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表皮增厚瘙痒性皮肤病的复合中药贴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07200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7
一种治疗表皮增厚瘙痒性皮肤病的复合中药贴剂,属于外用中成药制剂,其采用白鲜皮、苦参、生地、当归、丹参、生甘草、乌梅等,经粉碎、萃取、渗漉、浓缩等工艺制成稠膏,再与冰片和基质羊毛脂混合为成膏,将该成膏与压敏胶丙烯酸聚氨酯胶粘剂混合、涂布于无纺布背衬、热烘、切割成块、覆盖保护纸、封装、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表皮增厚瘙痒性皮肤病的复合中药贴剂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治疗表皮增厚瘙痒性皮肤病的复合中药贴剂,属于外用药物制剂
技术背景表皮增厚瘙痒性皮肤病,是一类以显著的皮肤瘙痒和表皮增厚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常见的有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扁平苔藓和瘙痒症等。这类疾病有的仅以瘙痒为主要表现,而无原发性炎性病理改变如神经性皮炎(亦称为慢性单纯性苔癣),但该病发展过程中一般出现炎性小型丘疹;也可有原发性变态反应病理基础如慢性湿疹、扁平苔癣和银屑病;以及单纯的瘙痒症等。在炎性表皮增厚性皮肤病类别,长期慢性皮肤瘙痒和表皮增厚是这些病的显著特点,除了单纯的瘙痒症,这类皮肤病另一个特点就是都存在病理性变态反应性炎症;而因反复搔抓刺激,皮损局部主要因表皮发生异常角化增厚。因皮损异常外观,尤其是迁延慢性瘙痒,往往给患者身心造成不同程度干扰。在人群中,这类皮肤病有些种类发病率相当高,如神经性皮炎发病率大约为12%【期刊JingangAnetc,.InternationalJournalofMedicalScience,2013,10(5)】,湿疹发病率在欧美国家约为10%,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表皮增厚瘙痒性皮肤病的复合中药贴剂,其采用若干中药、医用压敏胶粘剂和背衬无纺布材料组合,经一系列加工而成,其特征在于,药物配方所用中药、附加材料和工艺为:/na.清热解毒药:白鲜皮、苦参、生甘草等药中至少选择一种,每种含量为16-24重量单位(下同);/nb.清热凉血、养阴、和血活血药:生地、当归、丹参等药中至少选择一种,每种含量为12-16;/nc.促进药物渗透:冰片0.6-1.4%(贴膏重量百分比,下同);/nd.收敛、松解角质:乌梅,含量6-10;/ne.基质:羊毛脂10-18%;/nf.压敏胶(定制):配方成分主要为丙烯酸聚氨酯,可常温条件与中药稠膏或成膏混合。/n上述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表皮增厚瘙痒性皮肤病的复合中药贴剂,其采用若干中药、医用压敏胶粘剂和背衬无纺布材料组合,经一系列加工而成,其特征在于,药物配方所用中药、附加材料和工艺为:
a.清热解毒药:白鲜皮、苦参、生甘草等药中至少选择一种,每种含量为16-24重量单位(下同);
b.清热凉血、养阴、和血活血药:生地、当归、丹参等药中至少选择一种,每种含量为12-16;
c.促进药物渗透:冰片0.6-1.4%(贴膏重量百分比,下同);
d.收敛、松解角质:乌梅,含量6-10;
e.基质:羊毛脂10-18%;
f.压敏胶(定制):配方成分主要为丙烯酸聚氨酯,可常温条件与中药稠膏或成膏混合。
上述a、b和d组分药材经粉碎成20目,之后用比例乙醇浸润、渗漉、浓缩为比重1.1-1.5的稠膏;在洁净环境车间,将稠膏按照0.7-1.3的比例再加入羊毛脂(即稠膏/羊毛脂=0.7-1.3),并加入冰片混匀,在均值乳化锅内,加热到65-80℃,进行均值乳化,之后冷却至48-60℃制成成膏,再与58-80%的压敏胶粘剂丙烯酸聚氨酯充分混合成贴膏,涂布于无纺布上,再经短时(约2分钟)热烘(约80-120℃)后冷却、覆盖隔离纸,按一定尺寸切割成块状(如8cmX10cm,每块含成膏3g),封装后钴60消毒即成贴剂成品。可利用全自动大规模生产线,各工艺环节均由机械自动完成。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Z·林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奥茵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