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蓟酸的新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0688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动物疾病防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洋蓟酸的新用途,具体是洋蓟酸在制备抗球虫病的药物或者饲料中的用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备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发现洋蓟酸对球虫(尤其是柔嫩艾美耳球虫)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体现在洋蓟酸在艾美耳球虫的MDBK细胞培养模型上能有效抑制艾美耳球虫的繁殖,并且,该抑制作用通过动物体试验得以验证。针对洋蓟酸的这一发现,拓宽了洋蓟酸的应用领域,为抗球虫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洋蓟酸的新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物疾病防控
,特别涉及一种洋蓟酸的新用途。
技术介绍
洋蓟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又名洋蓟素,分子量为516.45,CAS号为30964-13-7,分子式为C25H24O12,化学结构式如下所示:洋蓟酸存在于菊科植物洋蓟(CynarascolymusL.)、森林千里光(SenecionemorensisL.)全草中,也可化学合成。现有研究表明,洋蓟酸具有自由基清除、抗氧化作用以及抗病毒作用。根据报道,洋蓟酸的功能包括:能增强胆汁降低脂肪,肝脏解毒,预防脂肪肝;能有效抑制LDL胆固醇氧化,降低胆固醇;有护肝作用,能修复受损肝细胞。目前,洋蓟酸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由肝功能不足引起的各种疾病,还可作为利胆药,国外用于减肥降脂配方,护肝及解酒药等。鸡球虫病是由一种或多种艾美耳球虫感染引起的疾病,所述多种球虫是顶复门、孢子虫纲、真球虫目、艾美耳科、艾美耳属的原虫。鸡球虫有7个种,分别为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tenella)、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布氏艾美耳球虫(E.brunetti)、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和缓艾美耳球虫(E.mitis)以及早熟艾美耳球虫(E.praecox)。引起鸡球虫病的艾美球虫主要包括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鸡只感染艾美耳球虫后,生产性能严重下降,甚至引起死亡,给养鸡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是危害最为严重的虫种之一,感染鸡只后寄生于盲肠,导致血便,食欲减退,增重降低等临床症状。目前,国内外对鸡球虫病的防制主要是依靠药物,使用的药物有化学合成的药物和抗生素两大类,从1936年首次出现专用抗球虫药以来,已报道的抗球虫药达40余种,现今广泛使用的有20种。传统的预防药物有氯苯胍、氨丙啉、二硝托胺、莫能霉素、盐霉素、地克珠利、马杜拉霉素、氯羟吡啶以及尼卡巴嗪等。传统的治疗药物有妥曲珠利溶液以及磺胺类药(例如磺胺喹恶啉、磺胺氯吡嗪钠)等。鸡球虫病的防治依赖于抗球虫药物的使用,随着临床野毒虫株对传统抗球虫药物抗药性的产生,导致原有抗球虫药物的作用效果明显降低,使得临床上缺乏具有明确治疗效果的抗球虫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临床上缺乏有效防治球虫病的问题,提供一种洋蓟酸的新用途,具体是洋蓟酸在制备抗球虫病的药物或者饲料中的用途。本专利技术发现洋蓟酸具有明显的抗球虫病功效。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洋蓟酸在制备抗球虫病的药物、饲料添加剂或者饲料中的用途。本专利技术发现洋蓟酸对球虫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体现在洋蓟酸在艾美耳球虫的细胞(例如MDBK细胞)培养模型上能有效抑制艾美耳球虫的繁殖,并且,该抑制作用通过动物体试验得以验证。针对洋蓟酸的这一发现,拓宽了洋蓟酸的应用领域,为抗球虫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方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球虫病为鸡球虫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鸡球虫病的感染病原虫为柔嫩艾美耳球虫。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感染所述鸡球虫病的鸡品种为岭南黄肉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药物包含洋蓟酸以及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辅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药物的给药方式为群体给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药物的剂型为散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药物的剂型为水溶性粉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药物的剂型为溶液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药物的剂型为微囊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饲料为全价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预混料/预混合饲料、精料混合料或者混合饲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发现洋蓟酸对球虫(尤其是柔嫩艾美耳球虫)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体现在洋蓟酸在艾美耳球虫的细胞(例如MDBK细胞)培养模型上能有效抑制艾美耳球虫的繁殖,并且,该抑制作用通过动物体试验得以验证。针对洋蓟酸的这一发现,拓宽了洋蓟酸的应用领域,为抗球虫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方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洋蓟酸对柔嫩艾美耳球虫繁殖的影响;图中,横坐标是化合物洋蓟酸的浓度,纵坐标是化合物洋蓟酸对柔嫩艾美耳球虫繁殖的抑制率;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磺胺氯吡嗪钠对柔嫩艾美耳球虫繁殖的影响;图中,横坐标是化合物磺胺氯吡嗪钠的浓度,纵坐标是化合物磺胺氯吡嗪钠对柔嫩艾美耳球虫繁殖的抑制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洋蓟酸在制备抗球虫病的药物或者饲料中的用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发现洋蓟酸对球虫(尤其是柔嫩艾美耳球虫)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体现在洋蓟酸在艾美耳球虫细胞(例如MDBK细胞)培养模型上能有效抑制艾美耳球虫的繁殖,并且,该抑制作用通过动物体试验得以验证。针对洋蓟酸的这一发现,拓宽了洋蓟酸的应用领域,为抗球虫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鸡球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可以导致家禽生产严重的经济损失。柔嫩艾美耳球虫寄生于鸡盲肠上皮细胞内,导致肠道组织病变,降低采食量和饲料中养分的吸收率,脱水和血便等。鸡球虫病是由一种或多种Eimeria(艾美耳)球虫感染引起的。可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药物”为兽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兽药(VeterinaryDrugs)”: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含药物饲料添加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抗球虫病”可以是对球虫病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也可以是对球虫病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该治疗作用、预防作用包括但不限于通过抑制艾美耳球虫的繁殖实现的。在其中一个示例中,所述球虫病为鸡球虫病。在其中一个示例中,所述鸡球虫病的感染病原虫为柔嫩艾美耳球虫。在其中一个示例中,感染所述鸡球虫病的鸡品种为岭南黄肉鸡。在其中一个示例中,所述药物包含洋蓟酸以及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辅料。可以理解的是,根据药物的剂型的不同,所选择的辅料的种类、辅料的用量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洋蓟酸在制备抗球虫病的药物或者饲料中的用途。/n

【技术特征摘要】
1.洋蓟酸在制备抗球虫病的药物或者饲料中的用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球虫病为鸡球虫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鸡球虫病的感染病原虫为柔嫩艾美耳球虫。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感染所述鸡球虫病的鸡品种为岭南黄肉鸡。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包含洋蓟酸以及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辅料。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给药方式为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申权孙铭飞戚南山胡俊菁吕敏娜吴彩艳李娟蔡海明林栩慧肖文婉于林增张小慧张健騑谢明权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