压油循环水冷却器(21)的冷却水进口通过一路循环冷却水进口管(23.1)与所述增压泵(7)出水口的增压泵出水口管路(13)旁路连通,液压油循环水冷却器(21)的冷却水进口还通过另一路循环冷却水进口管(23.2)与所述排水泵(18)的出水口旁路连通,液压油循环水冷却器(21)的冷却水出口通过循环冷却水出口管(24)与增压泵进水端三通管(9)、增压泵(7)进水口之间管路旁路连通,由此构成冷却水循环回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多功能消防排涝应急救援车,包括机动车(1)的底盘(2),其特征在于:底盘(2)顶部安装有上装结构,底盘底部安装有下装结构,所述上装结构包括泡沫液箱(3)、水箱(4)、泡沫比例混合器(5)、手持式灭火器(6)、水炮单元,所述下装结构包括固定式增压泵单元、升降式排水泵单元、液路传动单元,其中:
所述下装结构中的固定式增压泵单元包括固定于底盘(2)底部的增压泵(7),所述增压泵(7)由增压泵液压马达(8)驱动,所述增压泵(7)的进水口配置有增压泵进水端三通管(9),增压泵进水端三通管(9)自身一个管口通过管路与增压泵(7)的进水口连通,增压泵进水端三通管(9)自身另一个管口通过带阀门的增压泵进水端三通管进水管路(10)与所述上装结构中的水箱(4)连通,增压泵进水端三通管(9)自身第三个管口连接有带阀门和快接的管路;
所述上装结构中的泡沫比例混合器(5)固定于底盘(2)顶部,泡沫比例混合器(5)具有一个泡沫液进口、一个水流进口、一个混合液出口,泡沫比例混合器(5)的泡沫液进口通过带流量调节阀的泡沫液进口管路(11)与所述泡沫液箱(3)连通,所述手持式灭火器(6)放置于底盘(2)顶部,所述固定式增压泵单元中增压泵(7)的出水口通过增压泵出水口管路(13)与三通管(12)的第一个管口连通,三通管(12)的第二个管口通过阀门依次与泡沫比例混合器(5)水流进口、泡沫比例混合器(5)混合液出口、软管快速接头、软管、手持持式高倍泡沫灭火器连通,三通管(12)的第三个管口通过带有外接泡沫液预留接口(41)的管路(40)与连接水泡单元的三通管(14)的第一个管口连通;
所述上装结构中的水炮单元包括有设置于底盘(2)顶部的带有外接泡沫液预留接口(41)的管路(40)水炮进水三通管(14)、固定式水炮(15)、可移动式水炮(16),所述三通管(14)的第二个管口通过阀门与固定式水炮(15)连通,所述三通管(14)的第三个管口通过阀门依次与软管快速接头、软管、可移动式水炮(16)的进水口连通;
所述下装结构中的升降式排水泵单元包括固定于底盘底部的可控升降架(17),以及固定于可控升降架(17)中的排水泵(18),所述排水泵(18)由排水泵液压马达(19)驱动;
所述下装结构中的液路传动单元包括安装于底盘(2)底部的液压油箱(20)、液压油循环水冷却器(21)、液压泵(22);所述液压油循环水冷却器(21)的油路出口通过油管与液压油箱(20)的进口端连通,液压油箱(20)的出口端通过油管与液压泵(22)的进油口连通,液压泵(22)的出油口通过阀门连接有油管,且液压泵(22)出油口连接的油管分别与所述固定式增压泵单元中增压泵液压马达(8)的进油口、所述升降式排水泵单元中排水泵液压马达(19)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增压泵液压马达(8)的出油口、排水泵液压马达(19)的出油口分别通过油管与所述液压油循环水冷却器(21)的油路进口连通,由此构成油路循环回路;所述液压油循环水冷却器(21)的冷却水进口通过一路循环冷却水进口管(23.1)与所述增压泵(7)出水口的增压泵出水口管路(13)旁路连通,液压油循环水冷却器(21)的冷却水进口还通过另一路循环冷却水进口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海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阿莫斯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