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便携式医学鼻子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8689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便携式医学鼻子治疗仪,包括主机、鼻头夹和卡座;主机包括外壳、电池单元、控制主板、控制按键、显示屏、数据线接口、发热组件、红外理疗模组和无线充电组件;主机起到控制整个多功能便携式医学鼻子治疗仪,并且通过发热组件和红外理疗模组配合鼻头夹能够进行高效的经络理疗效果;卡座的设计用于方便用户携带,卡座包括环形底盘和卡圈两部分,卡圈上设置卡接件用于将主机安放在卡座上,环形底盘底部设置贴胶层,能够利用贴胶层将卡座贴在身体任何地方,可固定于人体穴位上,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理疗效果。更加便捷高效的理疗效果。更加便捷高效的理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医学鼻子治疗仪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便携式医学鼻子治疗仪。

技术介绍

[0002]鼻炎即鼻腔炎性疾病,是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症,鼻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渗出、增生、萎缩或坏死等,鼻炎病因包括:病毒感染、鼻黏膜易感性等,病毒感染是其首要病因,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已知有100多种病毒可引起本病,最常见的是鼻病毒,其次是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柯萨奇病毒及黏液和副黏液病毒等,病毒传播方式主要是经过呼吸道吸入,其次是通过被污染体或食物进入机体,易感性的产生源于抗原物质的经常刺激,但其易感程度则视鼻黏膜组织中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数量和释放化学介质的能力,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上述细胞数量不仅高于正常人,且有较强释放化学介质的能力;现有的鼻炎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1、雾化吸入给药、口服药物治疗,缺点:容易复发,副作用大,费用高;2、手术治疗,缺点:病人痛苦,费用高,半年到两年后可能复发;
[0003]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市面上设计出了一款医学鼻子治疗仪,能够,医学鼻子治疗仪结合结构与科技智能化,能够将药物涂抹在医学鼻子治疗仪上,然后插入鼻腔中,并采用供热方式进行更好的鼻炎治疗;
[0004]但是现有的医学鼻子治疗仪在结构设计上功能单一,仅仅具备鼻子治疗功能,并且现有的医学鼻子治疗仪携带不方便,导致使用范围收到限制,不能够更人性化的满足使用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多功能便携式医学鼻子治疗仪,包括主机、鼻头夹和卡座,其中:
[0007]主机包括外壳、电池单元、控制主板、控制按键、显示屏、数据线接口、发热组件、红外理疗模组和无线充电组件,电池单元、控制主板、显示屏、红外理疗模组和发热组件均设置在外壳内,控制按键设置在外壳的表面,无线充电组件设置在外壳的背面,数据线接口设置在外壳的侧部,电池单元与控制主板电性连接,控制主板分别与控制按键、显示屏、数据线接口、发热组件、红外理疗模组和无线充电组件电性连接;
[0008]鼻头夹包括主线、铰接件和一对治疗棒外壳,治疗棒外壳内设置有发热膜,发热膜与主线的一端电连接,主线的另一端设置有数据线接头,数据线接头与数据线接口电连接;铰接件包括两个铰接套件,两个治疗棒外壳分别套设在两个铰接套件上,两个铰接套件侧部均设置有铰接座,两个铰接套件通过铰接座相互铰接,两个铰接套件之间还铰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治疗棒外壳;
[0009]卡座包括环形底盘和设置在环形底盘上的卡圈,卡圈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卡接
件,外壳放置于卡圈上并通过卡接件卡住外壳周边;环形底盘的底部还设置有贴胶层。
[0010]优选的,外壳包括底壳和壳盖,底壳的底部设置有均匀排列的防滑线,底壳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口,无线充电组件设置在第一安装口处,底壳的边沿成型有侧壁部,侧壁部后侧设置有连接口,数据线接口设置在连接口处,侧壁部内测设置有卡槽;壳盖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口,控制按键设置在第二安装口处;壳盖的边沿设置有扣合卡槽的卡扣,底壳和壳盖通过卡槽与卡扣相互扣合。
[0011]优选的,侧壁部的前侧设置有延伸部,延伸部上开设有过线孔。
[0012]优选的,无线充电组件包括线圈、感应器和充电底盘,线圈和感应器分别与控制主板电性连接,充电底盘安装在第一安装口上,线圈和感应器分别与充电底盘对接。
[0013]优选的,治疗棒外壳包括上部的鼻帽部、中间的套接部和下部的进线部,鼻帽部、套接部和进线部为一体成型结构,发热膜位于鼻帽部内,套接部与铰接套件连接,主线通过进线部进入治疗棒外壳内部与发热膜电性连接,并且主线与进线部密封连接;鼻帽部和套接部之间设置有阻挡圈,阻挡圈位于鼻帽部一侧的面上设置有倾斜的缓冲面。
[0014]优选的,铰接座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铰接轴,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铰接孔,两个铰接套件的第一连接板位于内侧、第二连接板位于外侧进行错位配合,其中一个铰接套件的第一连接板与另外一个铰接套件的第二连接板通过铰接轴与铰接孔相互铰接配合。
[0015]优选的,两个第一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弹簧腔,复位弹簧限制在弹簧腔中。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主机起到控制整个多功能便携式医学鼻子治疗仪,并且通过发热组件和红外理疗模组配合鼻头夹能够进行高效的经络理疗效果;还通过在主机的外壳底部设置无线充电组件,主机翻转过来可充当无线充电器使用,用户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将手机放置在主机上进行无线充电,为用户带来方便,实现功能多样化;
[0018]鼻头夹作为治疗器具,治疗时,将治疗棒外壳插入鼻腔内,通过主机上的控制按键可以调整对应的参数(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等等),且主机内的控制主板控制治疗棒外壳内部的发热膜工作发热,加快鼻腔内局部血液循环,血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增强,两个治疗棒外壳通过铰接件进行铰接配合,并利用复位弹簧进行复位,从而实现两个治疗棒外壳角度的微调,保证治疗棒外壳插入鼻腔内能够加紧;并且本申请可在治疗棒外壳表面涂覆有治疗药物,治疗药物在加热状态下也极易被鼻粘膜吸收;
[0019]卡座的设计用于方便用户携带,卡座包括环形底盘和卡圈两部分,卡圈上设置卡接件用于将主机安放在卡座上,环形底盘底部设置贴胶层,能够利用贴胶层将卡座贴在身体任何地方,可固定于人体穴位上,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理疗效果。
[0020]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
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中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中主机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中主机的另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技术中主机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本技术中鼻头夹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本技术中鼻头夹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8是本技术中铰接套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9是本技术中治疗棒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0是本技术中卡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主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便携式医学鼻子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鼻头夹和卡座,其中:主机包括外壳、电池单元、控制主板、控制按键、显示屏、数据线接口、发热组件、红外理疗模组和无线充电组件,电池单元、控制主板、显示屏、红外理疗模组和发热组件均设置在外壳内,控制按键设置在外壳的表面,无线充电组件设置在外壳的背面,数据线接口设置在外壳的侧部,电池单元与控制主板电性连接,控制主板分别与控制按键、显示屏、数据线接口、发热组件、红外理疗模组和无线充电组件电性连接;鼻头夹包括主线、铰接件和一对治疗棒外壳,治疗棒外壳内设置有发热膜,发热膜与主线的一端电连接,主线的另一端设置有数据线接头,数据线接头与数据线接口电连接;铰接件包括两个铰接套件,两个治疗棒外壳分别套设在两个铰接套件上,两个铰接套件侧部均设置有铰接座,两个铰接套件通过铰接座相互铰接,两个铰接套件之间还铰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治疗棒外壳;卡座包括环形底盘和设置在环形底盘上的卡圈,卡圈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卡接件,外壳放置于卡圈上并通过卡接件卡住外壳周边;环形底盘的底部还设置有贴胶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便携式医学鼻子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外壳包括底壳和壳盖,底壳的底部设置有均匀排列的防滑线,底壳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口,无线充电组件设置在第一安装口处,底壳的边沿成型有侧壁部,侧壁部后侧设置有连接口,数据线接口设置在连接口处,侧壁部内测设置有卡槽;壳盖上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伦良陈锦波李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八凌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