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应急救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8052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应急救援装置,它包括横杆、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固定座、铰接件,所述横杆的一端的侧面设置有两个第一铰轴,所述横杆的另一端的底侧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侧设置有两个第二铰轴,所述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的一端分别铰接在第二铰轴上,所述第三支杆的一端铰接在连接件上,所述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的底端分别设置固定座,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铰接在第一铰轴上,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通过铰接件铰接在第一支杆、第二支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拆卸方便,使用简单,功能多。功能多。功能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应急救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消防救援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应急救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出行游玩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自然而然,出行游玩的人也越来越多。同时,随着游玩的人数越来越多,在各大景区、郊野等地方出现了很多的安全事故,比如失足坠崖等状况经常发生,这时候需要消防救援及时施救。
[0003]对于坠崖、落井(山洞)等情况的待救援者,通常需要使用救援设备支撑,将担床慢慢降落至低处的遇险者身边,然后将遇险者移动至担架内,然后通过救援设备,例如支架,将担架拉起,达到救援的目的。
[0004]但是现有的支架通常是钢筋焊接而成,对于消防员输送、安装来说,十分不便。并且,如果遇到山崖悬壁上有凸出石块或者有负角度悬壁时,在起吊过程中,担架十分容易碰到悬崖壁,导致支架不能正常升降,导致救援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多功能应急救援装置,拆卸方便,使用简单,功能多。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多功能应急救援装置,它包括横杆、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固定座、铰接件,所述横杆的一端的侧面设置有两个第一铰轴,所述横杆的另一端的底侧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侧设置有两个第二铰轴,所述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的一端分别铰接在第二铰轴上,所述第三支杆的一端铰接在连接件上,所述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的底端分别设置固定座,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铰接在第一铰轴上,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通过铰接件铰接在第一支杆、第二支杆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横杆为可伸缩的方管,所述横杆的侧面上等间距的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插孔,所述横杆的一端设置有挂钩,另一端设置有拉环。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的底端设置有挂钩。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均为可伸缩的圆管,所述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的侧面上均匀的开设有若干个第二插孔。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均为可伸缩的圆管,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的侧面上均匀的开设有若干个第三插孔。
[0012]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包括基座、限位环、限位球、连轴,所述基座为矩形座,所述基座的边缘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基座的中部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上固定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球设置在圆形凹槽内,所述连轴的一端固定有限位球,另一端为圆筒状,所述连轴的侧面开设有第四插孔。
[0013]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的一端为圆筒状且侧面上开设有第四插孔,所述固定座的
另一端设置成刀片状。
[0014]进一步的,所述铰接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环形部、铰接部,环形部上开设有第五插孔,所述铰接部上开设有第六插孔。
[0015]进一步的,它还包括插销,所述插销分别插接在第一插孔、第二插孔、第三插孔、第四插孔、第五插孔、第六插孔内。
[001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槽钢。
[0017]本技术优势有以下几点:
[0018]1.便于安装拆卸,本装置的主要部分均采用伸缩铝型材管,并用限位柱插接、限位、固定,在达到强度的同时,能够便于消防员携带、安装、固定。
[0019]2.本装置的支腿能够换装不同的样式,可以适应各种地形。
[0020]3.本装置的主杆能够伸缩安装,便于伸长缩短,根据实际救援需要随时调节,避免担架碰撞悬崖壁。
[0021]4.本装置不仅用于悬崖救援,也可使用深井等状况的救援,使用功能多。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固定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固定座第二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的铰接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横杆;2、第一支杆;3、第二支杆;4、第三支杆;5、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7、插销;8、固定座;9、铰接件;11、第一插孔;12、第一铰轴;13、连接件;14、第二铰轴;15、挂钩;16、拉环;21、第二插孔;51、第三插孔;81、基座;82、限位环;83、限位球;84、连轴;811、固定孔;812、凹槽;841、第四插孔;91、环形部;92、铰接部;911、第五插孔;921、第六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0028]如图所示:一种多功能应急救援装置,它包括横杆1、第一支杆 2、第二支杆3、第三支杆4、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插销7、固定座8、铰接件9。
[0029]横杆1为现有的可伸缩的方管,由大小不同两个方管套装而成 (与鱼竿原理相同),其侧面上等间距的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插孔11,横杆1的一端的侧面设置有两个第一铰轴12,横杆1的另一端的底侧设置有连接件13,连接件13为槽钢,槽钢的两侧设置有两个第二铰轴14。
[0030]第一支杆2、第二支杆3、第三支杆4结构相同,均为现有的可伸缩的圆管(与鱼竿原理相同),由直径不同的两个圆管套装而成,三者的侧面上均匀的开设有若干个第二插孔21,第一支杆2、第二支杆3的一端分别铰接在第二铰轴14上,第一支杆2、第二支杆3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铰接件9,第三支杆4的一端铰接在槽钢内,第三支杆4的另一端安装有固定座8。
[0031]第一铰轴12、第二铰轴14相同,均为现有的万向铰轴,其一端固定在横杆1或槽钢上,另一端与第一支杆2、第二支杆3、第三支杆4或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铰接,使得第一支
杆2、第二支杆3、第三支杆4可以绕第一铰轴12任意转动,或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 绕第二铰轴14任意转动。
[0032]两个第一铰轴12的横杆1上以及两个第二铰轴14之间的槽钢上均设置有挂钩15,便于安装滑轮。槽钢的顶侧的横杆1上设置有拉环16,便于在本装置上安装保险绳。
[0033]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结构相同,为可伸缩的圆管(与鱼竿原理相同),其侧面上均匀的开设有若干个第三插孔51,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的一端分别铰接在第一铰轴12上,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第一支杆2、第二支杆3上的铰接件9上。
[0034]插销7插接可分别插接在第一插孔11、第二插孔21、第三插孔 51内,通过插接不同的插孔,便于控制横杆1、第一支杆2、第二支杆3、第三支杆4、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的伸缩长度。
[0035]固定座8分别插接在第一支杆2、第二支杆3、第三支杆4的底端,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固定座8包括基座81、限位环82、限位球83、连轴84,基座81为矩形座,便于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使整个装置更加稳固,基座81的边缘开设有固定孔811,便于在山石较多地方,通过膨胀螺丝将本装置与地面固定。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应急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横杆(1)、第一支杆(2)、第二支杆(3)、第三支杆(4)、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固定座(8)、铰接件(9),所述横杆(1)的一端的侧面设置有两个第一铰轴(12),所述横杆(1)的另一端的底侧设置有连接件(13),所述连接件(13)的两侧设置有两个第二铰轴(14),所述第一支杆(2)、第二支杆(3)的一端分别铰接在第二铰轴(14)上,所述第三支杆(4)的一端铰接在连接件(13)上,所述第一支杆(2)、第二支杆(3)、第三支杆(4)的底端分别设置固定座(8),所述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的一端分别铰接在第一铰轴(12)上,所述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6)的一端分别通过铰接件(9)铰接在第一支杆(2)、第二支杆(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应急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1)为可伸缩的方管,所述横杆(1)的侧面上等间距的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插孔(11),所述横杆(1)的一端设置有挂钩(15),另一端设置有拉环(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应急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3)的底端设置有挂钩(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应急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2)、第二支杆(3)、第三支杆(4)均为可伸缩的圆管,所述第一支杆(2)、第二支杆(3)、第三支杆(4)的侧面上均匀的开设有若干个第二插孔(2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应急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沈龙李业凌王轲岳贤杨翰赵世宇雷县军黎花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市消防救援支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