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加热腹腔热灌注治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79371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加热腹腔热灌注治疗系统,包括主机设备,主机设备包括加热仓和药液自循环模块,加热仓内设置有药液加热体,药液加热体包括加热杯,加热杯为双层结构,包括加热层,及套设在加热层外部的隔热层,隔热层与加热层之间形成空腔。加热层的壁体内插设有若干个加热棒,用于对加热杯进行加热。隔热层的下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进液孔和第二出液孔,所述第二进液孔连通药液输送泵,第二出液孔通过软管连通到药液自循环模块通。采用双层结构的加热杯,对药液进行加热,结构稳定,且加热通道可以增加药液与加热杯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流通的药液均匀受热,提高加热效率。提高加热效率。提高加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加热腹腔热灌注治疗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灌注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加热腹腔热灌注治疗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热灌注化疗是化疗和热疗结合应用治疗肿瘤的一种新疗法,其原理是利用物理能量加热热效应好的化疗药物,灌注到肿瘤部位,使肿瘤组织温度上升到有效治疗温度,并维持一定时间,利用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对温度耐受能力的差异,达到既能使肿瘤细胞凋亡、又不损伤正常组织的治疗目的。
[0003]热灌注化疗使热疗与化疗灌注药物产生有机的互补作用,增加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能够更有效地杀伤恶性肿瘤细胞,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的生命,同时又减轻放疗和化疗所产生的副作用,因而被国际医学界称之为"绿色疗法",是肿瘤热疗和热化疗最主要、最有效的应用方式。
[0004]传统的热灌注仪器采用的是水浴加热,对灌注药液进行加热,之后输送给人体进行治疗,虽然能达到加热灌注治疗的目的,但加热用水要定期进行更换,加热效果不稳定,使用不便,且存在安全隐患;另外,现有的热灌注仪器循环系统存在不足,如对比文件CN201710617808.8,药液经过加热段之后进入恒温段,之后输入人体,若温度不符合要求时,则会触发报警机制,这种方式需要工作人员的随时监控,增加工作负担;另外,药液是在恒温管内集中加热,之后再进入人体,加热速度慢,且加热不均匀,这样容易造成管路堵塞,降低灌注速度,影响治疗效果;现有的灌注仪器中的加热仓有的为了便于观测裸露在外部,这长期裸露在外会造成元件的损坏,还存在加热仓出现爆炸,造成安全事故;有的为了保护元件,封闭在仪器内部,这样不利于及时观测加热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加热腹腔热灌注治疗系统,以解决热灌注仪器药液加热过程中,药液受热不均,加热效率低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加热腹腔热灌注治疗系统,包括主机设备,所述主机设备包括加热仓,所述加热仓内设置有药液加热体,所述药液加热体包括加热杯,所述加热杯为双层结构,包括内部的加热层,以及套设在加热层外部的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与加热层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加热层的壁体内插设有若干加热棒;所述隔热层的下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进液孔和第二出液孔,所述第二进液孔连通药液输送泵,所述第二出液孔通过软管连通到药液自循环模块。
[0007]进一步优选,所述空腔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隔热层与加热层侧壁之间;所述隔板两侧分别为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顶部连通,形成加热通道,所述第二进液孔与第一空腔连通,所述第二出液口与第二空腔连通。
[0008]进一步优选,所述加热仓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上部覆盖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加热棒穿设在固定孔内。
[0009]进一步优选,所述主机设备的上方插设有用于放置治疗药液的药袋挂钩支架;所述主机设备一侧设置有放置注射液袋的水带挂钩。
[0010]进一步优选,所述药液输送泵设置在药液加热体的左侧,所述药液输送泵设置有第一进液孔和第一出液孔,所述第一进液孔通过软管与注射液袋连接,所述第一出液孔通过软管连接到加热杯隔热层的第二进液孔上。
[0011]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出液孔连接的软管连接到药液自循环模块,并在药液自循环模块处分流成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
[0012]进一步优选,所述药液自循环模块设置在设备主机的右侧,包括伺服电机、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的一端设置有截流轮;所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均设置有管槽,所述第一挡块的管槽可通过第一管道,所述第二挡块的管槽可通过第二管道;所述旋转块一端的截流轮可旋转滚动至第一挡块的管槽内,并与第一挡块配合挤压第一管道,对药液进行截留;所述旋转块的一端的截流轮可旋转至第二挡块的管槽内,并与第二挡块配合挤压第二管道,截流第二管道的药液。
[0013]进一步优选,所述加热仓位于主机设备的上部,所述加热仓的外侧设置有双开门,所述双开门与加热仓后壁铰接。
[0014]进一步优选,所述主机设备的上侧设置有触控屏,所述触控屏的下端通过屏幕翻转支架与主机设备的壳体铰接。
[0015]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包括主机设备,主机设备包括加热仓和药液自循环模块,加热仓内设置有药液加热体,药液加热体包括加热杯,加热杯包括加热层和隔热层,且隔热层内侧与加热层外侧贴合;加热层与隔热层之间形成加热通道,使得药液从加热通道流通,加热杯的杯壁内插设有若干个加热棒,用于对加热杯进行加热。过加热通道可以增加药液与加热杯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流通的药液均匀受热,提高加热效率,保证药液以恒定的温度输入人体,保证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右视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药液加热体处的局部示意图;
[0020]图5是图4的剖视图;
[0021]图6是本专利技术药液自循环模块处的示意图。
[0022]图中各标记对应的名称:1、设备主机,2、药袋挂钩支架,3、触控屏,31、屏幕旋转支架,4、加热仓,41、双开门,401、左仓门,402、右仓门,5、药液输送泵,6、药液加热体,61、加热杯,601、加热层,602、隔热层,611、第一空腔,612、第二空腔,603、加热通道,604、第二进液口,605、第二出液口,62、加热棒,63、固定板,631、固定孔,7、药液自循环模块,71、伺服电机,72、第一管道,73、第二管道,74、第一挡块,75、第二挡块,76、管道卡,77、档板,78、旋转块,781、截流轮,8、水袋挂钩,9、储物抽屉, 10、第一散热窗,11、第二散热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4]实施例:如图1

图3所示,一种电加热腹腔热灌注治疗系统包括主机设备 1,主机设备1包括上部设置的触控屏3,触控屏3用于观察和控制主机设备1 的参数;触控屏3通过屏幕旋转支架31与主机设备1的壳体铰接,使得触控屏 3可以翻转调整角度。
[0025]主机设备1的后侧设置有药袋挂钩支架2,药袋挂钩支架2用于悬挂治疗用的药袋。
[0026]主机设备1的左侧下方壳体上设置有水袋挂钩8,水带挂钩8用于悬挂注射液袋,药袋与注射液袋通过软管连通,使得药袋内的治疗药物通过软管流入到注射液袋,并与之混合。
[0027]主机设备1上部设置有加热仓4,加热仓4内设置有药液输送泵5和药液加热体6,药液输送泵5设置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第一进液口通过软管与注射液袋连通,第一出液口与药液加热体6连接。通过药液输送泵5将注射液袋内的液体匀速的输送至药液加热体6内进行加热。
[0028]如图4和图5所示,药液加热体6包括加热杯61、加热棒62和固定板63,固定板63固定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加热腹腔热灌注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设备,所述主机设备包括加热仓,所述加热仓内设置有药液加热体,所述药液加热体包括加热杯,所述加热杯为双层结构,包括内部的加热层,以及套设在加热层外部的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与加热层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加热层的壁体内插设有若干加热棒;所述隔热层的下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进液孔和第二出液孔,所述第二进液孔连通药液输送泵,所述第二出液孔通过软管连通到药液自循环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加热腹腔热灌注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隔热层与加热层侧壁之间;所述隔板两侧分别为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顶部连通,形成加热通道,所述第二进液孔与第一空腔连通,所述第二出液口与第二空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加热腹腔热灌注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仓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上部覆盖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加热棒穿设在固定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加热腹腔热灌注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设备的上方插设有用于放置治疗药液的药袋挂钩支架;所述主机设备一侧设置有放置注射液袋的水带挂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加热腹腔热灌注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输送泵设置在药液加热体的左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景潇潇张作超李培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