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用高温荒煤气的直流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8301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16
燃用高温荒煤气的直流燃烧器,属于高效洁净煤燃烧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针对现有技术中低NOx燃烧器并不适用于荒煤气的高效低NOx直流燃烧及现有技术中由于不存在一种高效低NOx荒煤气直流燃烧器,使其无法为分段耦合煤粉燃烧技术配置荒煤气直流燃烧器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中心管、荒煤气进气管道、浓荒煤气管道、一级配风管道、淡荒煤气管道、向火侧壁板、多孔浓缩栅、分裂栅、钝体、荒煤气扩散环、水冷盘管冷却系统和多重扩散火焰发生器;基于荒煤气水平浓淡分级、多重扩散火焰、钝体涡外边界层内着火稳燃、富燃料燃烧、水冷和空冷综合冷却技术,实现荒煤气燃烧;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广泛煤种的分段耦合煤粉燃烧。分段耦合煤粉燃烧。分段耦合煤粉燃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技术中由于不存在一种高效低NOx荒煤气直流燃烧器,使其无法为分段耦合煤粉燃烧技 术配置荒煤气直流燃烧器的问题,因此,以上问题亟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针对现有技术中低NOx燃烧器并不适用于荒煤气的高效低 NOx直流燃烧及现有技术中由于不存在一种高效低NOx荒煤气直流燃烧器,使其无法为分 段耦合煤粉燃烧技术配置荒煤气直流燃烧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燃用高温荒煤气的直流 燃烧器。
[0008]燃用高温荒煤气的直流燃烧器的第一种结构:
[0009]燃用高温荒煤气的直流燃烧器,包括中心管1、荒煤气进气管道2、浓荒煤气管道3、 一级配风管道4、淡荒煤气管道5、向火侧壁板6、多孔浓缩栅7、分裂栅8、钝体9、荒煤 气扩散环10、水冷盘管冷却系统11和多重扩散火焰发生器12;中心管1、浓荒煤气管道3、 一级配风管道4和淡荒煤气管道5的底端均连通;荒煤气进气管道2的侧壁上设有1号进 气口;一级配风管道4的壁面上设有2号进气口4

1;
[0010]中心管1和浓荒煤气管道3依次由内至外同轴设置,二者底端平齐,且中心管1和浓荒 煤气管道3之间形成环形通道;浓荒煤气管道3的底端设有荒煤气扩散环10,一级配风管 道4套设在浓荒煤气管道3外部;淡荒煤气管道5设置在浓荒煤气管道3与一级配风管道 4之间形成环形通道内,淡荒煤气管道5靠近锅炉背火侧,且淡荒煤气管道5的轴线和一 级配风管道4的轴线平行;淡荒煤气管道5顶端与荒煤气进气管道2连通;
[0011]中心管1的顶端伸出浓荒煤气管道3,荒煤气进气管道2位于浓荒煤气管道3的上方, 且套设在中心管1外,浓荒煤气管道3的顶端与荒煤气进气管道2连通;同时,中心管1 被划分为两段,分别为上段管路和下段管路,上段管路为伸出荒煤气进气管道2的部分, 下段管路为位于荒煤气进气管道2和浓荒煤气管道3内的部分,且上段管路的口径远远小 于下段管路;
[0012]荒煤气进气管道2的顶端密封,荒煤气进气管道2的底端与一级配风管道4的顶端通 过1号法兰盘进行固定连接,且一级配风管道4的顶端通过密封板进行密封;
[0013]多孔浓缩栅7为平板或曲板结构,且该板上设有通孔,多孔浓缩栅7的一端固定在荒煤 气进气管道2的内壁上,另一端固定在一级配风管道4顶端的密封板上,且淡荒煤气管道 5位于多孔浓缩栅7的正下方;
[0014]分裂栅8设置在淡荒煤气管道5与一级配风管道4之间的通道内,用于对该通道内的 气体进行分流,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气体用于助燃,另一部分气体用于对锅炉背火 侧水冷壁进行降温、防结渣与高温腐蚀,且该另一部分气体所在的通道作为背火侧边风通 道;
[0015]钝体9通过连接件固定在中心管1底部的内壁上,多重扩散火焰发生器12嵌入在中心 管1与浓荒煤气管道3之间形成的环形通道内,且多重扩散火焰发生器12的底端与中心管 1的底端和浓荒煤气管道3的底端均平齐;
[0016]向火侧壁板6与一级配风管道4的部分侧壁以及一级配风管道4顶端的一号法兰盘合 围成向火侧边风通道;向火侧壁板6上开设有3号进气口,该3号进气口作为向火侧边风 通道的进气口;
[0017]向火侧边风通道的底端设有导向管6

1,该导向管6

1用于将向火侧边风通道内的气体 引出后,对向火侧锅炉水冷壁进行降温、防结渣与高温腐蚀;
[0018]向火侧边风通道的底端还与一级配风管道4的底端连通;
[0019]水冷盘管冷却系统11,用于对中心管1、浓荒煤气管道3和淡荒煤气管道5进行降温。
[0020]燃用高温荒煤气的直流燃烧器的第二种结构:
[0021]燃用高温荒煤气的直流燃烧器,包括中心管1、荒煤气进气管道2、N个浓荒煤气管道 3、一级配风管道4、淡荒煤气管道5、向火侧壁板6、多孔浓缩栅7、分裂栅8、钝体9、 荒煤气扩散环10和水冷盘管冷却系统11;中心管1、N个浓荒煤气管道3、一级配风管道 4和淡荒煤气管道5的底端均连通;荒煤气进气管道2的侧壁上设有1号进气口;一级配 风管道4的壁面上设有2号进气口4

1;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0022]中心管1和一级配风管道4依次由内至外同轴设置,在中心管1和一级配风管道4之 间形成环形通道内,N个浓荒煤气管道3围绕着中心管1的轴线呈轴对称分布;N个浓荒 煤气管道3底端平齐,荒煤气扩散环10设置在N个浓荒煤气管道3的底端,且N个浓荒 煤气管道3与荒煤气扩散环10均连通;
[0023]淡荒煤气管道5设置在一级配风管道4内、N个浓荒煤气管道3外,一级配风管道4 的轴线与一级配风管道4的轴线以及N个浓荒煤气管道3的轴线均平行,且淡荒煤气管道 5靠近锅炉背火侧,淡荒煤气管道5顶端与荒煤气进气管道2连通;
[0024]中心管1的顶端伸出一级配风管道4,荒煤气进气管道2位于N个浓荒煤气管道3和 一级配风管道4的上方,且套设在中心管1外,N个浓荒煤气管道3的顶端与荒煤气进气 管道2连通;
[0025]荒煤气进气管道2的顶端密封,荒煤气进气管道2的底端与一级配风管道4的顶端通 过1号法兰盘进行固定连接,且一级配风管道4的顶端通过密封板进行密封;
[0026]多孔浓缩栅7为平板或曲板结构,且该板上设有通孔,多孔浓缩栅7的一端固定在荒 煤气进气管道2的内壁上,另一端固定在一级配风管道4顶端的密封板上,且淡荒煤气管 道5位于多孔浓缩栅7的正下方;
[0027]分裂栅8设置在淡荒煤气管道5与一级配风管道4之间的通道内,用于对该通道内的 气体进行分流,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气体用于助燃,另一部分气体用于对锅炉背火 侧水冷壁进行降温、防结渣与高温腐蚀;且另一部分气体所在的通道作为背火侧边风通道;
[0028]钝体9套固在中心管1底部的外壁上;
[0029]向火侧壁板6与一级配风管道4的部分侧壁以及一级配风管道4顶端的一号法兰盘合 围成向火侧边风通道;向火侧壁板6上开设有3号进气口,该3号进气口作为向火侧边风 通道的进气口;
[0030]向火侧边风通道的底端设有导向管6

1,该导向管6

1用于将向火侧边风通道内的气体 引出后,对向火侧锅炉水冷壁进行降温、防结渣与高温腐蚀;
[0031]向火侧边风通道的底端还与一级配风管道4的底端连通;
[0032]水冷盘管冷却系统11,用于对中心管1、浓荒煤气管道3和淡荒煤气管道5进行降温。
[0033]优选的是,第一、二种结构的燃用高温荒煤气的直流燃烧器的分裂栅8为长条形结
构, 分裂栅8的纵向截面为三角形。
[0034]优选的是,分裂栅8纵向截面的三角形的A3顶角取值为5
°
至30
°

[0035]优选的是,第一种结构的燃用高温荒煤气的直流燃烧器中,荒煤气扩散环10的底端与 一级配风管道4的底端、淡荒煤气管道5的底端和向火侧壁板6的底端均平齐。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燃用高温荒煤气的直流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管(1)、荒煤气进气管道(2)、浓荒煤气管道(3)、一级配风管道(4)、淡荒煤气管道(5)、向火侧壁板(6)、多孔浓缩栅(7)、分裂栅(8)、钝体(9)、荒煤气扩散环(10)、水冷盘管冷却系统(11)和多重扩散火焰发生器(12);中心管(1)、浓荒煤气管道(3)、一级配风管道(4)和淡荒煤气管道(5)的底端均连通;荒煤气进气管道(2)的侧壁上设有1号进气口;一级配风管道(4)的壁面上设有2号进气口(4

1);中心管(1)和浓荒煤气管道(3)依次由内至外同轴设置,二者底端平齐,且中心管(1)和浓荒煤气管道(3)之间形成环形通道;浓荒煤气管道(3)的底端设有荒煤气扩散环(10),一级配风管道(4)套设在浓荒煤气管道(3)外部;淡荒煤气管道(5)设置在浓荒煤气管道(3)与一级配风管道(4)之间形成环形通道内,淡荒煤气管道(5)靠近锅炉背火侧,且淡荒煤气管道(5)的轴线和一级配风管道(4)的轴线平行;淡荒煤气管道(5)顶端与荒煤气进气管道(2)连通;中心管(1)的顶端伸出浓荒煤气管道(3),荒煤气进气管道(2)位于浓荒煤气管道(3)的上方,且套设在中心管(1)外,浓荒煤气管道(3)的顶端与荒煤气进气管道(2)连通;同时,中心管(1)被划分为两段,分别为上段管路和下段管路,上段管路为伸出荒煤气进气管道(2)的部分,下段管路为位于荒煤气进气管道(2)和浓荒煤气管道(3)内的部分,且上段管路的口径远远小于下段管路;荒煤气进气管道(2)的顶端密封,荒煤气进气管道(2)的底端与一级配风管道(4)的顶端通过1号法兰盘进行固定连接,且一级配风管道(4)的顶端通过密封板进行密封;多孔浓缩栅(7)为平板或曲板结构,且该板上设有通孔,多孔浓缩栅(7)的一端固定在荒煤气进气管道(2)的内壁上,另一端固定在一级配风管道(4)顶端的密封板上,且淡荒煤气管道(5)位于多孔浓缩栅(7)的正下方;分裂栅(8)设置在淡荒煤气管道(5)与一级配风管道(4)之间的通道内,用于对该通道内的气体进行分流,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气体用于助燃,另一部分气体用于对锅炉背火侧水冷壁进行降温、防结渣与高温腐蚀,且该另一部分气体所在的通道作为背火侧边风通道;钝体(9)通过连接件固定在中心管(1)底部的内壁上,多重扩散火焰发生器(12)嵌入在中心管(1)与浓荒煤气管道(3)之间形成的环形通道内,且多重扩散火焰发生器(12)的底端与中心管(1)的底端和浓荒煤气管道(3)的底端均平齐;向火侧壁板(6)与一级配风管道(4)的部分侧壁以及一级配风管道(4)顶端的一号法兰盘合围成向火侧边风通道;向火侧壁板(6)上开设有3号进气口,该3号进气口作为向火侧边风通道的进气口;向火侧边风通道的底端设有导向管(6

1),该导向管(6

1)用于将向火侧边风通道内的气体引出后,对向火侧锅炉水冷壁进行降温、防结渣与高温腐蚀;向火侧边风通道的底端还与一级配风管道(4)的底端连通;水冷盘管冷却系统(11),用于对中心管(1)、浓荒煤气管道(3)和淡荒煤气管道(5)进行降温。2.燃用高温荒煤气的直流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管(1)、荒煤气进气管道(2)、N个浓荒煤气管道(3)、一级配风管道(4)、淡荒煤气管道(5)、向火侧壁板(6)、多孔浓缩栅
(7)、分裂栅(8)、钝体(9)、荒煤气扩散环(10)和水冷盘管冷却系统(11);中心管(1)、N个浓荒煤气管道(3)、一级配风管道(4)和淡荒煤气管道(5)的底端均连通;荒煤气进气管道(2)的侧壁上设有1号进气口;一级配风管道(4)的壁面上设有2号进气口(4

1);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中心管(1)和一级配风管道(4)依次由内至外同轴设置,在中心管(1)和一级配风管道(4)之间形成环形通道内,N个浓荒煤气管道(3)围绕着中心管(1)的轴线呈轴对称分布;N个浓荒煤气管道(3)底端平齐,荒煤气扩散环(10)设置在N个浓荒煤气管道(3)的底端,且N个浓荒煤气管道(3)与荒煤气扩散环(10)均连通;淡荒煤气管道(5)设置在一级配风管道(4)内、N个浓荒煤气管道(3)外,一级配风管道(4)的轴线与一级配风管道(4)的轴线以及N个浓荒煤气管道(3)的轴线均平行,且淡荒煤气管道(5)靠近锅炉背火侧,淡荒煤气管道(5)顶端与荒煤气进气管道(2)连通;中心管(1)的顶端伸出一级配风管道(4),荒煤气进气管道(2)位于N个浓荒煤气管道(3)和一级配风管道(4)的上方,且套设在中心管(1)外,N个浓荒煤气管道(3)的顶端与荒煤气进气管道(2)连通;荒煤气进气管道(2)的顶端密封,荒煤气进气管道(2)的底端与一级配风管道(4)的顶端通过1号法兰盘进行固定连接,且一级配风管道(4)的顶端通过密封板进行密封;多孔浓缩栅(7)为平板或曲板结构,且该板上设有通孔,多孔浓缩栅(7)的一端固定在荒煤气进气管道(2)的内壁上,另一端固定在一级配风管道(4)顶端的密封板上,且淡荒煤气管道(5)位于多孔浓缩栅(7)的正下方;分裂栅(8)设置在淡荒煤气管道(5)与一级配风管道(4)之间的通道内,用于对该通道内的气体进行分流,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气体用于助燃,另一部分气体用于对锅炉背火侧水冷壁进行降温、防结渣与高温腐蚀;且另一部分气体所在的通道作为背火侧边风通道;钝体(9)套固在中心管(1)底部的外壁上;向火侧壁板(6)与一级配风管道(4)的部分侧壁以及一级配风管道(4)顶端的一号法兰盘合围成向火侧边风通道;向火侧壁板(6)上开设有3号进气口,该3号进气口作为向火侧边风通道的进气口;向火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锐孟晓晓邢春礼闫永宏孙刘涛朱文堃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