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轴类零件高效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1277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轴类零件高效打磨装置,包括工作台,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定位机构、上料机构、打磨机构、下料机构以及送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设置在所述定位机构的上料端,所述上料机构、打磨机构、下料机构从所述定位机构的上料端至下料端依次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汽车轴类零件高效打磨装置通过定位机构、送料机构、上料机构、打磨机构以及下料机构的配合,能够自动完成轴类零件的打磨,且不存在打磨死角,轴类零件的每一个部位都能得到有效地打磨,相对于人工打磨或现有的机械打磨方式,大大提高了打磨效率和打磨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轴类零件高效打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轴类零件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轴类零件高效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轴类零件是汽车常用的零部件,如各种转轴、传动轴、销轴、轴管等等,部分轴类零件为冲压件或铸件,在粗加工完成之后,其表面粗糙度达不到相关标准,还需进一步加工处理,通常采用打磨的方式改善其表面粗糙度,使轴体变得光滑。另一方面,加工好的轴类零件在长时间存放过程中也会返锈,影响正常使用,这时候也需要通过打磨的方式将其表面的锈迹去除。传统的打磨方式是人工手持零件靠近打磨机对零件的表面进行打磨,但这种打磨方式劳动强度大、打磨效率低,且加工精度得不到保证。随着技术的进步,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较为先进的自动打磨工具,通过卡盘将零件固定并带动零件旋转,然后通过打磨轮对零件的表面进行打磨,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和精度,但打磨并不彻底,被卡盘卡住的部分得不到打磨,需要换装零件,而装夹零件的过程耗时较长,生产效率也会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轴类零件高效打磨装置,包括工作台,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定位机构、上料机构、打磨机构、下料机构以及送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设置在所述定位机构的上料端,所述上料机构、打磨机构、下料机构从所述定位机构的上料端至下料端依次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传动杆组以及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定位板与第二定位板交叉枢接,在枢接轴线的上方形成V型定位槽,在枢接轴线下方的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分别连接所述传动杆组,所述传动杆组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杆组包括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以及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中间位置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板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打磨机构包括沿所述定位机构两侧对称设置的第一打磨轮和第二打磨轮,所述第一打磨轮和第二打磨轮分别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一支架底部设有第一螺母滑块,所述第二支架底部设有第二螺母滑块,所述第一螺母滑块和第二螺母滑块底部设有滑轨,所述工作台内部贯穿设有螺杆,所述螺杆同时与所述第一螺母滑块和第二螺母滑块传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螺杆上与第一螺母滑块相配合的部分设有第一螺纹,所述螺杆上与第二螺母滑块相配合的部分设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互为反向螺纹。进一步地,所述螺杆位于工作台外部的一端设有调节手柄。进一步地,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沿所述定位机构两侧对称设置的第一螺旋胶辊和第二螺旋胶辊,所述第一螺旋胶辊通过第三支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二螺旋胶辊通过第四支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所述第一螺旋胶辊和第二螺旋胶辊之间的间距可调。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旋胶辊和第二螺旋胶辊的外壁均设有螺旋槽。进一步地,所述送料机构包括齿条、转轮、推杆以及复位弹簧,所述齿条底部滑动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转轮设置在所述齿条上方,所述转轮的圆周面上局部位置设有多个传动齿,所述推杆设置在所述齿条的前端,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齿条的后端。进一步地,靠近所述定位机构上料端的一侧还设有倾斜设置的上料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汽车轴类零件高效打磨装置通过定位机构、送料机构、上料机构、打磨机构以及下料机构的配合,能够自动完成轴类零件的打磨,且不存在打磨死角,轴类零件的每一个部位都能得到有效地打磨,相对于人工打磨或现有的机械打磨方式,大大提高了打磨效率和打磨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打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工作台;11-固定块;20-定位机构;21-第一定位板;22-第二定位板;23-第一驱动单元;24-第一传动杆;25-第二传动杆;26-连接杆;30-上料机构;31-第一螺旋胶辊;32-第二螺旋胶辊;33-第三支架;34-第四支架;40-打磨机构;41-第一打磨轮;42-第二打磨轮;43-第一支架;44-第二支架;45-第一螺母滑块;46-第二螺母滑块;47-滑轨;48-螺杆;481-第一螺纹;482-第二螺纹;49-调节手柄;50-下料机构;60-送料机构;61-齿条;62-转轮;621-传动齿;63-推杆;64-复位弹簧;70-上料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介媒体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2所示,一种汽车轴类零件高效打磨装置,包括工作台10,设置在工作台10上的定位机构20、上料机构30、打磨机构40、下料机构50以及送料机构60;送料机构60设置在定位机构20的上料端,上料机构30、打磨机构40、下料机构50从定位机构20的上料端至下料端依次设置。靠近定位机构20上料端的一侧还设有倾斜设置的上料板70。如图3所示,定位机构20包括第一定位板21、第二定位板22、传动杆组以及第一驱动单元23;第一定位板21与第二定位板22交叉枢接,在枢接轴线的上方形成V型定位槽,在枢接轴线下方的第一定位板21和第二定位板22分别连接传动杆组,传动杆组与第一驱动单元23连接。传动杆组包括第一传动杆24、第二传动杆25以及连接杆26,连接杆26的中间位置与第一驱动单元23的动力输出端连接,连接杆2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传动杆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轴类零件高效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定位机构、上料机构、打磨机构、下料机构以及送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设置在所述定位机构的上料端,所述上料机构、打磨机构、下料机构从所述定位机构的上料端至下料端依次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轴类零件高效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定位机构、上料机构、打磨机构、下料机构以及送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设置在所述定位机构的上料端,所述上料机构、打磨机构、下料机构从所述定位机构的上料端至下料端依次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轴类零件高效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传动杆组以及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定位板与第二定位板交叉枢接,在枢接轴线的上方形成V型定位槽,在枢接轴线下方的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分别连接所述传动杆组,所述传动杆组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轴类零件高效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组包括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以及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中间位置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板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轴类零件高效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机构包括沿所述定位机构两侧对称设置的第一打磨轮和第二打磨轮,所述第一打磨轮和第二打磨轮分别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一支架底部设有第一螺母滑块,所述第二支架底部设有第二螺母滑块,所述第一螺母滑块和第二螺母滑块底部设有滑轨,所述工作台内部贯穿设有螺杆,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永丽刘福海刘本超赵文景鲍娜侯维春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