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T诊断床的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0582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T诊断床的驱动系统,包括驱动结构、同步轮和设于所述同步轮上的同步带;所述同步轮上设有若干个齿组,每个齿组包括数个相交的齿条,同组的数个相交齿条在所述同步轮上沿轴向排布,在传动过程中的轴向应力可通过相交的所述齿条相互抵消,从而极大的降低了同步轮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和噪音。所述齿条包括设于所述同步轮的侧边的起始端、与同组的所述齿条相交的相交端,所述齿组中的至少一个齿条的所述相交端位于相邻所述齿组内所述齿条的所述起始端与所述相交端之间、或与相邻所述齿组内至少一个所述齿条的所述起始端位于同一轴线上,使得所述同步轮的每个轴向位置都有可降低振动的所述齿条,从而进一步降低所述传动机构的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T诊断床的驱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的配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CT诊断床的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医学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医学成像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医学成像是指医学影像数据的形成过程,也指形成医学成像(现代医学成像)的技术或装置。医学成像技术是借助于某种能量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提取生物体内组织或器官的形态、结构以及某些生理功能的信息,为生物组织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影像信息的一门科学。现有的医学成像技术中,描述人体生理解剖结构的结构图像,如CT成像、MRI成像,以及描述人体在不同状态下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状况的功能图像,如PET成像,是比较常被利用的。鉴于现有的医学的进步,CT、PET-CT、PET-MRI都是常用的医学成像技术。在CT、PET-CT、PET-MRI中,扫描床都是不可缺少的部件,其起到承载病人的作用,而在进行检查的过程中,病床的底部结构必然会需要实现前后移动。现有技术中,依靠光栅尺检测移动距离,利用离合器断开传动链路实现人力操作,而光栅尺价格昂贵,且分辨率低,不利于系统控制;离合器存在反向间隙,影响定位精度、重复精度,并且导致设备启停时有抖动;设备依靠金属零件传动,运动时噪音偏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极大的减小CT诊断床运行过程中的振动的驱动系统。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T诊断床的驱动系统,包括驱动结构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同步轮和设于所述同步轮上的同步带,所述同步轮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同步带与所述CT诊断床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同步轮转动,从而驱动所述同步带运动,进而带动所述CT诊断床移动;所述同步轮上设有若干个齿组,每个齿组包括数个相交的齿条,同组的数个相交齿条在所述同步轮上沿轴向排布;所述齿条包括设于所述同步轮的侧边的起始端、与同组的所述齿条相交的相交端,所述齿组中的至少一个齿条的所述相交端位于相邻所述齿组内所述齿条的所述起始端与所述相交端之间、或与相邻所述齿组内至少一个所述齿条的所述起始端位于同一轴线上。优选地,每个所述齿组包括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相交、且分别设于所述同步轮的径向的两侧;仅所述第一齿条的相交端位于相邻齿组内所述齿条的所述起始端与所述相交端之间、或与相邻所述齿组内至少一个所述齿条的所述起始端位于同一轴线上。优选地,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的长度相同,且所述第一齿条的起始端位于所述第二齿条的起始端与相交端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齿条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齿条的长度,且所述第二齿条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齿条的厚度;所述第一齿条的起始端与所述所述第二齿条的起始端位于同一轴线上。优选地,每个所述齿组包括两个相交的齿条,同组的两相交齿条分别设于所述同步轮的径向的两侧;所述齿组内的两个齿条的所述相交端相交于一点,且两个所述齿条的所述相交端都位于相邻齿组内所述齿条的所述起始端与所述相交端之间、或与相邻所述齿组内至少一个所述齿条的所述起始端位于同一轴线上。优选地,所述驱动系统包括至少两组传动机构,其中一组传动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另一组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CT诊断床连接。优选地,所述CT诊断床包括移动床板和固定底座,所述移动床板设于所述固定底座上;所述同步带设于所述移动床板与所述固定底座之间,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同步带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移动床板在所述固定底座上移动。优选地,所述CT诊断床还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包括连接板和滑块;所述固定底座的两侧设有滑轨,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移动床板连接,所述滑块置于所述滑轨内,所述滑块在所述滑轨内位移、从而带动所述移动床板在所述固定底座上位移。优选地,所述CT诊断床的两侧设有若干个所述连接块,且两侧的所述连接块的位置相互对应;所述CT诊断床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使所述同步带与所述固定底座贴合。优选地,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处理单元与多圈绝对值编码器,所述处理单元、所述多圈绝对值编码器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所述处理单元向所述电机发送驱动指令,所述多圈绝对值编码器用于获取所述电机的转动圈数,并将该转动圈数发送至所述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转动圈数获取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移动床板的位移距离。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所述同步轮沿轴向设有数个相交的齿条,在传动过程中的轴向应力可通过相交的所述齿条相互抵消,从而极大的降低了同步轮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和噪音;通过将所述齿组中的至少一个齿条的所述相交端位于相邻所述齿组内所述齿条的所述起始端与所述相交端之间、或与相邻所述齿组内至少一个所述齿条的所述起始端位于同一轴线上,使得所述同步轮的每个轴向位置都有可降低振动的所述齿条,从而进一步降低所述传动机构的振动,使得所述CT诊断床的运行更加平稳;2.通过采用所述同步带驱动,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离合器驱动,不存在反向间隙,定位、重复精度高;且运动轻巧,可以依靠人力推动所述CT诊断床水平运动;3.通过采用所述多圈绝对值编码器来获取所述CT诊断床的运行距离,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光栅尺,经济性好,准确性高,且即使在断电后,依然能记录水平运动的位置信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CT诊断床的驱动系统的所述同步轮的第一实施例齿条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CT诊断床的驱动系统的所述同步轮的第二实施例齿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CT诊断床的驱动系统的所述同步轮的第三实施例齿条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CT诊断床的驱动系统的所述同步轮的第四实施例齿条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CT诊断床的驱动系统的所述同步轮的第五实施例齿条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CT诊断床的驱动系统的所述同步轮的第六实施例齿条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CT诊断床的驱动系统的所述同步轮的第七实施例齿条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CT诊断床的驱动系统的所述同步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CT诊断床的驱动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滑轨,2-驱动机构,3-第一组传动机构,4-固定底座,5-第一组传动机构,6-第一组传动机构,7-压板,8—左连接块,9-右连接块,10-移动床板,11-第一齿条,12-第二齿条,13-起始端,14-相交端,15-相交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T诊断床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结构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同步轮和设于所述同步轮上的同步带,所述同步轮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同步带与所述CT诊断床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同步轮转动,从而驱动所述同步带运动,进而带动所述CT诊断床移动;/n所述同步轮上设有若干个齿组,每个齿组包括数个相交的齿条,同组的数个相交齿条在所述同步轮上沿轴向排布;/n所述齿条包括设于所述同步轮的侧边的起始端、与同组的所述齿条相交的相交端,所述齿组中的至少一个齿条的所述相交端位于相邻所述齿组内所述齿条的所述起始端与所述相交端之间、或与相邻所述齿组内至少一个所述齿条的所述起始端位于同一轴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T诊断床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结构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同步轮和设于所述同步轮上的同步带,所述同步轮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同步带与所述CT诊断床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同步轮转动,从而驱动所述同步带运动,进而带动所述CT诊断床移动;
所述同步轮上设有若干个齿组,每个齿组包括数个相交的齿条,同组的数个相交齿条在所述同步轮上沿轴向排布;
所述齿条包括设于所述同步轮的侧边的起始端、与同组的所述齿条相交的相交端,所述齿组中的至少一个齿条的所述相交端位于相邻所述齿组内所述齿条的所述起始端与所述相交端之间、或与相邻所述齿组内至少一个所述齿条的所述起始端位于同一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齿组包括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相交、且分别设于所述同步轮的径向的两侧;
仅所述第一齿条的相交端位于相邻齿组内所述齿条的所述起始端与所述相交端之间、或与相邻所述齿组内至少一个所述齿条的所述起始端位于同一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的长度相同,且所述第一齿条的起始端位于所述第二齿条的起始端与相交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条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齿条的长度,且所述第二齿条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齿条的厚度;所述第一齿条的起始端与所述所述第二齿条的起始端位于同一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齿组包括两个相交的齿条,同组的两相交齿条分别设于所述同步轮的径向的两侧;
所述齿组内的两个齿条的所述相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浩杰潘险峰马兴江
申请(专利权)人:明峰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