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频式高压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9350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应用于笔记本型电脑显示器的用以驱动背光式冷阴极荧光灯的多频式高压产生装置。在使用者以选择交流转换模式或电池模式的供电方式下,能以不同的谐振频率驱动冷阴极荧光灯,达到多频式高压产生装置的适用性,可以选择性地改变谐振频率,选择最佳的功耗。(*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笔记本型电脑显示器的高压产生装置,特别是涉及应用于笔记本型电脑显示器的用以驱动背光式冷阴极荧光灯的多频式高压产生装置。笔记本型电脑显示器的背光式冷阴极荧光灯的应用已是目前笔记本型电脑显示器的主流,而驱动冷阴极荧光灯须将一直流电压转换成高频高压再加以驱动,因此,笔记本型电脑显示器的高压产生装置就成为不可缺少的组件。以往,笔记本型电脑显示器的高压产生装置皆为单频式,就笔记本型电脑组装厂而言,面对不同规格、厂牌的冷阴极荧光灯皆有不同的谐振频率,需依据其特定规格加以限定高压产生装置的谐振频率与功率大小,以满足每一种冷阴极荧光灯不同规格的要求。再者,以出厂测试的标准而言,如果考虑光效率标准,则需具有较大的功耗,导致电池寿命测试不易通过;如果考虑功耗标准,则光效率较差,导致明亮度测试不易通过。因此,在笔记本型电脑的实际使用上,经常交替运作于交流转换模式与电池模式的供电方式,面对上述问题,则很难达到较有效益的适用标准。因此,满足交流转换模式与电池模式的高压产生装置应有不同的谐振频率,方能分别满足交流转换模式与电池模式的测试标准。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笔记本型电脑显示器的用以驱动背光式冷阴极荧光灯的多频式高压产生装置。使用者以选择交流转换模式或电池模式的供电方式下,可以选择性地改变谐振频率,并选择最佳的功耗,以不同的谐振频率驱动冷阴极荧光灯,达到多频式高压产生装置的适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多频式高压产生装置至少包含一触发单元,用以提供一电压开关控制输入端、一亮度调节控制输入端,并经由该触发单元输出至一电压调节器和一脉冲宽度调制驱动器,由该电压调节器与该脉冲宽度调制驱动器的输出信号控制一电压转换单元,以驱动该背光元件;一电压分离器,用以将电源供应模式信号输入到该触发单元,以判断该电源供应模式是交流转换模式还是电池模式;一反馈电路,由一电流/电压转换器和一整流积分器串联构成,分别连接到该背光元件与该触发单元,用以产生反馈信号;其中该电源供应模式信号与该反馈信号以及通过该亮度调节控制输入端调整输出至该脉冲宽度调制驱动器和该电压调节器的控制信号调整该电压转换单元频率,并以最佳谐振频率驱动该背光元件。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多频式高压产生装置,由于设置有可调整冷阴极荧光灯驱动频率的电路,对于不同亮度调节控制(谐振频率)输入而由多频式高压产生装置驱动的背光式冷阴极荧光灯,均能达到点亮背光式冷阴极荧光灯的目的,且能符合背光式冷阴极荧光灯亮度的不同谐振频率需求,而满足最佳的功耗。附图简要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多频式高压产生装置电路方块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多频式高压产生装置应用于不同谐振频率的运作流程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多频式高压产生装置电路方块图。如图1所示,电压开关控制输入端10与亮度调节控制输入端20输入至触发单元30;电压输入端经电压分离器35输入至触发单元30,以驱动整个电路。经触发单元30输出二个控制信号,分别耦合至脉冲宽度调制驱动器40与电压调节器50,该触发单元30为一逻辑控制集成电路,主要承担检测、调节与切换的功能,针对不同的冷阴极荧光灯规格与不同的功率需求(交流转换模式或电池模式)作最佳的控制判断。其中,触发单元30产生一驱动电压控制信号输出至脉冲宽度调制驱动器40;并产生另一信号,经电压调节器50,调节输入电压作为电压转换单元60的驱动电压,此电压转换单元60的驱动电压由触发单元30与亮度调节控制输入端20及反馈电路调节,且该电压转换单元60为一可变功率放大器电路。该驱动电压控制信号是经反馈电路与控制输入调节所结合的脉冲载波驱动电压控制信号。经由上述电压转换单元60输出的电压信号驱动背光元件70,例如背光式冷阴极荧光灯等,使背光元件70能容易地以不同的谐振频率被驱动,以满足不同的功率需求。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自动检测背光元件70频率的功能,以最佳谐振频率驱动背光元件70,主要是借由电压分离器35的输出信号输入至触发单元30,以判断电源的供应是交流转换模式还是电池模式;电流/电压转换器80将背光元件70的输出电压信号转换成反馈电流,经整流积分器90反馈至触发单元30,以形成回路。触发单元30将上述电压信号与背光元件70的反馈信号,经亮度调节控制输入端20调整输出至脉冲宽度调制驱动器40与电压调节器50作为控制信号,以自动控制电压转换单元60的频率,并以最佳谐振频率驱动背光元件70。一般背光元件70如有更动时,例如组装不同厂牌规格的冷阴极荧光灯,为了符合该厂牌规格的需求,以往,必须改变或更换电压转换单元60的谐振频率,无法就原本电路做充分的利用。但是,由于本专利技术是经一触发单元30作为控制电路的整体运作,所以能借由触发单元30的参数设定,配合反馈电路针对电源供应模式、电压转换单元60与背光元件70进行最佳的运作与调整。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多频式高压产生装置应用于不同谐振频率的运作流程示意图。首先,经多频式高压产生装置检测电源供应模式(步骤200),一般而言,包含电池模式与交流转换模式,接着判断是否为电池模式?(步骤210),如果为电池模式,则设定电池模式工作频率(步骤220),通常设定在约60KHz,如果不是电池模式,则设定交流转换模式工作频率(步骤230),通常设定在约70KHz。此设定工作由触发单元30的参数设定来完成,待自动设定工作频率后,再驱动背光元件(步骤240),完成多频式高压产生装置的运作。虽然上面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但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应能实现某些更动与改型,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后附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多频式高压产生装置,应用于笔记本型电脑显示器,用以驱动背光元件,并提供不同的谐振频率用以切换不同的电源供应模式,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一触发单元,用以提供一电压开关控制输入端、一亮度调节控制输入端,并经由该触发单元输出至一电压调节器和一脉冲宽度调制驱动器,借由该电压调节器与该脉冲宽度调制驱动器的输出信号控制一电压转换单元,以驱动该背光元件;一电压分离器,用以将该电源供应模式信号输入至该触发单元,以判断该电源供应模式信号是交流转换模式还是电池模式;一反馈电路,由一电流/电压转换器和一整流积分器串联构成,分别连接到该背光元件和该触发单元,用以产生一反馈信号;及其中该电源供应模式信号与该反馈信号以及该亮度调节控制输入端调整输出至该脉冲宽度调制驱动器与该电压调节器的控制信号调整该电压转换单元频率,并以最佳谐振频率驱动该背光元件。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多频式高压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元件是背光式冷阴极荧光灯。3.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多频式高压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单元是一逻辑控制集成电路。4.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多频式高压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单元提供谐振频率的参数设定,用以适用所述交流转换模式与所述电池模式的工作频率。5.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多频式高压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单元提供谐振频率的切换,用以选定所述交流转换模式与所述电池模式的工作频率。6.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多频式高压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转换模式的工作频率设定为约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频式高压产生装置,应用于笔记本型电脑显示器,用以驱动背光元件,并提供不同的谐振频率用以切换不同的电源供应模式,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 一触发单元,用以提供一电压开关控制输入端、一亮度调节控制输入端,并经由该触发单元输出至一电压调节器和一脉冲宽度调制驱动器,借由该电压调节器与该脉冲宽度调制驱动器的输出信号控制一电压转换单元,以驱动该背光元件; 一电压分离器,用以将该电源供应模式信号输入至该触发单元,以判断该电源供应模式信号是交流转换模式还是电池模式; 一反馈电路,由一电流/电压转换器和一整流积分器串联构成,分别连接到该背光元件和该触发单元,用以产生一反馈信号;及 其中该电源供应模式信号与该反馈信号以及该亮度调节控制输入端调整输出至该脉冲宽度调制驱动器与该电压调节器的控制信号调整该电压转换单元频率,并以最佳谐振频率驱动该背光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一清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