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角式牡蛎壳辊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6605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三角式牡蛎壳辊压机构,包括:壳体,第一压辊,第二压辊,其特征在于,下压辊,设置在第一压辊,第二压辊的下方,形成倒三角结构,中心辊,设于第一压辊、第二压辊、下压辊所形成的间隙处,若干外沿辊,设置在第一压辊与下压辊、第二压辊与下压辊的交界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逐层设置的第一压辊、第二压辊、下压辊、外沿辊,不断缩小辊与辊之间的间距,使牡蛎壳能够从最外层受到略小的压力,后逐渐增大,在最外层时,由于第一压辊、第二压辊之间的间距较大,大量的牡蛎壳并不会堵塞在最外层,牡蛎壳在受到初步的辊压后即会马上掉落至下一辊压间隙中,循循渐进,使牡蛎壳能够被快速均匀的辊压分解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角式牡蛎壳辊压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牡蛎壳加工结构,特别是一种三角式牡蛎壳辊压机构。
技术介绍
牡蛎壳在断面上可以分为三层;最外层为薄而透明的角质层,中层最厚是由碳酸钙组成的柱状结构称棱柱层,内层为碳酸钙的片状结构,称珍珠层。壳是由下面的外套膜分泌形成,外套膜由壳顶处向腹缘延伸,它是两层上皮细胞,中间夹有结缔组织所形成的膜,膜内有肌纤维使它附着在壳内面。牡蛎壳在回收处理时先需要进行断绳,将整串的牡蛎串分割为单个的牡蛎或者两三个一组的牡蛎组,再对牡蛎壳进行辊压,将牡蛎壳辊压为较小的碎片,辊压时二者之间若间距太小,大量的牡蛎无法及时被辊压通过,则会滞留大量的牡蛎壳在两个压辊之间,重压之下不仅容易影响到压辊的转动效果,还可能将压辊卡死,难以动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三角式牡蛎壳辊压机构,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三角式牡蛎壳辊压机构,包括:壳体,第一压辊,第二压辊,其特征在于,下压辊,设置在第一压辊,第二压辊的下方,形成倒三角结构,中心辊,设于第一压辊、第二压辊、下压辊所形成的间隙处,若干外沿辊,设置在第一压辊与下压辊、第二压辊与下压辊的交界处。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压辊,第二压辊的转动方向相反,分别为顺时针和逆时针,均向内侧转动挤压。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外沿辊与其对应的第一压辊,第二压辊的转动方向相反。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中心辊为偏心轮,轴心在圆心的上方。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的间距、中心辊与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的间距、中心辊与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的间距、若干外沿辊与中心辊的间距逐渐缩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逐层设置的第一压辊、第二压辊、下压辊、外沿辊,不断缩小辊与辊之间的间距,使牡蛎壳能够从最外层受到略小的压力,后逐渐增大,在最外层时,由于第一压辊、第二压辊之间的间距较大,大量的牡蛎壳并不会堵塞在最外层,牡蛎壳在受到初步的辊压后即会马上掉落至下一辊压间隙中,循循渐进,使牡蛎壳能够被快速均匀的辊压分解掉。本技术在第一压辊、第二压辊、下压辊这三个辊之间设置中心辊,能够对下落的牡蛎壳做偏心挤压,使部分较大的牡蛎壳在偏心力的作用下迅速被压碎,能够针对部分“漏网之鱼”的牡蛎壳进行点对点挤压,提高辊压机构整体的流畅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三角式牡蛎壳辊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三角式牡蛎壳辊压机构中牡蛎壳流向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压辊、2;第二压辊、3;中心辊、4;外沿辊、5;壳体、6;下压辊。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参照图1-2所示,一种三角式牡蛎壳辊压机构,包括:壳体5,第一压辊1,第二压辊2,下压辊6,设置在第一压辊1,第二压辊2的下方,形成倒三角结构,中心辊3,设于第一压辊1、第二压辊2、下压辊6所形成的间隙处,若干外沿辊4,设置在第一压辊1与下压辊6、第二压辊2与下压辊6的交界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辊1,第二压辊2的转动方向相反,分别为顺时针和逆时针,均向内侧转动挤压,能够形成往下的剪切力,将牡蛎壳辊压成更小的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外沿辊4与其对应的第一压辊1,第二压辊2的转动方向相反,能够形成往下的剪切力,将牡蛎壳辊压成更小的结构。进一步地,所述中心辊3为偏心轮,轴心在圆心的上方,在偏心后能够往上摆动辊压牡蛎壳,能对上端落下的牡蛎壳进行点对点的强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辊1与第二压辊2的间距、中心辊3与第一压辊1与第二压辊2的间距、中心辊3与第一压辊1与第二压辊2的间距、若干外沿辊4与中心辊3的间距逐渐缩小,从上之下压辊之间的间距逐渐缩小,逐层将牡蛎壳辊压成更小的结构,防止形成堵塞。牡蛎壳经过上一级传输机构传输到壳体5内,经过第一压辊1与第二压辊2的初级辊压,将牡蛎壳辊压成较小的碎片,并且分成两部分将其输送到下压辊6与第一压辊1、第二压辊2的中间,在往两侧输送的这个过程中,会被偏心的中心辊3压迫,将所有较大的碎片辊碎,此时经过二次辊压的牡蛎壳再经过下压辊6与第一压辊1、第二压辊2的挤压达到三级辊压,经过三级辊压的碎片最后经过外沿辊4与下压辊6的挤压达到四级辊压的效果,能够将牡蛎壳从较大的形状一级级辊压成较小的碎片,方便烘干和制粒。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角式牡蛎壳辊压机构,包括:壳体(5),第一压辊(1),/n第二压辊(2),其特征在于,/n下压辊(6),设置在第一压辊(1),第二压辊(2)的下方,形成倒三角结构,/n中心辊(3),设于第一压辊(1)、第二压辊(2)、下压辊(6)所形成的间隙处,/n若干外沿辊(4),设置在第一压辊(1)与下压辊(6)、第二压辊(2)与下压辊(6)的交界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角式牡蛎壳辊压机构,包括:壳体(5),第一压辊(1),
第二压辊(2),其特征在于,
下压辊(6),设置在第一压辊(1),第二压辊(2)的下方,形成倒三角结构,
中心辊(3),设于第一压辊(1)、第二压辊(2)、下压辊(6)所形成的间隙处,
若干外沿辊(4),设置在第一压辊(1)与下压辊(6)、第二压辊(2)与下压辊(6)的交界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角式牡蛎壳辊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辊(1),第二压辊(2)的转动方向相反,分别为顺时针和逆时针,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忠王永明陈绪龙林红烨周元雷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玛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