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紫外线辐射的聚乙烯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7759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紫外线辐射的聚乙烯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聚乙烯面料包括聚乙烯膜和聚乙烯面料基底,聚乙烯面料基底各组分原料如下,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聚乙烯树脂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紫外线辐射的聚乙烯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聚乙烯面料
,具体为一种防紫外线辐射的聚乙烯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乙烯面料具有良好的纤维强度,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有良好的的耐化学药品性和耐腐蚀性能,并且其制作成本较低广泛应用在绳索、过滤布等方面。
[0003]聚乙烯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制备出的面料具有较高的强度、低密度和较强的绝缘性能,因此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缺陷在于聚乙烯面料的抗紫外线能较差,并且随着人们的要求不断提高,对面料的抗菌性能也有一定的要求,加入过多的助剂又会使产品面料的舒适性变差,因此专利技术一种防紫外线辐射的聚乙烯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紫外线辐射的聚乙烯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紫外线辐射的聚乙烯面料包括聚乙烯膜和聚乙烯面料基底,所述聚乙烯面料基底各组分原料如下,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聚乙烯树脂30

40份、聚乙烯胺1

1.5份、防紫外线剂1

2份、抗静电剂1

1.5份、染料0.2

0.3份、抗氧剂0.2

0.3份、阻燃剂0.2

0.3份。
[0006]进一步的,所述聚乙烯胺由聚氯乙烯、氨气制备而成。
[0007]进一步的,所述防紫外线剂为受阻胺类、苯并三唑中的至少一种。
[0008]进一步的,所述抗静电剂为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为长链烷基型季铵盐。
[0009]进一步的,所述染料为酸性染料Telon BLue、Telon Yellow中的至少一种。
[0010]进一步的,所述抗氧剂为选自抗氧剂1010、抗氧剂1098中的至少一种。
[0011]一种防紫外线辐射的聚乙烯面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0012](1)向聚氯乙烯中加入溶剂,搅拌,加入碳酸钾和催化剂,搅拌,通入氨气,搅拌,过滤,取溶液,向溶液中加入1,3

二乙酰氧基苯,搅拌,加入二氯乙烷和三氯化铝,搅拌,加热,加入稀盐酸,加热,反应结束后进行过滤,加入去离子水和盐酸,过滤,得到混合物A和固体;
[0013](2)将固体进行分离,得到三氯化铝和未反应的聚氯乙烯;
[0014](3)将聚乙烯树脂和未反应的聚氯乙烯混合,搅拌均匀,加热,变为熔融状态,加入抗氧剂、阻燃剂、防紫外线剂和抗静电剂,混合均匀,从喷丝板中挤出,形成纤维;
[0015](4)将纤维与混合物A混合,加热,加入N

烷基邻苯二甲酰亚胺、染料进行染色,染色结束后,得到聚乙烯面料基底;
[0016](5)取聚乙烯树脂,加热成熔融状,进行双向拉伸,制备得到聚乙烯隔膜;
[0017](6)将聚乙烯面料基底上方涂覆一层胶黏剂,将聚乙烯薄膜与聚乙烯面料基底进行黏附,黏附过程中减少气泡产生,制成聚乙烯面料。
[0018]进一步的,具体步骤如下,
[0019](1)向聚氯乙烯中加入氯仿和N,N

二甲基甲酰胺,搅拌,加入碳酸钾和催化剂,搅拌,通入氨气,搅拌,搅拌时间为2

3h,过滤出催化剂和碳酸钾,可重复使用,取溶液,向溶液中加入1,3

二乙酰氧基苯,搅拌,加入二氯乙烷和三氯化铝,搅拌,加热,温度为81

83℃,加入稀盐酸,加热,温度为90

95℃,反应结束后进行过滤,加入去离子水和盐酸调节pH,过滤,得到混合物A和固体;
[0020]本申请使用聚氯乙烯和氨气制备聚乙烯胺时,加入了氯仿和DMF作为有机溶剂使用,加入的催化剂中主要是铜盐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主要作用是促进反应和进行相转移,并且反应结束后通过过滤可分离出催化剂和加入的碳酸钾,可循环使用,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本申请氯仿的使用以及制备过程中需要进行加热,会导致光气,本申请加入了1,3

二乙酰氧基苯与光气进行反应,能够生成抗紫外线剂,提高了产品面料的抗紫外性能力,该反应需要加入二氯乙烷、DMF和三氯化铝作为溶剂、引发剂和催化剂,本申请在制备聚乙烯胺时已经加入了DMF作为溶剂使用,因此不需要额外的加入,只需要加入二氯乙烷和三氯化铝。本申请采用过滤的方法将三氯化铝和未反应的聚氯乙烯分离出来,将聚氯乙烯与聚乙烯进行掺杂使用,提高产品面料的防水性和低温柔软性。
[0021](2)将固体进行分离,得到三氯化铝和未反应的聚氯乙烯;
[0022](3)将聚乙烯树脂和未反应的聚氯乙烯混合,搅拌均匀,加热,变为熔融状态,加入抗氧剂、防紫外线剂和抗静电剂,混合均匀,从喷丝板中挤出,形成纤维;
[0023](4)将纤维与混合物A混合,加热,温度为85℃,加入N

烷基邻苯二甲酰亚胺、染料进行染色,染色结束后,得到聚乙烯面料基底;
[0024]芳香胺类染料有致癌的风险,本申请使用的染料能够避免此问题的发生,并且本申请还加入了N

烷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加入的芳香族类化合物能够作为载体,在加热的过程中与聚乙烯胺配合,能够使纤维更容易膨胀,使染料更容易的渗透到纤维中,降低了染色过程中的加热的温度,本申请在染色时温度为85℃,而大部分的化纤面料染色的温度一般在120℃左右,在保证面料结构完整的同时使其具有不褪色的能力。
[0025](5)取聚乙烯树脂,加热成熔融状,进行双向拉伸,制备得到聚乙烯隔膜;
[0026](6)将聚乙烯面料基底上方涂覆一层胶黏剂,将聚乙烯薄膜与聚乙烯面料基底进行黏附,黏附过程中减少气泡产生,制成聚乙烯面料。
[0027]进一步的,步骤(1)中加入的1,3

二乙酰氧基苯与氯仿质量比为0.9

1.2:1。
[0028]本申请为了保证氯仿产生的光气能够被充分的吸收,并且还要保证面料中1,3

二乙酰氧基苯的含量为0,因此需要控制加入的1,3

二乙酰氧基苯与氯仿质量比为0.9

1.2:1,加入的1,3

二乙酰氧基苯不会产生剩余,进而保证产品的质量。
[0029]进一步的,步骤(1)中加入的氯仿与N,N

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3.1

3.5:1。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聚乙烯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制备出的面料具有较高的强度、低密度和较强的绝缘性能,因此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申请在增加产品面料的抗菌性能方面,没有加入抗菌剂而是通过使用聚氯乙烯与氨水的结合生成了聚乙烯胺,聚乙烯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菌性能,能够提高产品面料的抗菌性能,并且聚乙烯胺还能够作为锚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紫外线辐射的聚乙烯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面料包括聚乙烯膜和聚乙烯面料基底,所述聚乙烯面料基底各组分原料如下,按重量份数计,包括聚乙烯树脂30

40份、聚乙烯胺1

1.5份、防紫外线剂1

2份、抗静电剂1

1.5份、染料0.2

0.3份、抗氧剂0.2

0.3份、阻燃剂0.2

0.3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紫外线辐射的聚乙烯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胺由聚氯乙烯、氨气制备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紫外线辐射的聚乙烯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紫外线剂为受阻胺类、苯并三唑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紫外线辐射的聚乙烯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剂为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为长链烷基型季铵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紫外线辐射的聚乙烯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染料为酸性染料Telon BLue、Telon Yellow的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紫外线辐射的聚乙烯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为选自抗氧剂1010、抗氧剂1098中的至少一种。7.一种防紫外线辐射的聚乙烯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向聚氯乙烯中加入溶剂,搅拌,加入碳酸钾和催化剂,搅拌,通入氨气,搅拌,过滤,取溶液,向溶液中加入1,3

二乙酰氧基苯,搅拌,加入二氯乙烷和三氯化铝,搅拌,加热,加入稀盐酸,加热,反应结束后进行过滤,加入去离子水和盐酸,过滤,得到混合物A和固体;(2)将固体进行分离,得到三氯化铝和未反应的聚氯乙烯;(3)将聚乙烯树脂和未反应的聚氯乙烯混合,搅拌均匀,加热,变为熔融状态,加入抗氧剂、阻燃剂、防紫外线剂和抗静电剂,混合均匀,从喷丝板中挤出,形成纤维,将纤维进行织造,制得面料;(4)将面料与混合物A混合,加热,加入N

烷基邻苯二甲酰亚胺、染料进行染色,染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星星李正林刘涛涛陈朝晖盛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厚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