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牡蛎壳二次除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1350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牡蛎壳二次除杂结构,包括:用于筛选的筛筒,设置在筛选筒进料端一侧的转动件,所述筛筒的外圆周面连接倾斜向出料端的分离件,所述分离件包括有扣接在筛筒外网面的溜道,所述溜道内安置有互相啮合的刷动件与勾动件,所述勾动件有三分之一部分设置在筛筒的空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一次除杂除去较大的绳体之后,再进行细小绳体和塑料垃圾的处理,提高牡蛎壳的纯度进而提升加工产物的纯度,减少人工分离清除的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牡蛎壳二次除杂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牡蛎壳处理设备,特别是一种牡蛎壳二次除杂结构。
技术介绍
牡蛎俗称海蛎子、蚝等,隶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珍珠贝目,是世界上第一大养殖贝类,是人类可利用的重要海洋生物资源之一,为全球性分布种类,牡蛎不仅肉鲜味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海产珍品,不仅牡蛎肉具备一定的价值,牡蛎壳也具有一定的回收作用,能够粉碎做为肥料,而牡蛎壳在粉碎前,需要对其进行除杂,由于牡蛎放养在海中,牡蛎与牡蛎之间通过绳子串接在一起,且还会勾住海中的诸多塑料垃圾,在对牡蛎进行除杂的时候需要尽可能的去除掉牡蛎间的绳子和塑料垃圾,使牡蛎壳在被分离后壳与壳中的塑料垃圾和绳子能被祛除掉。现有技术中有部分操作方法是将牡蛎串放入筛选筒中,通过筛选筒的不断转动来将牡蛎壳滤出,留下大股的绳子再从筛选筒导出,但是会存在部分较小的细绳或者塑料垃圾会在筛选筒转动的时候从其筛选孔漏出,直接掉入筛选好的牡蛎壳中,使牡蛎壳的纯度降低,后期需再进行人工分离,较为的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牡蛎壳二次除杂结构,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牡蛎壳二次除杂结构,包括:用于筛选的筛筒,设置在筛筒进料端一侧的转动件,所述筛筒的外圆周面连接倾斜向出料端的分离件;所述分离件包括有扣接在筛筒外网面的溜道,所述溜道内安置有互相啮合的刷动件与勾动件,所述勾动件有三分之一部分设置在筛筒的空腔内。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勾动件包括有与电机转动设置的转动轴,若干个套接在转动轴外圆周面的勾片。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勾片上固接有多个勾爪。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刷动件包括有与勾片啮合的刷片,所述刷片通过摆动钮与旋轴连接,所述旋轴与转动轴均通过电机驱动。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刷片的刷动端具有分岔,所述刷动端为刚性光滑软毛。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筛筒靠近勾片尖端的一侧设置有弹片。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溜道上设置有能产生静电的放电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在牡蛎壳在筛筒内转动时,同步启动转动轴与旋轴中的电机,使其分别带动整排的勾片与刷片进行转动,勾片与刷片是跟随着筛筒的转动并且自身再自转,能够间隔性的对牡蛎壳进行抄底,不断对筛筒中的牡蛎壳搅动,将牡蛎壳与牡蛎壳间或者牡蛎壳挤压在底部的绳子和塑料垃圾通过勾片勾住,往溜道的内侧甩,勾入的绳子或者塑料垃圾会被反向转动的刷片刷落,使其掉入倾斜的溜道滑出,将牡蛎壳中较小段的绳子和塑料垃圾及时清除掉,防止其随着牡蛎壳掉出落入待加工的牡蛎壳中,提高牡蛎壳的纯度,减少之后的加工工序中人工筛选的时间。2、本技术在勾片中设计多个勾爪,能够在单段细小的身体无法被勾片勾住时,通过较小的勾爪将其爪住,在处理小段绳体时能够更加的方便有效。3、本技术刷片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且刷片连接在摆动钮上具有一定的摇摆度,能在将绳体或者塑料垃圾刷下后自身进行一定的摇摆甩动,将绳体或者塑料垃圾迅速甩下,在一个周期后刷片不容易存留有其他杂物,提高每次刷动清除的效率。4、本技术的溜道倾斜向下,且还带有一定的静电效果,能够及时的将被勾住刷落的绳体及时传输走,且还能将塑料垃圾通过静电吸住,防止其在传输的过程中又被吸入筛筒中或者飞出外部,提高对杂质的回收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牡蛎壳二次除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筛筒左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勾动件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刷动件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筛筒-1、分离件-3、转动件-9、勾动件-30、刷动件-31、溜道-32、勾爪-300、转动轴-301、勾片-302、刷片-310、摆动钮-311、旋轴-312。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参照图1-图4所示,一种牡蛎壳二次除杂结构,包括:用于筛选的筛筒1,设置在筛筒1进料端一侧的转动件9,所述筛筒1的外圆周面连接倾斜向出料端的分离件3;所述分离件3包括有扣接在筛筒1外网面的溜道32,所述溜道32内安置有互相啮合的刷动件31与勾动件30,所述勾动件30有三分之一部分设置在筛筒1的空腔内。进一步地,所述勾动件30包括有与电机转动设置的转动轴301,若干个套接在转动轴301外圆周面的勾片302。进一步地,所述勾片302上固接有多个勾爪300。进一步地,所述刷动件31包括有与勾片302啮合的刷片310,所述刷片310通过摆动钮311与旋轴312连接,所述旋轴312与转动轴301均通过电机驱动。进一步地,所述刷片310的刷动端具有分岔,所述刷动端为刚性光滑软毛。进一步地,所述筛筒1靠近勾片302尖端的一侧设置有弹片,能够起到阻碍牡蛎壳进入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溜道32上设置有能产生静电的放电结构。将牡蛎串经过传送带通入筛筒1中,由转动件9带动筛筒1开始进行旋转,对筛筒1中的牡蛎串进行筛选,不断将牡蛎壳筛选出去,而较大团的绳子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往倾斜的筛筒1外滑出,剩余的堆积在牡蛎壳底部的绳体和塑料垃圾,会在跟随着筛筒1转动的分离件3转动到最底部的时候,通过转动轴301带动的勾爪300、勾片302,将这些较小的杂质勾住,勾入溜道32内,且被逆向转动的刷片310刷落,让绳体与塑料垃圾掉落在溜道32的传送带上,被单独传输收集起来,能够在一段时间后就对筛筒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牡蛎壳二次除杂结构,包括:/n用于筛选的筛筒(1),设置在筛筒(1)进料端一侧的转动件(9),/n其特征在于,/n所述筛筒(1)的外圆周面连接倾斜向出料端的分离件(3);/n所述分离件(3)包括有扣接在筛筒(1)外网面的溜道(32),所述溜道(32)内安置有互相啮合的刷动件(31)与勾动件(30),所述勾动件(30)有三分之一部分设置在筛筒(1)的空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牡蛎壳二次除杂结构,包括:
用于筛选的筛筒(1),设置在筛筒(1)进料端一侧的转动件(9),
其特征在于,
所述筛筒(1)的外圆周面连接倾斜向出料端的分离件(3);
所述分离件(3)包括有扣接在筛筒(1)外网面的溜道(32),所述溜道(32)内安置有互相啮合的刷动件(31)与勾动件(30),所述勾动件(30)有三分之一部分设置在筛筒(1)的空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牡蛎壳二次除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勾动件(30)包括有与电机转动设置的转动轴(301),若干个套接在转动轴(301)外圆周面的勾片(3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牡蛎壳二次除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勾片(302)上固接有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忠周元雷林红烨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玛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