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降温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8064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降温座椅,涉及座椅降温技术领域,其包括座板、扶手以及靠背,座板下侧设置有储液箱,储液箱通过管道连通有用于抽取储液箱内冷却液的抽液泵,靠背和座板上设置有回流冷却管,储液箱、抽液泵与回流冷却管构成冷却回路;抽液泵电连接于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为抽液泵供电的直流电源,抽液泵所在的直流主电路中串联有用于控制抽液泵抽液速率的开关控制组件,直流电源的正极与抽液泵的正极电连接,开关控制组件串联在抽液泵的负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之间,开关控制组件位于扶手上,控制电路还包括用于对储液箱散热的散热装置,散热装置与抽液泵并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降温效果好、智能调节、操作便捷的优点。操作便捷的优点。操作便捷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降温座椅


[0001]本技术涉及座椅降温
,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降温座椅。

技术介绍

[0002]炎热的夏天,办公、学习或者是休闲时坐在座椅上时间久了,人体易出汗,座板也会很热,座板上容易滋生细菌,而且此时舒适性很差
[0003]现有公告号为CN202341409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双面降温座椅,包括椅背、椅面板、椅腿和侧板,侧板固定在椅背的两侧,椅腿固定在侧板的下面,其特征在于:椅背的下部设有可以插入椅面板边沿的长条形凹槽,椅面板的左右两侧中心位置安装有转轴,侧板内侧对应椅面板的转轴的位置设有长条形转轴槽。
[0004]上述方案中,当座椅温度较高时,需要对椅面进行换面,使用者稍微将椅面板向上提起,向前拉出椅面板,翻转180
°
后再向后推,使其后面的薄边重新插入到凹槽内,转轴落入转轴槽后端的下沉凹坑中,实现对椅面的降温处理。
[0005]然而,座椅温度较高时,采用翻面进行座椅的降温,操作繁琐,降温效果较差且无法保持持久的降温效果,存在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智能降温座椅,通过抽液泵将储液箱内的冷却液抽入嵌入在座板和靠背内的回流冷却管,并使用散热装置对储液箱进行散热,实现座椅的降温,有助于实现座椅的持久降温,大大提高了座椅的降温性能。
[0007]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智能降温座椅,包括座板、扶手以及靠背,所述座板下侧设置有储液箱,所述储液箱通过管道连通有用于抽取储液箱内冷却液的抽液泵,所述靠背和座板上设置有回流冷却管,所述回流冷却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液箱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回流冷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抽液泵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储液箱、抽液泵与所述回流冷却管构成冷却回路;所述抽液泵电连接于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为所述抽液泵供电的直流电源,所述抽液泵所在的直流主电路中串联有用于控制所述抽液泵抽液速率的开关控制组件,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与所述抽液泵的正极电连接,所述开关控制组件串联在所述抽液泵的负极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之间,所述开关控制组件位于所述扶手上,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储液箱散热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与所述抽液泵并联。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抽液泵将储液箱内的冷却液抽入回流冷却管,并使用散热装置对储液箱进行散热,实现座椅的降温,有助于实现座椅的持久降温,大大提高了座椅的降温性能。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关控制组件包括第一电阻器R1、第二电阻器R2和第三电阻器R3,所述第一电阻器R1与第一开关S1并联、所述第二电阻器R2与第二开关S2并联,所述第三电阻器R3与第三开关S3并联。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闭合第一开关S1时,第一电阻器R1被短路;当使用者闭合第二开关S2时,第二电阻器R2被短路;当使用者闭合第三开关S3时,第三电阻器R3被短路;当任一一个电阻器短路时,控制电路中总电阻减小,控制电路中电流变大,抽液泵转速提高,实现了座椅的阶梯分档降温,有助于方便使用者对座椅降温进行调节。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关控制组件包括滑动变阻器RP,所述滑动变阻器RP包括接线端和滑片端,所述滑动变阻器RP的接线端分别为第一接线端a和第二接线端b,所述第一接线端a与所述控制电路串联,所述第二接线端b接地,所述扶手上还设置有滑移开关,所述滑移开关与所述滑动变阻器RP的滑片端固定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滑动变阻器RP对座椅进行连续型调温,有助于方便使用者根据环境选择适合的温度进行对座椅降温的微调作业。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装置为散热风扇。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散热风扇对储液箱进行散热,有助于提高座椅的散热性。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座板和靠背上均开设有嵌入槽,所述回流冷却管嵌入所述嵌入槽内。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回流冷却管嵌入所述嵌入槽内,避免了人体直接与回流冷却管接触,有助于提高智能温控座椅的安全性。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流冷却管上设置有散热翅片。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回流冷却管上设置有散热翅片,增大了回流冷却管与储液箱内冷却液的接触面积,有助于提高回流冷却管的降温效果。
[001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座板下侧设置有置物箱,所述储液箱、抽液泵与所述散热风扇均设置在所述置物箱内,所述置物箱上开设有透气孔。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储液箱与所述散热风扇在座板下侧的置物箱内,有助于实现智能降温座椅的整洁性。
[002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气孔上设置有过滤网。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透气孔上设置过滤网,有助于减少灰尘进入置物箱内的情况发生。
[002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置物箱周侧包裹有吸音棉。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置物箱周侧包裹吸音棉,有助于减少对散热风扇和抽液泵工作时产生的噪音,有助于提升使用者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6](1)通过抽液泵将储液箱内的冷却液抽入回流冷却管,并使用散热装置对储液箱进行散热,实现座椅的降温,有助于实现座椅的持久降温,大大提高了座椅的降温性能;
[0027](2)通过开关控制组件调节智能降温座椅的降温档位,极大的方便了使用者对智能降温座椅的调节,有助于提高智能降温座椅使用的便捷性;
[0028](3)通过散热风扇对储液箱进行散热与在回流冷却管上设置散热翅片,大大提高了智能降温座椅的降温性能。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实施例一主要体现智能降温座椅整体结构的轴测示意图;
[0030]图2为实施例一主要体现智能降温座椅整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31]图3为图2局部A的放大图,主要体现回流冷却管的结构;
[0032]图4为本实施例一主要体现置物箱内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33]图5为实施例一主要体现直流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0034]图6为实施例二主要体现直流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0035]图7为实施例二主要体现智能降温座椅整体结构的轴测示意图。
[0036]附图标记:1、座板;11、储液箱;12、抽液泵;13、置物箱;131、透气孔;132、过滤网;14、吸音棉;2、扶手;3、靠背;4、回流冷却管;41、散热翅片;5、控制电路;51、直流主电路;511、散热装置;52、开关控制组件;53、滑移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0038]实施例一:...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降温座椅,包括座板(1)、扶手(2)以及靠背(3),所述座板(1)下侧设置有储液箱(11),所述储液箱(11)通过管道连通有用于抽取储液箱(11)内冷却液的抽液泵(12),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3)和座板(1)上设置有回流冷却管(4),所述回流冷却管(4)的一端与所述储液箱(11)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回流冷却管(4)的另一端与所述抽液泵(12)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储液箱(11)、抽液泵(12)与所述回流冷却管(4)构成冷却回路;所述抽液泵(12)电连接于控制电路(5),所述控制电路(5)包括为所述抽液泵(12)供电的直流电源,所述抽液泵(12)所在的直流主电路(51)中串联有用于控制所述抽液泵(12)抽液速率的开关控制组件(52),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与所述抽液泵(12)的正极电连接,所述开关控制组件(52)串联在所述抽液泵(12)的负极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之间,所述开关控制组件(52)位于所述扶手(2)上,所述控制电路(5)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储液箱(11)散热的散热装置(511),所述散热装置(511)与所述抽液泵(12)并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降温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组件(52)包括第一电阻器R1、第二电阻器R2和第三电阻器R3,所述第一电阻器R1与第一开关S1并联、所述第二电阻器R2与第二开关S2并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岩岩曹慧沈海林杨军权沈迎春李启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伊涵家居饰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