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计算机设备连接系统的连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77714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计算机设备连接系统,包括房间标注模块、人体识别模块、睡眠监测模块、计算机处理模块、串流模块、主输出模块、副输出模块、主输入模块、计算机控制模块、工作状态监测模块、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定位模块。能够根据各个房间的人数、副播放模块的使用情况、房间内人员的活动情况来智能的连接至副播放模块或移动终端,实现音视频数据的无线串流,能够让用户在走入各个房间时可以继续观看音视频数据,保证用户体验的延续性。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计算机设备连接系统的连接方法。系统的连接方法。系统的连接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计算机设备连接系统的连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计算机设备连接系统的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Streaming (串流处理) 是指透过网际网路传输数位音讯或视讯。声音和影像资料会以资料流的方式传送给用户,因此使用「串流处理」这个名词。串流处理的主要优势是使用者不需等待下载完成就可以检视或收听所接收的媒体。
[0003]现有技术中,串流通常需要人工设置并连接,对于房屋内具有多个可串流的设备,无法根据各个房间的情况以及人员流动的情况进行智能连接,无法保证用户在屋内移动时音视频播放的延续性。
[0004]授权公告号为CN101262295B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音像串流信号提供方法与分享系统,应用于连接于网际网络上,该系统包含:一服务管理服务器、一使用者以及一分享者之上,而该方法包含:该使用者通过该网际网络连接上该服务管理服务器,而该服务管理服务器根据该使用者的一身份辨识数据而对应出至少包含该分享者的一分享者集合;该使用者通过该服务管理服务器向该分享者发出一请求;以及该分享者根据该请求而通过该网际网络对该使用者传送一音像串流信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计算机设备连接系统,通过根据各个房间的人数、副播放模块的使用情况、房间内人员的活动情况来智能的连接至副播放模块或移动终端,实现音视频数据的无线串流,能够让用户在走入各个房间时可以继续观看音视频数据,保证用户体验的延续性。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A.如何通过控制连接房屋内的各个输出设备,实现用户在屋内移动时音视频播放的延续性。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计算机设备连接系统,包括房间标注模块、人体识别模块、睡眠监测模块、计算机处理模块、串流模块、主输出模块、副输出模块、主输入模块、计算机控制模块、工作状态监测模块、移动终端;所述房间标注模块用于导入户型图并根据户型图将房屋的各个房间分别标注为卧室、客厅、卫生间、厨房,同时将计算机所在的房间标注为主房间,其他房间标注为副房间并编号;所述主输入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输入信息;所述移动终端用于获取用户的输入信息和接收音视频数据;所述主输出模块和主输入模块均设置在主房间内并与计算机有线连接;所述副输
出模块设置在副房间内与计算机串流连接,通过房间标注模块将副输出模块与对应的副房间的编号进行关联;每个房间均设置有人体识别模块,所述人体识别模块用于监测各个房间内的人体数量;每个卧室内均设置有睡眠监测模块,所述睡眠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卧室内的人的睡眠状态信息;所述计算机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工作状态监测模块、房间标注模块、人体识别模块、睡眠监测模块采集的数据选择音视频数据的连接方式,所述连接方式包括串流和有线传输;所述计算机控制模块还用于采集主输入模块或移动终端中一个的输入信息,并将输入信息转换为控制指令后传输至计算机处理模块,并通过计算机处理模块对计算机进行控制;所述串流模块用于根据工作状态监测模块、房间标注模块、人体识别模块、睡眠监测模块采集的数据将音视频数据传输至副输出模块或移动终端中的一个;所述工作状态监测模块用于获取各个副输出模块的工作状态;所述移动终端定位模块与计算机处理模块连接用于定位移动终端所在的房间。
[0008]进一步的,该系统的连接方法如下:S1、用户通过主输入模块播放音视频数据后,启动各个房间的人体识别模块,获取各个房间的初始人数;S2、当主房间的初始人数减少时,计算机处理模块与串流模块建立连接,获取所有初始人数增加的副房间,作为串流房间;S3、对于初始人数为0的串流房间,获取串流房间关联的副输出模块;当串流房间存在关联的副输出模块,则串流模块与串流房间的副输出模块建立连接,通过串流房间的副输出模块显示音视频数据,同时计算机控制模块与该房间内的移动终端建立连接,使移动终端只采集用户的输入信息;当串流房间不存在关联的副输出模块,则计算机控制模块和计算机处理模块均与该房间内的移动终端建立连接,通过移动终端采集用户的输入信息并显示音视频数据;S4、对于初始人数不为0的串流房间,获取串流房间中卧室中睡眠监测模块的睡眠状态信息;若睡眠状态信息为睡眠中,则计算机控制模块和计算机处理模块均与该房间内的移动终端建立连接,通过移动终端采集用户的输入信息并显示音视频数据;若睡眠状态信息为活动中,则获取串流房间关联的副输出模块;当串流房间存在关联的副输出模块,获取副输出模块的工作状态,若工作状态为未使用,则串流模块与串流房间的副输出模块建立连接,通过串流房间的副输出模块显示音视频数据,同时计算机控制模块与该房间内的移动终端建立连接,使移动终端只采集用户的输入信息;当工作状态为使用中或串流房间不存在关联的副输出模块,则计算机控制模块和计算机处理模块均与该房间内的移动终端建立连接,使移动终端采集用户的输入信息并显示音视频数据。
[0009]进一步的,所述初始人数增加或减少的判定步骤为:
人体识别模块获取实时人数,并计算实时人数与初始人数的差值,若差值为任意正数且持续超过n秒,则判定为初始人数增加,若差值为任意负数且持续超过n秒,则判定为初始人数减少;判定结束后,以判定时的实时人数作为新的初始人数。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串流模块开始串流音视频前,向移动终端发出确认请求,通过用户移动终端点击确认后自动播放音视频。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在用户播放视频时,能够根据各个房间的人数、副播放模块的使用情况、房间内人员的活动情况来智能的连接至副播放模块或移动终端,实现音视频数据的无线串流,能够让用户在走入各个房间时可以继续观看音视频数据,保证用户体验的延续性。
[0012](2)优先通过各个副房间内的大屏电视进行播放,保证观看体验,同时通过智能终端进行远程控制,而对于没有装备副播放设备的房间,播放和控制均通过智能终端来实现,以保证便携性和灵活性。
[0013](3)针对正在使用的副播放设备和有人休息的房间,避免打扰他人,播放和控制均通过智能终端来实现。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计算机设备连接系统,包括房间标注模块、人体识别模块、睡眠监测模块、计算机处理模块、串流模块、主输出模块、副输出模块、主输入模块、计算机控制模块、工作状态监测模块、移动终端;所述房间标注模块用于导入户型图并根据户型图将房屋的各个房间分别标注为卧室、客厅、卫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计算机设备连接系统的连接方法,该连接系统包括房间标注模块、人体识别模块、睡眠监测模块、计算机处理模块、串流模块、主输出模块、副输出模块、主输入模块、计算机控制模块、工作状态监测模块、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定位模块;所述房间标注模块用于导入户型图并根据户型图将房屋的各个房间分别标注为卧室、客厅、卫生间、厨房,同时将计算机所在的房间标注为主房间,其他房间标注为副房间并编号;所述主输入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输入信息;所述移动终端用于获取用户的输入信息和接收音视频数据;所述主输出模块和主输入模块均设置在主房间内并与计算机有线连接;所述副输出模块设置在副房间内与计算机串流连接,通过房间标注模块将副输出模块与对应的副房间的编号进行关联;每个房间均设置有人体识别模块,所述人体识别模块用于监测各个房间内的人体数量;每个卧室内均设置有睡眠监测模块,所述睡眠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卧室内的人的睡眠状态信息;所述计算机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工作状态监测模块、房间标注模块、人体识别模块、睡眠监测模块采集的数据选择音视频数据的连接方式,所述连接方式包括串流和有线传输;所述计算机控制模块还用于采集主输入模块或移动终端中一个的输入信息,并将输入信息转换为控制指令后传输至计算机处理模块,并通过计算机处理模块对计算机进行控制;所述串流模块用于根据工作状态监测模块、房间标注模块、人体识别模块、睡眠监测模块采集的数据将音视频数据传输至副输出模块或移动终端中的一个;所述工作状态监测模块用于获取各个副输出模块的工作状态;所述移动终端定位模块与计算机处理模块连接用于定位移动终端所在的房间;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系统的连接方法如下:S1、用户通过主输入模块播放音视频数据后,启动各个房间的人体识别模块,获取各个房间的初始人数;S2、当主房间的初始人数减少时,计算机处理模块与串流模块建立连接,获取所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杰尹向东谭道军刘小兵谭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