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超重力旋转填充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1094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01
本申请涉及一种新型超重力旋转填充反应器,包括:架体;填充反应器本体,设置在架体上;驱动机构,用以驱动填充反应器本体工作;水路循环机构,用以将介质输送至填充反应器本体内;填充反应器本体具有进风口及出风口,外界尘气自进风口进入至填充反应器本体内,驱动机构驱动填充反应器本体旋转以形成超重力场,同时水路循环机构将介质输送至填充反应器本体内使得介质与尘气的粉尘融合,粉尘重量增加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下沉,气体自出风口流出至填充反应器本体外,其利用超重力场的原理可快速除去尘气中的颗粒粉尘,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超重力旋转填充反应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超重力旋转填充反应器,属于粉尘、废气处理

技术介绍
除尘是大气污染治理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过滤除尘装置广泛应用于各个气体介质除尘或固体与气体分离工艺中。现有技术中的除尘设备效率较低,且对于反应介质和能量的消耗较多,虽然对尘气进行了处理,但同时也浪费了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超重力旋转填充反应器,其利用超重力场的原理可快速除去尘气中的颗粒粉尘,方便快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超重力旋转填充反应器,包括:架体;填充反应器本体,设置在所述架体上;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工作;水路循环机构,用以将介质输送至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内;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具有进风口及出风口,外界尘气自所述进风口进入至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内,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旋转以形成超重力场,同时水路循环机构将介质输送至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内使得介质与尘气的粉尘融合,粉尘重量增加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下沉,气体自所述出风口流出至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外。进一步地,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呈蜗壳状;于所述架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水路循环机构包括用以盛放介质的水箱、用以将所述水箱内的介质输送至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内的循环管道、设置在所述循环管道上且用以调节介质流量大小的调节阀、及用以驱动介质自所述水箱通过所述循环管道流向至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内的水泵。进一步地,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具有出口,于所述架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水箱位于所述出口的下方。进一步地,于所述架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循环管路的一端伸入至所述开口内且与所述开口密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水路循环机构还包括与所述循环管道连接且靠近所述开口设置的压力计。进一步地,所述水路循环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循环管道上且用以对介质流量进行监测的流量计。进一步地,所述水路循环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水箱内且用以对所述水箱内的介质液面进行监控的液位计。进一步地,所述新型超重力旋转填充反应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以将气体中的水雾处理的除雾器。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为电动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有填充反应器本体、驱动电机及循环水路机构,驱动电机能够使得填充反应器本体旋转继而形成超重力场,而循环水路机构将介质输送至填充反应器本体内与颗粒物充分反应以增加颗粒物的重量,并使得颗粒物在超重力场的作用力下向下运动,除尘后的气体自出气口排出,高效且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的新型超重力旋转填充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请参见图1,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的一种新型超重力旋转填充反应器100,包括架体1、设置在所述架体1上的填充反应器本体2、用以驱动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2工作的驱动机构4、及用以将介质输送至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2内的水路循环机构3,驱动机构4设置在所述架体1上且与填充反应器本体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4为电动机4,电动机4通过皮带轮与填充反应器本体2连接,电动机4启动以驱动填充反应器本体2旋转,从而使得填充反应器本体2内形成超重力场,该超重力场为10g。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驱动机构4也可为其他,例如丝杠、气缸等,但此时需要设置有用以将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的传动机构,例如齿轮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2具有进风口21及出风口22,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2呈蜗壳状;于所述架体1的高度方向上,所述进风口21位于所述出风口22的下方。蜗壳状的填充反应器本体2能够形成较强的超重力场,从而提高除尘、除废气的效率。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填充反应器本体2的形状也可为其他,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达到上述效果和目的即可。进风口21位于出风口22的上方的目的在于:当尘气中的颗粒物和灰尘在超重力场的作用力下下沉后,气体自上方流出至填充反应器本体2,不会夹杂灰尘和颗粒物,进一步提高除尘、除废气的效率。所述水路循环机构3包括用以盛放介质的水箱31、用以将所述水箱31内的介质输送至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2内的循环管道、设置在所述循环管道上且用以调节介质流量大小的调节阀36、及用以驱动介质自水箱31通过循环管道流向至填充反应器本体2内的水泵32,在本实施例中,该介质为水。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介质也可为其他,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2具有出口,于所述架体1的高度方向上,所述水箱31位于所述出口的下方。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当灰尘和颗粒掉落后可直接落入至水箱31内,快速方便。水箱31内还设置有过滤器,该过滤器用以将杂质和介质分离,且该过滤器为常规结构,在此不做赘述。所述水路循环机构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水箱31内且用以对所述水箱31内的介质液面进行监控的液位计37,该液位计37用以提醒水箱31内的介质的容量是否在需求范围内。于所述架体1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2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循环管路33的一端伸入至所述开口内且与所述开口密封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不会对尘气造成干扰,同时增大介质与尘土、颗粒物的接触面积,进而使得介质和尘土、颗粒物充分反映,以提高除尘、除废气的效率,还能达到节省资源的目的,一举多得。所述水路循环机构3还包括与所述循环管道连接且靠近所述开口设置的压力计34,该压力计34用以监控循环管路33内的介质压力,以防止介质压力过大进而对循环管路33造成损伤,且同时根据需求控制进入至填充反应器本体2内的介质的流量。所述水路循环机构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循环管道上且用以对介质流量进行监测的流量计35。所述新型超重力旋转填充反应器1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出风口22处以将气体中的水雾处理的除雾器,该除雾器用以将除尘后的气体内的水雾处理,以使得进入大气内的气体为干净且无水雾的气体。本技术的新型超重力旋转填充反应器100的实施过程为:外界尘气自所述进风口21进入至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2内,所述驱动机构4驱动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2旋转以形成超重力场,同时水路循环机构3将介质输送至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2内使得介质与尘气的粉尘融合,粉尘重量增加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下沉,气体自所述出风口22流出至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2外。综上所述:通过设置有填充反应器本体2、驱动电机及循环水路机构,驱动电机能够使得填充反应器本体2旋转继而形成超重力场,而循环水路机构将介质输送至填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超重力旋转填充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架体;/n填充反应器本体,设置在所述架体上;/n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工作;/n水路循环机构,用以将介质输送至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内;/n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具有进风口及出风口,外界尘气自所述进风口进入至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内,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旋转以形成超重力场,同时水路循环机构将介质输送至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内使得介质与尘气的粉尘融合,粉尘重量增加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下沉,气体自所述出风口流出至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超重力旋转填充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架体;
填充反应器本体,设置在所述架体上;
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工作;
水路循环机构,用以将介质输送至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内;
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具有进风口及出风口,外界尘气自所述进风口进入至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内,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旋转以形成超重力场,同时水路循环机构将介质输送至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内使得介质与尘气的粉尘融合,粉尘重量增加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下沉,气体自所述出风口流出至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超重力旋转填充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呈蜗壳状;于所述架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下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超重力旋转填充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循环机构包括用以盛放介质的水箱、用以将所述水箱内的介质输送至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内的循环管道、设置在所述循环管道上且用以调节介质流量大小的调节阀、及用以驱动介质自所述水箱通过所述循环管道流向至所述填充反应器本体内的水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超重力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克鹏付佩冯志远唐延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顺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