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杀毒按键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0881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杀毒按键笔,包括操作装置、连接装置、笔筒部分、按键装置及定位装置;连接装置包括上底板(3)、下底板(4)、滑动装置(20),上底板(3)及下底板(4)均为轻金属制成的圆柱体,上底板(3)与下底板(4)通过滑动装置(20)连接在一起并能够相对转动,用以连接并固定笔筒部分的相应构件,通过操作装置相应构件的上下移动,并通过定位装置的定位作用,使得按键装置的相应构件伸出笔筒部分后,能够在乘电梯时按键而手不接触电梯控制键、能够在戴手套时操作手机的按键,完成工作后,按键装置退回笔筒内部,并将按键装置封闭在笔筒内部消毒,按键笔轻便灵活,能够隔离及即时消灭病毒,保护人体不被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杀毒按键笔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防护用具,尤其涉及一种杀毒按键笔。
技术介绍
在病毒传播的疫区内,为了控制病毒感染,人们出行时带上口罩,有些场所还要戴上手套。如果没有戴手套乘电梯时按电梯控制键,电梯控制键已不知经过多少人、什么样的人按过,手指直接按键是高危行为,及易感染病毒;另一方面人们在出行时,必要时还需要用到手机打电话也需要按键,但是出行时所戴的棉线手套、皮手套等却无法操作手机按键,摘下手套又怕不安全,特别是摘下手套用完手机又戴上手套过程中,手已经和手套外部接触,完全失去了戴手套的防护作用。所以亟需一种能够乘电梯按键而手指不接触电梯控制键、能够在戴手套时操作手机按键的、轻便灵活的、能够隔离并消灭病毒的按键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缺欠,提供一种能够在乘电梯时按键而手不接触电梯控制键、能够在戴手套时操作手机按键的、轻便灵活并能够隔离及消灭病毒的按键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的一种杀毒按键笔,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操作装置、连接装置、笔筒部分、按键装置及定位装置组成。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上底板3、下底板4、滑动装置20、深圆坑30、浅环槽31,其中滑动装置20包括球头圆柱32与压簧33,上底板3及下底板4均为轻金属制成的圆柱体,用以固定笔筒部分的相应构件,上底板3两侧带有圆柱孔,下底板4左侧带有圆柱孔;所述的上底板3下面中央带有突出的小圆柱体,小圆柱体上中部径向圆孔里面安装压簧33,压簧33两侧安装球头圆柱32,下底板4中间带有圆柱孔,圆柱孔内侧制有圆截面的浅环槽31,浅环槽31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深圆坑30,深圆坑30与浅环槽31圆形曲面光滑过渡。当按住两个球头圆柱32将上底板3下面的小圆柱体嵌入下底板4的圆孔内时,压簧33将球头圆柱32向外推出嵌入到浅环槽31内,使得上底板3可以相对下底板4产生相对转动但不能脱开,当球头圆柱32转动到深圆坑30处时,由于深圆坑30较深,球头圆柱32嵌入较深,上底板3与下底板4之间位置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再稍加用力旋转上底板3,则球头圆柱压缩压簧33而滑到浅环槽31,使得上底板3能够相对下底板4继续转动,如图4、图5所示。所述的笔筒部分包括下筒1、上筒2、隔板10、外罩15、小圆孔16、卡环18、笔帽25、长条孔26、填料27、圆环槽28及外罩孔29;所述的下筒1与上筒2均为薄壁轻金属圆筒,上筒2底部安装在上底板3上并固定,上筒2上部为曲面圆顶,圆顶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小圆孔16,上筒2内部装有填料27;所述的外罩15如图6所示,其圆形顶面两侧各制有一个比小圆孔16大的外罩孔29,内侧面下边缘制有圆环槽28,上筒2的外侧上部带有同样的圆环槽,通过金属丝卡环18将外罩15卡在上筒2的圆环槽上,外罩15可以在上筒2上部贴合并旋转,使得大圆孔29将小圆孔16封闭或打开;所述的下筒1的上端固定在下底板4上,底端内部固定安装隔板10,隔板10左侧制有一个圆柱孔,下筒1的底部安装笔帽25,侧面制有长条孔26;所述的填料27为略大于小圆孔16的松散颗粒状物质,可以是泡沫或脱脂棉球等,填料6用杀灭病毒的药水浸泡。所述的按键装置包括导向筒5、回位弹簧6、圆柱片14、普通笔17、触屏笔19,所述的导向筒5为底部打开的金属圆筒形,分别固定垂直安装在上底板3两侧的两个圆柱孔内,左侧筒内安装触屏笔19,触屏笔19上端穿过导向筒的上底面并与上底面的圆孔采用间隙配合,笔尖对准其上部的小圆孔16,触屏笔19的下端固定连接金属制成的圆柱片14,并与圆柱片14一起将触屏笔19内部电路元件密封。圆柱片14与导向筒5的内壁间隙配合,使得触屏笔19可在导向筒5内上下滑动,回位弹簧6上端抵在导向筒5的上底面,下端抵在圆柱片14上,将触屏笔19压向导向筒5的下方;右侧导向筒5的内部构件结构与左侧相同,只将触屏笔19改换为普通笔17。所述的触屏笔19为主动式电容笔;作为优选,触屏笔19采用申请号201410284526.7所公开的“主动式电容笔”,将其笔壳部分缩短后固定在圆柱片14上,并将其天线直接与圆柱片14接通,则圆柱片14与金属的上底板3、上筒2及下筒1连通,形成触屏笔19所需的天线,从而在人手带着手套没有直接接触电容笔时,仍然可以实现电容笔19对手机的触控操作。所述的普通笔17为普通轻质金属杆或硬塑料杆。所述的操作装置包括弹簧7、滑块8、挺杆9、拉杆11、按钮12、销轴13及按钮弹簧24;所述的滑块8如图7所示,向内凹进的曲面与下筒1的曲面相配合,中间制有螺纹孔,上部凹槽内制有圆孔;所述的挺杆9位于下筒1内,下端穿过隔板10上的圆柱孔后抵在下筒1的底部,上端插入下底板4左侧的圆柱孔内,且挺杆9上端面与下底板4的上表面平齐,弹簧7将挺杆9始终压向下筒1的底部;挺杆9的中部插入拉杆11并通过销轴13与挺杆9固定,拉杆11的右端穿过长条孔26与滑块8螺纹连接;按钮12右端从滑块8凹槽内的圆孔探出并由其凸环定位,左端穿过长条孔26及挺杆9的中部后,探出到挺杆9的左侧,按钮弹簧24一端固定在按钮12左端,另一端固定在挺杆9上,将按钮12始终拉向右端极限位置。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限位板21、弹簧片22及定位杆23,定位杆23固定在按钮12上部的挺杆9上,下筒1右侧筒壁上高于定位杆23处设有弹簧片22,弹簧片22上端设有半圆形的限位板21;向上推动滑块8,通过拉杆11及按钮12带动挺杆9上移,定位杆23滑过弹簧片22后上端碰倒限位板21停止上移,定位杆23前端卡在弹簧片22上固定,挺杆9上端穿过下固定板4后探入导向筒5内,推动普通笔17或触屏笔19上移探出小圆孔16之外,用手按下按钮12压动弹簧片22后,定位杆23与弹簧片22脱离,弹簧7将挺杆9推回下筒1底部,普通笔17或触屏笔19退回原位。由上述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杀毒按键笔的有益效果为:(1)在病毒疫区内乘电梯时按电梯控制键而手不接触电梯控制键;在疫区内能够在戴手套时,通过该按键器操作手机按键,能够隔离并及时杀灭病毒。(2)按电梯控制键和手机按键分别采用普通笔和触屏笔,减少触屏笔的损耗。(3)可制成较细小的按键笔装在衣兜内,携带方便,轻便灵活,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杀毒按键笔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杀毒按键笔右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杀毒按键笔A-A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杀毒按键笔下底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杀毒按键笔滑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杀毒按键笔外罩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杀毒按键笔滑块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筒,2、上筒,3、上底板,4、下底板,5、导向筒,6、回位弹簧,7、弹簧,8、滑块,9、挺杆,10、隔板,11、拉杆,12、按钮,13、销轴,14、圆柱片,15、外罩,16、小圆孔,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杀毒按键笔,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装置、连接装置、笔筒部分、按键装置及定位装置组成;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上底板(3)、下底板(4)、滑动装置(20),上底板(3)及下底板(4)均为轻金属制成的圆柱体,上底板(3)两侧带有圆柱孔,下底板(4)左侧带有圆柱孔;上底板(3)与下底板(4)通过滑动装置(20)连接在一起但能够相对转动,用以连接并固定笔筒部分的相应构件;/n所述的笔筒部分包括下筒(1)、上筒(2)、隔板(10)、外罩(15)、小圆孔(16)、笔帽(25)、长条孔(26)与填料(27);下筒(1)与上筒(2)均为薄壁轻金属圆筒,上筒(2)底部安装在上底板(3)上并固定,上筒(2)上部为曲面圆顶,圆顶下端带有环槽,用以与外罩(15)相连接,圆顶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小圆孔(16),上筒(2)与上底板(3)构成的空间内部装有填料(27);/n所述的下筒(1)的上端固定在下底板(4)上,底端内部固定安装隔板(10),隔板(10)左侧制有一个圆柱孔,下筒(1)的底部安装笔帽(25),侧面制有长条孔(26);/n所述的按键装置包括导向筒(5)、回位弹簧(6)、圆柱片(14)、普通笔(17)、触屏笔(19),导向筒(5)为底部打开的金属圆筒形,分别固定垂直安装在上底板(3)两侧的圆柱孔内,左侧导向筒(5)内安装触屏笔(19),触屏笔(19)上端穿过导向筒(5)的上底面并与上底面的圆孔采用间隙配合,笔尖对准其上部的小圆孔(16),触屏笔(19)的下端固定连接金属制成的圆柱片(14),并与圆柱片(14)一起将触屏笔(19)内部元件密封,圆柱片(14)与导向筒(5)的内壁间隙配合,使得触屏笔(19)可在导向筒(5)内上下滑动,回位弹簧(6)上端抵在导向筒(5)的上底面,下端抵在圆柱片(14)上,将触屏笔(19)压向导向筒(5)的下方;右侧导向筒(5)内部的构件结构与左侧相同,只将触屏笔(19)改换为普通笔(17);/n所述的操作装置包括弹簧(7)、滑块(8)、挺杆(9)、拉杆(11)、按钮(12)、销轴(13)及按钮弹簧(24);滑块(8)向内凹进的曲面与下筒(1)的圆筒曲面相配合,左侧中间制有螺纹孔,上部凹槽内制有圆孔;/n所述的挺杆(9)位于下筒(1)内,下端穿过隔板(10)上的圆柱孔后抵在下筒(1)的底部,上端插入下底板(4)左侧的圆柱孔内,且挺杆(9)上端面与下底板(4)的上表面平齐,弹簧(7)将挺杆(9)始终压向下筒(1)的底部;挺杆(9)的中部插入拉杆(11)并通过销轴(13)与挺杆(9)固定,拉杆(11)的右端穿过长条孔(26)与滑块(8)螺纹连接;按钮(12)右端从滑块(8)凹槽内的圆孔探出并由其凸环定位,左端穿过长条孔(26)及挺杆(9)的中部后,探出到挺杆(9)的左侧,按钮弹簧(24)一端固定在按钮(12)左端,另一端固定在挺杆(9)上,将按钮(12)始终拉向右端极限位置;/n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限位板(21)、弹簧片(22)及定位杆(23),定位杆(23) 固定在按钮(12)上部的挺杆(9)上,下筒(1)右侧筒壁上高于定位杆(23)处设有弹簧片(22),弹簧片(22)上端筒壁设有半圆形的限位板(21);向上推动滑块(8),通过拉杆(11)及按钮(12)带动挺杆(9)上移,定位杆(23)滑过弹簧片(22)后上端碰倒限位板(21)停止上移,定位杆(23)前端卡在弹簧片(22)上固定,挺杆(9)上端穿过下底板(4)后探入导向筒(5)内,推动普通笔(17)或触屏笔(19)上移探出小圆孔(16)之外,用手按下按钮(12)压动弹簧片(22)后,定位杆(23)与弹簧片(22)脱离,弹簧(7)将挺杆(9)推回下筒(1)底部,普通笔(17)或触屏笔(19)退回原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杀毒按键笔,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装置、连接装置、笔筒部分、按键装置及定位装置组成;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上底板(3)、下底板(4)、滑动装置(20),上底板(3)及下底板(4)均为轻金属制成的圆柱体,上底板(3)两侧带有圆柱孔,下底板(4)左侧带有圆柱孔;上底板(3)与下底板(4)通过滑动装置(20)连接在一起但能够相对转动,用以连接并固定笔筒部分的相应构件;
所述的笔筒部分包括下筒(1)、上筒(2)、隔板(10)、外罩(15)、小圆孔(16)、笔帽(25)、长条孔(26)与填料(27);下筒(1)与上筒(2)均为薄壁轻金属圆筒,上筒(2)底部安装在上底板(3)上并固定,上筒(2)上部为曲面圆顶,圆顶下端带有环槽,用以与外罩(15)相连接,圆顶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小圆孔(16),上筒(2)与上底板(3)构成的空间内部装有填料(27);
所述的下筒(1)的上端固定在下底板(4)上,底端内部固定安装隔板(10),隔板(10)左侧制有一个圆柱孔,下筒(1)的底部安装笔帽(25),侧面制有长条孔(26);
所述的按键装置包括导向筒(5)、回位弹簧(6)、圆柱片(14)、普通笔(17)、触屏笔(19),导向筒(5)为底部打开的金属圆筒形,分别固定垂直安装在上底板(3)两侧的圆柱孔内,左侧导向筒(5)内安装触屏笔(19),触屏笔(19)上端穿过导向筒(5)的上底面并与上底面的圆孔采用间隙配合,笔尖对准其上部的小圆孔(16),触屏笔(19)的下端固定连接金属制成的圆柱片(14),并与圆柱片(14)一起将触屏笔(19)内部元件密封,圆柱片(14)与导向筒(5)的内壁间隙配合,使得触屏笔(19)可在导向筒(5)内上下滑动,回位弹簧(6)上端抵在导向筒(5)的上底面,下端抵在圆柱片(14)上,将触屏笔(19)压向导向筒(5)的下方;右侧导向筒(5)内部的构件结构与左侧相同,只将触屏笔(19)改换为普通笔(17);
所述的操作装置包括弹簧(7)、滑块(8)、挺杆(9)、拉杆(11)、按钮(12)、销轴(13)及按钮弹簧(24);滑块(8)向内凹进的曲面与下筒(1)的圆筒曲面相配合,左侧中间制有螺纹孔,上部凹槽内制有圆孔;
所述的挺杆(9)位于下筒(1)内,下端穿过隔板(10)上的圆柱孔后抵在下筒(1)的底部,上端插入下底板(4)左侧的圆柱孔内,且挺杆(9)上端面与下底板(4)的上表面平齐,弹簧(7)将挺杆(9)始终压向下筒(1)的底部;挺杆(9)的中部插入拉杆(11)并通过销轴(13)与挺杆(9)固定,拉杆(11)的右端穿过长条孔(26)与滑块(8)螺纹连接;按钮(12)右端从滑块(8)凹槽内的圆孔探出并由其凸环定位,左端穿过长条孔(26)及挺杆(9)的中部后,探出到挺杆(9)的左侧,按钮弹簧(24)一端固定在按钮(12)左端,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思雨陈韫慧姚亨铭张晓英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