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空肠造瘘一体化胃管空肠营养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0866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经空肠造瘘一体化胃管空肠营养管,包括套管主体、胃管、空肠营养管、固定环和固定帽,套管主体穿过患者腹壁连通患者和空肠腹壁外部的空间,套管主体上设有两个连通腔,胃管和空肠营养管分别从两个连通腔内穿过,固定环设置在患者腹壁外侧的套管主体上以实现固定,固定帽设置在患者腹壁外侧的套管主体的端部,以实现固定胃管和空肠营养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患者在同时下胃管和空肠营养管时因独立设置器材导致增加患者痛苦的情况。不但解决了患者的不适感,同时经空肠造瘘放置胃管经过幽门,可减轻因为食管癌术后幽门痉挛引起的胃排空障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经空肠造瘘一体化胃管空肠营养管
本技术涉及领域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经空肠造瘘一体化胃管空肠营养管。
技术介绍
食管癌手术需要放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放置空肠营养管进行营养支持。胃管是由鼻腔置入,经鼻、咽、食管至胃。很多患者会产生鼻、咽部不适。会产生鼻、咽部疼痛,影响咳嗽、吞咽等功能。而且,胃酸上行也会对咽部有刺激作用。将胃管经空肠造瘘部位放置到胃,则克服了上述缺陷。而多数食管癌手术患者需同时行空肠造瘘,并放置空肠营养管。现急需将胃管空肠营养管做成一体化器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经空肠造瘘一体化胃管空肠营养管。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经空肠造瘘一体化胃管空肠营养管,包括套管主体、胃管、空肠营养管、固定环和固定帽,所述套管主体穿过患者腹壁连通患者空肠内部和腹壁外部的空间,所述套管主体上设有两个连通腔,所述胃管和所述空肠营养管分别从两个所述连通腔内穿过,所述固定环设置在患者腹壁外侧的所述套管主体上以实现固定,所述固定帽设置在患者腹壁外侧的所述套管主体的端部,以实现固定所述胃管和所述空肠营养管。所述套管主体上设有气囊,以实现在内侧固定所述套管主体,所述套管主体的管壁上设有充气通道,所述充气通道的开口设置在所述套管主体的侧壁上,所述充气通道的开口处设有软塞。所述固定环上设有固定卡子以实现卡紧固定,所述固定环上对称设有贴片,所述贴片上设有缝针孔。所述连通腔内设有固定层,以实现固定所述胃管和所述空肠营养管的位置。所述固定帽上设有密封圈和密封盖,所述密封圈穿过所述胃管和所述空肠营养管以实现密封固定,所述密封盖通过连接带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帽上,以实现拔管后密封所述连通腔端口。所述密封盖外侧设有密封层。所述连通腔在患者腹壁内侧的端口在所述套管主体的侧壁上,以实现避免所述胃管和所述空肠营养管端部直接触碰肠壁。所述套管主体的截面为圆形截面。所述套管主体的截面为8字形截面。所述固定层采用医用软胶材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方案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患者在同时下胃管和空肠营养管时因独立设置器材导致增加患者痛苦的情况。利用空肠造瘘放置胃管免除了现有技术通过鼻腔置入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不但解决了患者的不适感,同时经空肠造瘘放置胃管经过幽门,可减轻因为食管癌术后幽门痉挛引起的胃排空障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套管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固定帽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套管主体的截面图;图7是套管主体的截面图;图中:1为套管主体,2为胃管,3为空肠营养管,4为固定环,5为固定帽,6为连通腔,7为气囊,8为充气通道,9为软塞,10为固定卡子,11为贴片,12为缝针孔,13为固定层,14为密封圈,15为密封盖,16为密封层,17为腹壁,18为空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经空肠造瘘一体化胃管空肠营养管,包括套管主体1、胃管2、空肠营养管3、固定环4和固定帽5,套管主体1穿过患者腹壁17连通患者空肠18内部和腹壁17外部的空间,套管主体1上设有两个连通腔6,胃管2和空肠营养管3分别从两个连通腔6内穿过,固定环4设置在患者腹壁17外侧的套管主体1上以实现固定,固定帽5设置在患者腹壁17外侧的套管主体1的端部,以实现固定胃管2和空肠营养管3。套管主体1上设有气囊7,以实现在内侧固定套管主体1,套管主体1的管壁上设有充气通道8,充气通道8的开口设置在套管主体1的侧壁上,充气通道8的开口处设有软塞9。固定环4上设有固定卡子10以实现卡紧固定,固定环4上对称设有贴片11,贴片11上设有缝针孔12。连通腔6内设有固定层13,以实现固定胃管2和空肠营养管3的位置。固定帽5上设有密封圈14和密封盖15,密封圈14穿过胃管2和空肠营养管3以实现密封固定,密封盖15通过连接带对称设置在固定帽5上,以实现拔管后密封连通腔6端口。密封盖15外侧设有密封层16。连通腔6在患者腹壁17内侧的端口在套管主体1的侧壁上,以实现避免胃管2和空肠营养管3端部直接触碰肠壁。套管主体1的截面为圆形截面。固定层13采用医用软胶材质。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1-6所示,将套管主体1的一端穿过患者的腹壁17设置在空肠18内后,将胃管2、空肠营养管3通过连通腔6分别进入空肠18内,胃管2经过幽门到达胃部实现置管,通过注射器或充气装置穿过软塞9进行充气,经过充气通道8让气囊7鼓起实现固定后。将固定环4通过固定卡子10卡紧固定在套管主体1上,贴片11用于贴合在患者皮肤表面进行固定作用,根据实际使用可扩大和改变贴片11的面积和形状,利于贴合患者皮肤增加舒适度,贴片11上设有缝针孔12起到缝合固定的作用,在黏贴固定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固定。固定帽5通过扣合的方式设置在套管主体1的端部,固定帽5上设置的密封圈14用于密封和固定胃管2、空肠营养管3,增加稳定性和密封性,固定帽5上设置了两个密封盖15用于在拔管后封闭连通腔6的端口,密封盖15外侧设置的密封层16用于保证密封盖15为无菌装置,在使用时将密封层16分离,根据情况可以使用树脂或软胶等材质制成一次性保护套进行使用。优选的,连通腔6内设有利于医用软胶材质制成的固定层13进一步固定胃管2和空肠营养管3的位置并增强密封性。进一步,连通腔6在患者腹壁17内侧的端口在套管主体1的侧壁上,以实现避免胃管2和空肠营养管3端部直接触碰肠壁。进一步,套管主体1的截面为圆形截面便于使用。实施例二如图7所示,优选的,使用8字形截面的套管主体1,可以减小造瘘口的面积,便于护理。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固定环4和固定帽5的形状与套管主体1的截面形状匹配。为了易于说明,实施例中使用了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经空肠造瘘一体化胃管空肠营养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主体、胃管、空肠营养管、固定环和固定帽,所述套管主体穿过患者腹壁连通患者空肠内部和腹壁外部的空间,所述套管主体上设有两个连通腔,所述胃管和所述空肠营养管分别从两个所述连通腔内穿过,所述固定环设置在患者腹壁外侧的所述套管主体上以实现固定,所述固定帽设置在患者腹壁外侧的所述套管主体的端部,以实现固定所述胃管和所述空肠营养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经空肠造瘘一体化胃管空肠营养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主体、胃管、空肠营养管、固定环和固定帽,所述套管主体穿过患者腹壁连通患者空肠内部和腹壁外部的空间,所述套管主体上设有两个连通腔,所述胃管和所述空肠营养管分别从两个所述连通腔内穿过,所述固定环设置在患者腹壁外侧的所述套管主体上以实现固定,所述固定帽设置在患者腹壁外侧的所述套管主体的端部,以实现固定所述胃管和所述空肠营养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空肠造瘘一体化胃管空肠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主体上设有气囊,以实现在内侧固定所述套管主体,所述套管主体的管壁上设有充气通道,所述充气通道的开口设置在所述套管主体的侧壁上,所述充气通道的开口处设有软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空肠造瘘一体化胃管空肠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上设有固定卡子以实现卡紧固定,所述固定环上对称设有贴片,所述贴片上设有缝针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空肠造瘘一体化胃管空肠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腔内设有固定层,以实现固定所述胃管和所述空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宏光王黎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