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收塔盘式分布装置及吸收塔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0851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气体吸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收塔盘式分布装置及吸收塔。为了解决现有的吸收塔,不能充分吸收“姜钟法”生产氯乙烯压缩冷凝后的气相氯乙烯,且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分布盘、升气管、降液管,升气管与降液管在分布盘上交错排布,升气管的管径大于降液管的管径,升气管的侧壁上方开升气窗,降液管的侧壁上方开出液孔,所述盘式分布装置的分布盘为多块底板错位搭接而成,底板之间焊接连接,在分布盘周边设有溢流围堰。既能保证气相液相的均匀分布,气相氯乙烯的充分吸收,又能保证盘式分布装置分布盘内的液面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收塔盘式分布装置及吸收塔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体吸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收塔盘式分布装置及吸收塔。
技术介绍
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目前,“姜钟法”生产氯乙烯工艺是将乙炔和二氯乙烷直接发生催化重整反应得到氯乙烯(VCM),是一种氯乙烯生产新工艺。在该工艺中VCM吸收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塔器,应用在“姜钟法”生产氯乙烯的压缩冷凝后气相氯乙烯的吸收环节,气相氯乙烯在经过压缩冷凝后仍未冷凝下的气相氯乙烯从吸收塔底部进入自下而上,作为吸收剂的二氯乙烷从塔顶进入自上而下,吸收气相氯乙烯。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吸收塔盘式分布装置,升气降液管为同一根管,该种设计方式,会出现对冲托塔的情况,盘式分布装置不能实现气相液相的均匀分布;且现有的吸收塔盘式分布装置不能保证盘式分布装置分布盘内的液面高度,不利于二氯乙烷的循环利用。现有的吸收塔,不能充分吸收“姜钟法”生产氯乙烯压缩冷凝后的气相氯乙烯,从塔顶排出气相含有大量V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收塔盘式分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布盘、升气管、降液管,升气管与降液管在分布盘上交错排布,升气管的管径大于降液管的管径,升气管的侧壁上方开升气窗,降液管的侧壁上方开出液孔,所述盘式分布装置的分布盘为多块底板错位搭接而成,底板之间焊接连接,在分布盘周边设有溢流围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收塔盘式分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布盘、升气管、降液管,升气管与降液管在分布盘上交错排布,升气管的管径大于降液管的管径,升气管的侧壁上方开升气窗,降液管的侧壁上方开出液孔,所述盘式分布装置的分布盘为多块底板错位搭接而成,底板之间焊接连接,在分布盘周边设有溢流围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塔盘式分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液管的个数多于升气管的个数;优选的,所述降液管个数为升气管个数的3-4倍;优选的,所述降液管的上端管口高度与升气管的上端管口高度处在同一水平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塔盘式分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液管的侧壁开有不同高度的出液孔;优选的,高度高的出液孔的孔径大于高度低的出液孔的孔径;优选的,所述降液管的底部为锯齿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塔盘式分布装置,其特征在于,降液管在离分布盘325mm-375mm的任一高度处开有第一梯度出液孔,在离分布盘425mm-475mm的任一高度处开有第二梯度出液孔;优选的,降液管在离分布盘345mm-355mm的任一高度处开有第一梯度出液孔,在离分布盘445mm-455mm的任一高度处开有第二梯度出液孔;进一步优选的,降液管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卫东王亮亮兰俊兵梁玉勇张会君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实华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