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粘度调节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7742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粘度调节剂,其结构包括以下3个部分:由有机硅结构单元A以及聚醚单元B所构成的主链;设置在主链侧边设置有含有氮原子的侧链C;连接在主链以及侧链尾端的硼硅活性端D。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混凝土粘度调节剂无法同时适配中低标高以及高标号的混凝土的粘度调节,适用范围较窄的缺陷,能够同时适用于中低标高以及高标号的混凝土的粘度调节,应用场景较宽。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粘度调节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粘度调节剂。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粘度是影响混凝土泵送施工性能的关键因素,粘度调节剂的开发应用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稳定性有重要的意义。混凝土粘度调节剂是用于调节混凝土粘度、改善混凝流变性。无论是在普通低标号混凝士还是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中,混凝土粘度调节剂的应用,都能够极大地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在保证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混凝土粘度调节剂的研究与应用,满足了当前高性能混凝土的需求,有利于促进混凝土高性能化的发展。
[0003]现有技术中的粘度调节剂通常可以分为混凝土增黏剂以及混凝土降粘剂,但是其两者在使用过程中的使用场景都比较有限,其中混凝土增黏剂其适用于中低等级强度混凝土中,其可以增加混凝土的粘度,防止离析、泌水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混凝土体系的稳定性。而混凝土降粘剂通常适用于高标号的混凝土,由于高标号的混凝土的混凝土的泵送性能较差,传统粘度调节剂受制于其自身功能的局限性,无法改善高标号混凝土的粘度。因此,现有的混凝土粘度调节剂无法同时适配中低标高以及高标号的混凝土的粘度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混凝土粘度调节剂无法同时适配中低标高以及高标号的混凝土的粘度调节,适用范围较窄的缺陷,因此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粘度调节剂,使得其能够同时适配各种标号的混凝土。
[0005]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混凝土粘度调节剂,其结构包括以下3个部分:由有机硅结构单元A以及聚醚单元B所构成的主链;设置在主链侧边设置有含有氮原子的侧链C;连接在主链以及侧链尾端的硼硅活性端D。
[0006]作为优选,所述有机硅结构单元A的结构通式如下所示:其中R1、R2、R3分别为甲基、乙基、苯基、乙烯基或者氢中的任意一种。
[0007]作为优选,有机硅结构单元A中m与n的比值为(10~50):1。
[0008]作为优选,述聚醚单元B的结构通式如下:其中R4为甲基、乙基或者氢中的任意一种。
[0009]作为优选,聚醚单元B中p与q的比值为(10~50):1。
[0010]作为优选,有机硅结构单元A与聚醚单元B的摩尔比为1:(2~5)。
[0011]作为优选,所述侧链C的的结构通式如下:且k的范围在5~10。
[0012][0013]作为优选,述硼硅活性端D的的结构通式如下:其中R5、R6分别为甲基、乙基、苯基或者氢中的任意一种,且v的范围在3~10。
[0014]作为优选,所述混凝土粘度调节剂的数均分子量在20000~400000之间。
[0015]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的混凝土粘度调节剂为高分子聚合物,其主链由有机硅结构单元以及聚醚单元构成,其中有机硅结构单元具有一定的疏水性能,而聚醚单元则具有亲水性能,从而整个粘度调节剂的主链结构具有半疏水半亲水的效果,使得其主链本身还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剂的效果,使得混凝土中的各个组分能够更加稳定的混合。此外,由于从而其能够降低体系的表面活性能,当其加入到混凝土中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下调节混凝土的粘度。
[0016](2)本专利技术中的主链的侧边还设置有丰富的侧链结构,使得其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使得聚合物在水泥颗粒表面上吸附密度更高,吸附层的厚度增加,从而能够明显降低屈服应力,从而起到改善混凝土粘度的作用,从而同时具备了分散和降粘的功能,且能够与聚羧酸减水剂的适应性良好,使得低水胶比下的施工性能更加稳定。因此,对于高等级强度混凝土性能的改善具有显著的效果,使得其在剪切状态下的流变性能有效提升,达到易于泵送施工的粘度要求。
[0017](3)而本专利技术在主链以及侧链尾端还设置有硼硅活性端,硼硅活性端之间可以相
互连接,从而在不搅拌的情况下形成交联网络结构,提升了整体的粘度。而在水性体系的剪切作用下这种交联网络可以被破坏,从而粘度又可以降低,使得泵送性能大大提升。等到泵送完毕后又可以重新形成交联网络,将混凝土紧紧的各组分紧紧包覆,在一起而不会出现离析的现象,从而大大提升了混凝土固化后的强度。
[0018](4)同时,硼硅活性端中的硼原子与侧链中的氮原子能够形成类似于氢键的不稳定作用力,从而使得其在静止状态下的粘度能够提升,而在剪切作用下这种不稳定作用力便会分解,从而粘度降低便于泵送,待到泵送完毕后这种类似于氢键的不稳定作用力便又会重新形成,有效提升了混凝土的整体稳定性。
[0019](5)本专利技术中的侧链结构为聚丙烯酰胺结构,在适宜的低浓度下,聚丙烯酰胺溶液可视为网状结构,链间机械的缠结和氢键共同形成网状节点,而其又是假塑性流体,具有剪切变稀的特点从而便于泵送。
[0020](6)本专利技术中的硼硅活性端的末端为一个硼酸结构,三个硼硅活性端可以在失水条件下形成硼氧六环结构,有效提升固化后混凝土的力学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总实施例一种混凝土粘度调节剂,其其结构包括以下3个部分:由有机硅结构单元A以及聚醚单元B所构成的主链;设置在主链侧边设置有含有氮原子的侧链C;连接在主链以及侧链尾端的硼硅活性端D。
[0023]其结构通式如下式(

)所示:
式(

)其中:其中有机硅结构单元A中R1、R2、R3分别为甲基、乙基、苯基、乙烯基或者氢中的任意一种,且m与n的比值为(10~50):1。
[0024]聚醚单元B中R4为甲基、乙基或者氢中的任意一种,且p与q的比值为(10~50):1。
[0025]有机硅结构单元A与聚醚单元B的摩尔比为1:(2~5)。
[0026]侧链C中k的范围在5~10。
[0027]硼硅活性端D中R5、R6分别为甲基、乙基、苯基或者氢中的任意一种,且v的范围在3~10。
[0028]本专利技术中的混凝土粘度调节剂为高分子聚合物,其主链由有机硅结构单元以及聚醚单元构成,其中有机硅结构单元具有一定的疏水性能,而聚醚单元则具有亲水性能,从而整个粘度调节剂的主链结构具有半疏水半亲水的效果,使得其主链本身还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剂的效果,使得混凝土中的各个组分能够更加稳定的混合。此外,由于从而其能够降低体系的表面活性能,当其加入到混凝土中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下调节混凝土的粘度。
[0029]本专利技术中的主链的侧边还设置有丰富的侧链结构,使得其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使得聚合物在水泥颗粒表面上吸附密度更高,吸附层的厚度增加,从而能够明显降低屈服应力,从而起到改善混凝土粘度的作用,从而同时具备了分散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粘度调节剂,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以下3个部分:由有机硅结构单元A以及聚醚单元B所构成的主链;设置在主链侧边设置有含有氮原子的侧链C;连接在主链以及侧链尾端的硼硅活性端D。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粘度调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硅结构单元A的结构通式如下式(Ⅰ)所示:其中R1、R2、R3分别为甲基、乙基、苯基、乙烯基或者氢中的任意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粘度调节剂,其特征在于,有机硅结构单元A中m与n的比值为(10~5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粘度调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单元B的结构通式如下式(Ⅱ)所示:其中R4为甲基、乙基或者氢中的任意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凝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叶锋萍方燕晨
申请(专利权)人:桐庐宏基源混凝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