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烃裂解碳二馏分选择加氢的催化剂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59534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炔烃选择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特别是轻烃裂解碳二馏分选择加氢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采用的载体为氧化铝或主要是氧化铝,并具有双峰孔分布结构,催化剂至少含有Pd、Ga、Ni、Cu,其中活性组分Pd以溶液及微乳液两种方式负载;Ga采用溶液法负载,与以溶液法负载的Pd主要分布在载体58~75nm的小孔中;Ni、Cu采用微乳液浸渍法负载,与以乳液法负载的Pd主要分布在载体350~700nm的大孔中,并于负载Ni、Cu后负载。此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低的还原温度,“绿油”生成量低,催化性能及抗结焦性能优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烃裂解碳二馏分选择加氢的催化剂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炔烃选择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轻烃裂解碳二馏分选择加氢的高抗结焦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乙烯是石油化学工业最重要的基础原料之一,作为合成各种聚合物的单体-乙烯,绝大部分由石油烃(如乙烷、丙烷、丁烷、石脑油和轻柴油等)蒸汽裂解制得。经这种方法得到的以乙烯为主的C2馏分中还含有0.5%~2.5%(摩尔分数)的乙炔。乙炔的存在会使乙烯的聚合过程复杂化,恶化聚合物性能。当用高压法生产聚乙烯时,由于乙炔的积累,会有爆炸的危险;另外,在生产聚乙烯时,乙炔的存在还会降低聚合催化剂活性,增加催化剂的消耗。所以必须将乙烯中的乙炔降到一定值以下,才能作为合成高聚物的单体。根据分离流程的不同,乙烯装置分为两种工艺:碳二后加氢除炔工艺及碳二前加氢除炔工艺。在碳二前加氢流程中,加氢反应器位于脱甲烷塔之前,而后加氢则采用顺序分离流程,脱除甲烷、乙烷后再进行碳二加氢反应,加氢反应器位于脱甲烷塔之后。后加氢工艺主要以LUMMUS公司顺序分离流程技术为代表,此种工艺流程在国内早期引进的乙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炔烃选择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催化剂的载体为氧化铝或主要是氧化铝,并具有双峰孔分布结构,催化剂活性组分至少含有Pd,Ga,Ni、Cu,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组分Pd以溶液及微乳液两种方式负载;Ga采用溶液法负载,与以溶液法负载的Pd主要分布在载体的小孔中;Ni、Cu采用微乳液浸渍法负载,与以微乳液负载的Pd主要分布在载体的大孔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炔烃选择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催化剂的载体为氧化铝或主要是氧化铝,并具有双峰孔分布结构,催化剂活性组分至少含有Pd,Ga,Ni、Cu,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组分Pd以溶液及微乳液两种方式负载;Ga采用溶液法负载,与以溶液法负载的Pd主要分布在载体的小孔中;Ni、Cu采用微乳液浸渍法负载,与以微乳液负载的Pd主要分布在载体的大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炔烃选择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Pd的大部分采用溶液负载,少部分Pd以微乳液方式负载,使得该部分Pd主要分布在载体的大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炔烃选择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载体小孔孔径为58~75nm,大孔孔径为350~700nm,微乳液负载时,控制微乳液粒径大于75nm,小于700nm。


4.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炔烃选择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微乳液方式负载过程包括:将前驱体盐溶于水中,加入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充分搅拌形成微乳液,其中油相为烷烃或环烷烃,表面活性剂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为有机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炔烃选择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微乳液负载Pd的步骤是在微乳液负载Ni和Cu步骤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炔烃选择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载体Al2O3晶型为α、θ或其混合晶型,载体中的氧化铝在80%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炔烃选择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微乳液中,水相和油相的重量比为4.5~6.0,表面活性剂和油相的重量比为0.08~0.35,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为1.0~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炔烃选择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溶液负载的Pd,以及Ga的溶液负载,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苟尕莲梁玉龙魏弢韩伟彭海波刘树青张峰车春霞温翯赵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