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解的涤纶面料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78456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降解涤纶面料及其制作方法,包括可降解涤纶混纺面料层以及可降解涤纶面料层,可降解涤纶混纺面料层与可降解涤纶面料层之间通过可降解黏胶层连接,可降解涤纶混纺面料层通过可降解涤纶混纺纱线纺织构成,可降解涤纶面料层通过可降解涤纶纱线纺织构成,面料整体降解性好,在可降解涤纶混纺纱线中加入莫代尔纤维使得面料舒适度好,而可降解涤纶混纺纱线与可降解涤纶纱线经过银离子超精密淬镀技术进行镀银处理,使得面料整体抗菌性好。菌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降解的涤纶面料及其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具体的说是一种可降解的涤纶面料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涤纶是聚酯纤维的商品名,它是以精对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乙二醇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制得的成纤高聚物,再经纺丝和后处理制成的纤维。涤纶纤维弹性好、化学性质稳定、耐磨耐腐蚀、易洗快干,同时具有丝的光泽、优良的断裂强度及耐光耐热等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制作、建筑内饰、交通工具内装饰等工业中,而现有技术中的涤纶面料大多只是通过单一的涤纶纱丝纺织构成,其降解性不够优异,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并且整体也不具有抗菌性能,容易滋生细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降解性好、舒适度好、抗菌性好的涤纶面料及其制作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降解的涤纶面料,包括可降解涤纶混纺面料层以及可降解涤纶面料层,所述可降解涤纶混纺面料层与可降解涤纶面料层之间通过可降解黏胶层连接;所述可降解涤纶混纺面料层通过可降解涤纶混纺纱线纺织构成,所述可降解涤纶混纺纱线由50

60%的聚酯纤维、39

49%的莫代尔纤维以及1

10%的可降解助剂混合后纺丝制备得到;所述可降解涤纶面料层通过可降解涤纶纱线纺织构成,所述可降解涤纶纱线由90

99%的聚酯纤维以及1

10%的可降解助剂混合后经纺丝制备得到;所述可降解涤纶混纺纱线以及所述可降解涤纶纱线均通过银离子超精密淬镀技术进行镀银处理。
[0005]所述可降解涤纶混纺纱线由50%的聚酯纤维、49%的莫代尔纤维以及1%的可降解助剂混合后纺丝制备得到。
[0006]所述可降解涤纶纱线由99%的聚酯纤维以及1%的可降解助剂混合后经纺丝制备得到。
[0007]所述可降解涤纶混纺纱线由60%的聚酯纤维、39%的莫代尔纤维以及1%的可降解助剂混合后纺丝制备得到。
[0008]所述可降解涤纶纱线由98%的聚酯纤维以及2%的可降解助剂混合后经纺丝制备得到。
[0009]所述可降解助剂采用BioSphere Plastic 201。
[0010]所述可降解涤纶混纺面料层、可降解涤纶面料层以及可降解黏胶层构成原始面料,所述原始面料后经过染色、脱水、剖副以及成型定品制成所述的涤纶面料。
[0011]所述原始面料染色过程为:原始面料构成后将其静置放置12

24h,之后将原始面料通过水洗机进行水洗,水洗后将其通过亚氯酸钠漂白法进行漂白处理,且亚氯酸钠漂的PH值为9

12,漂白完成后将其再通过轧染的方式进行染色;所述原始面料脱水过程为:将染色后的原始面料投入脱水机进行脱水,脱水机的转速为200

400r/min,脱水时间4

5min;所述原始面料剖副过程为:在脱水后的面料划定剖副线,安装剖副线进行剖副处理;所述原始面料定型过程为:将剖副后的面料进行定型处理,定型温度为140℃

180℃,速度为25m

30m/min。
[0012]所述涤纶面料中,所述可降解涤纶混纺面料层为面料内层,所述可降解涤纶面料层为面料外层。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降解的涤纶面料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骤:S1、制备可降解涤纶混纺面料层:S1

1、原料选用50

60%的聚酯纤维、39

49%的莫代尔纤维以及1

10%的可降解助剂并进行混合;S1

2、将混合后的原料经过熔融纺丝的方法,制备得到可降解涤纶混纺纱线;S1

3、将制备的可降解涤纶混纺纱线通过银离子超精密淬镀技术进行镀银处理;S1

4、将S1—3制备的可降解涤纶混纺纱线通过纺织机纺织为可降解涤纶混纺面料;S2、制备可降解涤纶面料层:S2

1、原料选用90

99%的聚酯纤维以及1

10%的可降解助剂并进行混合;S2

2、将混合后的原料经过熔融纺丝的方法,制备得到可降解涤纶纱线;S2

3、将制备的可降解涤纶纱线通过银离子超精密淬镀技术进行镀银处理;S2

4、将S2—3制备的可降解涤纶纱线通过纺织机纺织为可降解涤纶面料;S3、将S1所制备的可降解涤纶混纺面料与S2所制备的可降解涤纶面料通过可降解黏胶进行连接构成原始面料;S4、将S3所制备的原始面料静置放置12

24h,之后将原始面料通过水洗机进行水洗,水洗后将其通过亚氯酸钠漂白法进行漂白处理,且亚氯酸钠漂的PH值为9

12,漂白完成后将其再通过轧染的方式进行染色;S5、将S4染色后的原始面料投入脱水机进行脱水,脱水机的转速为200

400r/min,脱水时间4

5min;S6、将S5脱水后的面料划定剖副线,安装剖副线进行剖副处理;S7、将S6剖副后的面料进行定型处理,定型温度为140℃

180℃,速度为25m

30m/min。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涤纶面料通过可降解涤纶混纺面料层、可降解涤纶层、可降解粘结层三者构成,面料可降解涤纶混纺面料层通过可降解涤纶混纺纱线构成,而可降解涤纶面料层通过可降解涤纶纱线构成,面料整体降解性好,在可降解涤纶混纺纱线
中加入莫代尔纤维使得面料舒适度好,而可降解涤纶混纺纱线与可降解涤纶纱线经过银离子超精密淬镀技术进行镀银处理,使得面料整体抗菌性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可降解涤纶混纺面料层、2可降解涤纶面料层、3可降解黏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一种可降解的涤纶面料,包括可降解涤纶混纺面料层1以及可降解涤纶面料层2,可降解涤纶混纺面料层1与可降解涤纶面料层2之间通过可降解黏胶层3连接,可降解涤纶混纺面料层1、可降解涤纶面料层2以及可降解黏胶层3构成原始面料,原始面料后经过染色、脱水、剖副以及成型定品制成的涤纶面料,并且在涤纶面料中,可降解涤纶混纺面料层1为面料内层与人体肌肤接触,可降解涤纶面料层2为面料外层,与外界接触;上述的可降解涤纶混纺面料层1通过可降解涤纶混纺纱线纺织构成,可降解涤纶混纺纱线由5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降解的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可降解涤纶混纺面料层(1)以及可降解涤纶面料层(2),所述可降解涤纶混纺面料层(1)与可降解涤纶面料层(2)之间通过可降解黏胶层(3)连接;所述可降解涤纶混纺面料层(1)通过可降解涤纶混纺纱线纺织构成,所述可降解涤纶混纺纱线由50

60%的聚酯纤维、39

49%的莫代尔纤维以及1

10%的可降解助剂混合后纺丝制备得到;所述可降解涤纶面料层(2)通过可降解涤纶纱线纺织构成,所述可降解涤纶纱线由90

99%的聚酯纤维以及1

10%的可降解助剂混合后经纺丝制备得到;所述可降解涤纶混纺纱线以及所述可降解涤纶纱线均通过银离子超精密淬镀技术进行镀银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的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涤纶混纺纱线由50%的聚酯纤维、49%的莫代尔纤维以及1%的可降解助剂混合后纺丝制备得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降解的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涤纶纱线由99%的聚酯纤维以及1%的可降解助剂混合后经纺丝制备得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的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涤纶混纺纱线由60%的聚酯纤维、39%的莫代尔纤维以及1%的可降解助剂混合后纺丝制备得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降解的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涤纶纱线由98%的聚酯纤维以及2%的可降解助剂混合后经纺丝制备得到。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的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助剂采用BioSphere Plastic 20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的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涤纶混纺面料层(1)、可降解涤纶面料层(2)以及可降解黏胶层(3)构成原始面料,所述原始面料后经过染色、脱水、剖副以及成型定品制成所述的涤纶面料。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降解的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面料染色过程为:原始面料构成后将其静置放置12

24h,之后将原始面料通过水洗机进行水洗,水洗后将其通过亚氯酸钠漂白法进行漂白处理,且亚氯酸钠漂的PH值为9

12,漂白完成后将其再通过轧染的方式进行染色;所述原始面料脱水过程为:将染色后的原始面料投入脱水机进行脱水,脱水机的转速为200

400r/min,脱水时间4

5min;所述原始面料剖副过程为:在脱水后的面料划定剖副线,安装剖副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灵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尚正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