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二馏分前脱丙烷前加氢的催化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0916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炔烃选择加氢催化剂,特别是碳二馏分前脱丙烷前加氢催化剂,载体为氧化铝或主要是氧化铝,并具有双峰孔分布的结构,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5~15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二馏分前脱丙烷前加氢的催化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抗结焦性选择加氢催化剂,特别是涉及碳二馏分前脱丙烷前加氢的高抗结焦性选择加氢催化剂。
技术介绍
乙烯是石油化学工业最重要的基础原料之一,作为合成各种聚合物的单体-乙烯,绝大部分由石油烃(如乙烷、丙烷、丁烷、石脑油和轻柴油等)蒸汽裂解制得。经这种方法得到的以乙烯为主的C2馏分中还含有0.5%~2.5%(摩尔分数)的乙炔。乙炔的存在会使乙烯的聚合过程复杂化,恶化聚合物性能。当用高压法生产聚乙烯时,由于乙炔的积累,会有爆炸的危险;另外,在生产聚乙烯时,乙炔的存在还会降低聚合催化剂活性,增加催化剂的消耗。所以必须将乙烯中的乙炔降到一定值以下,才能作为合成高聚物的单体。根据分离流程的不同,乙烯装置分为两种工艺:碳二后加氢除炔工艺及碳二前加氢除炔工艺。在碳二前加氢流程中,加氢反应器位于脱甲烷塔之前,而后加氢则采用顺序分离流程,脱除甲烷、乙烷后再进行碳二加氢反应,加氢反应器位于脱甲烷塔之后。后加氢工艺主要以LUMMUS公司顺序分离流程技术为代表,此种工艺流程在国内早期引进的乙烯装置中较为普遍。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二馏分前脱丙烷前加氢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载体为氧化铝或主要是氧化铝,并具有双峰孔分布结构,其中小孔的孔径为50~65nm,大孔的孔径250~550nm,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5~15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二馏分前脱丙烷前加氢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载体为氧化铝或主要是氧化铝,并具有双峰孔分布结构,其中小孔的孔径为50~65nm,大孔的孔径250~550nm,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5~15m2/g;催化剂至少含有Pd、Au、Ni、Cu,其中Pd以微乳液和溶液两种方式负载,Ni、Cu是以微乳液方式负载,Au以溶液方式负载;以催化剂的质量为100%计,溶液负载的Pd的含量0.035~0.065%,优选含量0.037~0.045%,Au与溶液负载Pd的重量比为1.3~3.0,优选重量比为1.5~2.5,Ni的含量为0.5~8.0%,优选含量为2.0~5.8,Cu与Ni的重量比为0.1~0.9,优选重量比为0.3~0.8;其中,微乳液负载的Ni、Cu、Pd主要分布在载体250~550nm的大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Pd、Au的溶液负载以过饱和浸渍的方式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微乳液负载的Pd含量为Ni+Cu含量的1/150~1/250,优选为1/180~1/2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微乳液方式负载过程包括:将前驱体盐溶于水中,加入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充分搅拌形成微乳液,其中油相为C6~C8饱和烷烃或环烷烃,如环己烷、正己烷等;表面活性剂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助表面活性剂为C4~C6有机醇类,如正丁醇和\或正戊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微乳液中,水相和油相的重量比为3.0~4.5,表面活性剂和油相的重量比为0.15~0.5,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为1.0~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催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玉龙车春霞魏弢魏铁锋赵玉龙苟尕莲韩伟温翯柏介军刘轶凡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