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舱气体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79961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种实验舱气体循环系统,通过上位机对各阀门和各风机的控制,实现以下功能:1)实验舱内部气体的循环利用,能够充分利用原实验舱测试后气体、降低室内温度控制及湿度控制设备能耗、缩短实验舱的连续使用间隔;2)同时可控制实验舱直接引入室外气体和/或直接将实验舱内气体排到室外;3)对来自室外的气体和来自循环管道的气体进行净化,保障进入实验舱内的气体的洁净,降低对测试环境的影响,从而降低检测仪器测试结果偏差。从而降低检测仪器测试结果偏差。从而降低检测仪器测试结果偏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舱气体循环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净化性能测试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验舱气体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空气净化器、新风机等设备需要测试其净化效率、洁净空气量、CADR值、CCM值、净化能效值等性能指标,而此类性能测试一般参照GB18801

2015和T/CAQI 10

2016等标准测试,需要密封的实验舱体用于测试,且对实验舱的温湿度要求较高,实验舱通常建立在室内,通过室内空调控制实验舱外部的温度,然而,现有实验舱内气体通过进气管道从室外引入,在完成测试后气体通过排气管道排到室外,其存在以下问题:
[0003]1)在使用过程中通常默认为室外大气中的甲醛、VOC等气态污染物及颗粒物浓度低于测试标准,不对其进行净化和过滤。实际气体成分复杂VOC、不同尺寸的颗粒物、气溶胶等成分会导致检测仪器的测试结果的精度产生一定偏差。2)连续两次使用实验舱中间,需要将实验舱气体排出,再引入新的室外空气,室内空调需要将引入的室外空气温度和湿度控制在标准要求范围内,耗时长、降低实验舱的使用效率。3)对原舱内的符合要求的气体未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能够充分利用原实验舱测试后气体、降低室内温度控制及湿度控制设备能耗、缩短实验舱的连续使用间隔,能够对室外引入的气体进行预处理,降低检测仪器测试结果偏差的实验舱气体循环系统。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实验舱气体循环系统,包括上位机、实验舱及与实验舱联通的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位于实验舱入口处分别设有第一进气阀和第一排气阀,所述第一进气阀的上游方向和第一排气阀的下游方向分别连接用于控制实验舱内气体流动的进气风机和排气风机,所述进气风机上游方向设有空气净化系统,所述空气净化系统具有净化气态污染物和/或颗粒物的功能,所述空气净化系统上游方向分为室外进气管道段和循环管道段,所述室外进气管道段上设有第二进气阀,所述循环管道段上设有第三进气阀,所述第三进气阀的上游管道与排气风机下游的管道交叉合并至室外排气管道段,所述室外排气管道段上游设第二排气阀,所述上位机分别与第一进气阀、第二进气阀、第三进气阀、进气风机、第一排气阀、第二排气阀和排气风机连接,用于控制第一进气阀、第二进气阀、第三进气阀、第一排气阀、第二排气阀的开关和进气风机、排气风机的运行状态。
[0006]优选的,所述空气净化系统包括HEPA滤网和/或活性炭过滤层,且所述HEPA滤网位于活性炭过滤层上游,用于净化气体中的气态污染物和/或颗粒物。
[0007]本申请所述实验气体循环系统存在两种工作模式:1)内循环模式:上位机控制第一排气阀开启,第二排气阀关闭、第三进气阀开启、第二进气阀关闭、第一进气阀开启,同时控制进气风机或排气风机中的一个或两个开启即可将测试舱内气体通过内循环净化处理
后再次利用。2)外循环模式:上位机控制第一排气阀开启,第二排气阀开启、第三进气阀关闭、第二进气阀开启、第一进气阀开启,上位机控制进气风机和排气风机同时运行。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上位机对各阀门和各风机的控制,实现以下功能:1)实验舱内部气体的循环利用,能够充分利用原实验舱测试后气体、降低室内温度控制及湿度控制设备能耗、缩短实验舱的连续使用间隔;2)同时可控制实验舱直接引入室外气体和/或直接将实验舱内气体排到室外;3)对来自室外的气体和来自循环管道的气体进行净化,保障进入实验舱内的气体的洁净,降低对测试环境的影响,从而降低检测仪器测试结果偏差。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实验舱气体循环系统示意图。
[0010]图中,附图标记为:1实验舱,2进气管道,21第一进气阀,22进气风机,23空气净化系统,24室外进气管道段,25循环管道段,26第二进气阀,27第三进气阀,3排气管道,31第一排气阀,32排气风机,4室外排气管道段,41第二排气阀,5上位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具体技术方案,并不作为对本技术权利要求的限制。
实施例
[0012]如图1所述的一种实验舱气体循环系统,包括上位机5、实验舱1及与实验舱1联通的进气管道2和排气管道3,所述进气管道2和排气管道3位于实验舱1入口处分别设有第一进气阀21和第一排气阀31,所述第一进气阀21的上游方向和第一排气阀31的下游方向分别连接用于控制实验舱1内气体流动的进气风机22和排气风机32,所述进气风机22上游方向设有空气净化系统23,所述空气净化系统23具有净化气态污染物和/或颗粒物的功能,所述空气净化系统23上游方向分为室外进气管道段24和循环管道段25,所述室外进气管道段24上设有第二进气阀26,所述循环管道段25上设有第三进气阀27,所述第三进气阀27的上游管道与排气风机32下游的管道交叉合并至室外排气管道段4,所述室外排气管道段4上游设第二排气阀41,所述上位机5分别与第一进气阀21、第二进气阀26、第三进气阀27、进气风机22、第一排气阀31、第二排气阀41和排气风机32连接,用于控制第一进气阀31、第二进气阀26、第三进气阀27、第一排气阀31、第二排气阀41的开关和进气风机22、排气风机32的运行状态。
[0013]其中,所述空气净化系统23包括HEPA滤网和/或活性炭过滤层,且所述HEPA滤网位于活性炭过滤层上游,用于净化气体中的气态污染物和/或颗粒物。
[0014]本实施例所述实验舱气体循环系统存在两种工作模式:1)内循环模式:上位机5控制第一排气阀31开启,第二排气阀41关闭、第三进气阀27开启、第二进气阀26关闭、第一进气阀21开启,同时控制进气风机22或排气风机23中的一个或两个开启即可将实验舱1内气体通过内循环净化处理后再次利用。2)外循环模式:上位机5控制第一排气阀31开启,第二排气阀41开启、第三进气阀27关闭、第二进气阀26开启、第一进气阀21开启,上位机5控制进
气风机22和排气风机32同时运行。
[0015]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技术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舱气体循环系统,包括上位机、实验舱及与实验舱联通的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位于实验舱入口处分别设有第一进气阀和第一排气阀,所述第一进气阀的上游方向和第一排气阀的下游方向分别连接用于控制实验舱内气体流动的进气风机和排气风机,所述进气风机上游方向设有空气净化系统,所述空气净化系统具有净化气态污染物和/或颗粒物的功能,所述空气净化系统上游方向分为室外进气管道段和循环管道段,所述室外进气管道段上设有第二进气阀,所述循环管道段上设有第三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金虎严建涛刘红雁裴书丽常子璐常子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合治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