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废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78821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综合废水处理系统,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包括顺次设置的粗格栅、细格栅、沉砂池、隔油池、综合废水曝气调节池、第一pH调整池、第一混凝池、第一絮凝池、气浮反应池、第二pH调整池、芬顿氧化池、第三pH调整池、第二混凝池、第二絮凝池、第一沉淀池、第四pH调整池、第三混凝池、第三絮凝池、第二沉淀池、中间池、砂滤池和排放监控池,综合废水曝气调节池和第一pH调整池的连接管道上设置第一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废水处理厂无法对含有大量的毛类、皮渣、泥沙、悬浮物、镍、铬等重金属离子、高浓度且成分复杂的有机物以及可浮性油类污染物的综合废水进行有效处理的问题。类污染物的综合废水进行有效处理的问题。类污染物的综合废水进行有效处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综合废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综合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工业园区产生的综合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毛类、皮渣、泥沙、悬浮物、镍、铬等重金属离子、高浓度且成分复杂的有机物以及可浮性油类污染物。现有的废水处理厂一般只能针对含有单一或少数几种污染物的废水进行处理,对于综合污水的处理很难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综合废水处理系统,解决现有废水处理厂无法对含有大量的毛类、皮渣、泥沙、悬浮物、镍、铬等重金属离子、高浓度且成分复杂的有机物以及可浮性油类污染物的综合废水进行有效处理的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综合废水处理系统,包括顺次设置的粗格栅、细格栅、沉砂池、隔油池、综合废水曝气调节池、第一pH调整池、第一混凝池、第一絮凝池、气浮反应池、第二pH调整池、芬顿氧化池、第三pH调整池、第二混凝池、第二絮凝池、第一沉淀池、第四pH调整池、第三混凝池、第三絮凝池、第二沉淀池、中间池、砂滤池和排放监控池,所述综合废水曝气调节池和第一pH调整池的连接管道上设置第一泵,所述中间池和砂滤池的连接管道上设置第二泵,所述排放监控池的排液端通过第三泵连接三通阀的入口端,所述三通阀的两个出口端分别连接pH回调池和综合废水应急池,所述综合废水应急池的排液端与综合废水曝气调节池的进液端连通,所述气浮反应池、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的排泥端与综合污泥池的进泥端连通,所述综合污泥池的排泥端与综合压泥机的进泥端连通,所述综合压泥机的排液端与综合废水曝气调节池的进液端连通,所述排放监控池内设置用于监测综合废水所有相关指标的监测装置。
[0005]进一步地,所述隔油池为三级隔油池。
[0006]进一步地,所述粗格栅与外部综合废水收集管网连通。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泵为提升泵。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泵为抽吸泵。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泵为应急回流泵。
[0010]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本技术的综合废水处理系统通过粗格栅和细格栅去除毛类和皮渣、通过沉砂池和砂滤池去除泥沙、通过隔油池去除可浮性油类污染物、通过综合废水曝气调节池、pH调整池、混凝池、絮凝池、气浮反应池和沉淀池去除悬浮物以及镍、铬等重金属离子,通过芬顿氧化池去除高浓度且成分复杂的有机物,能够对综合废水中的所有污染物进行处理,使综合废水处理后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要求。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综合废水处理系统各结构部件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实施例1:
[0014]如图1所示,一种综合废水处理系统,包括顺次设置的粗格栅1、细格栅2、沉砂池3、隔油池28、综合废水曝气调节池4、第一pH调整池7、第一混凝池8、第一絮凝池9、气浮反应池10、第二pH调整池11、芬顿氧化池12、第三pH调整池13、第二混凝池14、第二絮凝池15、第一沉淀池16、第四pH调整池17、第三混凝池18、第三絮凝池19、第二沉淀池20、中间池21、砂滤池23和排放监控池24,所述综合废水曝气调节池4和第一pH调整池7的连接管道上设置第一泵6,所述中间池21和砂滤池23的连接管道上设置第二泵22,所述排放监控池24的排液端通过第三泵25连接三通阀26的入口端,所述三通阀26的两个出口端分别连接pH回调池27和综合废水应急池5,所述综合废水应急池5的排液端与综合废水曝气调节池4的进液端连通,所述气浮反应池10、第一沉淀池16和第二沉淀池20的排泥端与综合污泥池30的进泥端连通,所述综合污泥池30的排泥端与综合压泥机29的进泥端连通,所述综合压泥机29的排液端与综合废水曝气调节池4的进液端连通,所述排放监控池24内设置用于监测综合废水所有相关指标的监测装置。
[0015]本技术的综合废水处理系统通过粗格栅和细格栅去除毛类和皮渣、通过沉砂池和砂滤池去除泥沙、通过隔油池去除可浮性油类污染物、通过综合废水曝气调节池、PH调整池、混凝池、絮凝池、气浮反应池和沉淀池去除悬浮物以及镍、铬等重金属离子,通过芬顿氧化池去除高浓度且成分复杂的有机物,能够对综合废水中的所有污染物进行处理,使综合废水处理后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要求。
[0016]所述隔油池28为三级隔油池。
[0017]所述粗格栅1 与外部综合废水收集管网连通。
[0018]所述第一泵6为提升泵。
[0019]所述第二泵22为抽吸泵。
[0020]所述第三泵25为应急回流泵。
[0021]使用本技术的含氰废水处理系统对含氰废水进行处理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0022]来自园区各车间的综合废水通过管网收集到粗格栅1,粗格栅1和细格栅2对毛类和皮渣进行两次过滤清除,沉砂池3对综合废水中的泥沙进行去除,隔油池28对综合废水中的可浮性油类污染物进行去除后进入综合废水曝气调节池4,经停留调质均匀后,经第一泵6提升至第一pH调整池7,根据此时综合废水的pH值加入硫酸或者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pH=9.5,综合废水继续进入第一混凝池8,加入混凝剂PAC,综合废水继续进入第一絮凝池9,加入絮凝剂PAM,综合废水继续进入气浮反应池10,在气浮反应池10中利用加压溶气气浮法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形成絮状物浮渣并刮离水体,综合废水继续进入第二pH调整池11,在第二pH调整池11中加入硫酸或者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适宜pH值,综合废水继续进入芬顿氧化池12,通过加入Fenton试剂,利用高级氧化法降低COD浓度,综合废水继续进入第三pH调整池13,通过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弱碱性,综合废水继续进入第二混凝池14,加入混凝剂PAC,综
合废水继续进入第二絮凝池15,加入絮凝剂PAM,综合废水继续进入第一沉淀池16,出水进入第四pH调整池17,通过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弱碱性,综合废水继续进入第三混凝池18,加入混凝剂PAC,综合废水继续进入第三絮凝池19,加入絮凝剂PAM,综合废水继续进入第二沉淀池20,二级沉淀后重金属离子、胶体颗粒和悬浮物被去除,出水进入中间池21,经第二泵22浦入砂滤池23,进一步过滤废水中的悬浮物,确保出水澄清,出水进入排放监控池24,排放监控池24内的监测装置对综合废水所有相关指标进行监测,如果出水所有相关指标中有指标未达标,操作员工控制三通阀26使排放监控池24与综合废水应急池5连通,通过第三泵25将出水强制回流至综合废水应急池5。如果如果出水所有相关指标均达标,操作员工控制三通阀26使排放监控池24与pH回调池27连通,通过第三泵25将出水强制引入pH回调池27做进一步排放处理。气浮反应池10、第一沉淀池16和第二沉淀池20产生的综合污泥通过管道进入综合污泥池30,综合污泥池30内的综合污泥被综合压泥机29压缩,产生的出水通过管道进入综合废水曝气调节池4再次被循环处理。
[002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合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设置的粗格栅(1)、细格栅(2)、沉砂池(3)、隔油池(28)、综合废水曝气调节池(4)、第一pH调整池(7)、第一混凝池(8)、第一絮凝池(9)、气浮反应池(10)、第二pH调整池(11)、芬顿氧化池(12)、第三pH调整池(13)、第二混凝池(14)、第二絮凝池(15)、第一沉淀池(16)、第四pH调整池(17)、第三混凝池(18)、第三絮凝池(19)、第二沉淀池(20)、中间池(21)、砂滤池(23)和排放监控池(24),所述综合废水曝气调节池(4)和第一pH调整池(7)的连接管道上设置第一泵(6),所述中间池(21)和砂滤池(23)的连接管道上设置第二泵(22),所述排放监控池(24)的排液端通过第三泵(25)连接三通阀(26)的入口端,所述三通阀(26)的两个出口端分别连接pH回调池(27)和综合废水应急池(5),所述综合废水应急池(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森
申请(专利权)人:池州得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