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玉专利>正文

一种水稻育秧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0290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育秧盘,包括秧盘框和秧盘主体,所述秧盘框的内两侧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秧盘框通过第二安装槽拆卸连接有秧盘主体,所述秧盘主体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种植凹槽,所述秧盘框的外侧分别固定和安装有凸块和凹槽,所述秧盘框的顶部一角固定有支撑柱,所述秧盘框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设有支撑柱、凹槽、凸块、第一安装槽,通过至少4个秧盘通过凸块和凹槽组合为一个基底,在通过边角支撑柱插入第一安装槽搭建,统一进行搬运,因为支撑柱的长度为9CM,凹槽的槽深为3CM,且上秧盘与下秧盘之间的间距为6cm,且比卷曲秧苗后高度更低,也不容易压垮秧苗杆,泥土不会被翻动,保证了秧盘中秧苗的根部生长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育秧盘
本专利技术涉及育秧盘
,尤其涉及一种水稻育秧盘。
技术介绍
水稻是我国的主食,随着机械化的不断发展,水稻秧苗的移栽已经逐步由机械化代替了人工化,它改变了传统人工弯腰插秧的历史,育秧盘是水稻插秧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件,其主要功能是实现稻秧的育苗过程。秧苗培育后,搬运需要弯曲秧盘中的秧苗然后整装打包,因为秧苗生长得高度不一,卷曲秧苗虽然不会直接影响秧苗存活,但是容易掰断秧杆,影响生长速度,同时泥土容易从块状散状泥土,暴露秧苗的根部,容易影响存活率,现有的秧盘之间相邻排放,连接不够稳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装载时候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水稻育秧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稻育秧盘,包括秧盘框和秧盘主体,所述秧盘框的内两侧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秧盘框通过第二安装槽拆卸连接有秧盘主体,所述秧盘主体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种植凹槽,所述秧盘框的外侧分别固定和安装有凸块和凹槽,所述秧盘框的顶部一角固定有支撑柱,所述秧盘框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育秧盘,包括秧盘框(1)和秧盘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秧盘框(1)的内两侧开设有第二安装槽(8),所述秧盘框(1)通过第二安装槽(9)拆卸连接有秧盘主体(1),所述秧盘主体(2)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种植凹槽(3),所述秧盘框(1)的外侧分别固定和安装有凸块(5)和凹槽(6),所述秧盘框(1)的顶部一角固定有支撑柱(4),所述秧盘框(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育秧盘,包括秧盘框(1)和秧盘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秧盘框(1)的内两侧开设有第二安装槽(8),所述秧盘框(1)通过第二安装槽(9)拆卸连接有秧盘主体(1),所述秧盘主体(2)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种植凹槽(3),所述秧盘框(1)的外侧分别固定和安装有凸块(5)和凹槽(6),所述秧盘框(1)的顶部一角固定有支撑柱(4),所述秧盘框(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育秧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5)和凹槽(6)均设置有2个,且两两相邻环绕安装于秧盘框(1)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
申请(专利权)人:张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