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气管及胃管插管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7525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体气管及胃管插管模型,提供了仿真的人体模型,包括头部模型、颈部模型、躯体模型、模拟肺部、模拟胃部、模拟气管和模拟食管,模型结构精细,使气管及胃管插管术更接近实际操作;与此同时,颈部模型、躯体模型、模拟肺部、模拟胃部、模拟气管和模拟食管均为透明结构;一方面,内部脏器的结构清晰可见,操作时能够直观地观察到气管及胃管插管的插入过程,有效提高医学生和临床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在实际手术时能很好的应对手术的各种情况,提高急救技能;另一方面,方便了导师讲解内部脏器的结构、气管及胃管插管的插管部位及操作方法,给予更直观的认知,以便医学生和临床医护人员在脑海中建立良好的立体影像,加深记忆。记忆。记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体气管及胃管插管模型


[0001]本技术属于人体模型
,尤其涉及一种人体气管及胃管插管模型。

技术介绍

[0002]临床上在抢救心脏骤停的患者时,一般常用体外徒手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为其进行心肺复苏,同时伴随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对危重患者必须及时进行气管和胃管插管。
[0003]其中,气管插管是将特制的气管导管,通过人体口腔或鼻腔插入气管内,这是一种直接作用于气管,抢救窒息患者的急救技术,也是保证上呼吸道畅通的最可靠的手段。对初学者而言,直接在病人人上实习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因为所有的急救均要求技术熟练,动作快捷准确。
[0004]其次,胃管插管是将特制的胃管导管,通过人体口腔或鼻腔插入食道或胃中,通过该胃管医护人员可以将药物或食物灌注到患者的胃里,这是抢救病人维持患者生命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0005]由此可见,平时练就好熟练的插管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市面上也有一些供医学生和临床医护人员插管练习使用的模型,其不足之处是模拟脏器、管腔都是不透明的结构,操作时不能看到插管的过程和管插入的位置,操作过程不直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体气管及胃管插管模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插管模型内的模拟脏器、管腔都是不透明的结构,操作时不能看到插管的过程和管插入的位置,操作过程不直观技术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体气管及胃管插管模型,包括头部模型、颈部模型、躯体模型、模拟肺部和模拟胃部;所述颈部模型安装在所述头部模型的一侧,所述躯体模型安装在所述颈部模型远离所述头部模型的一侧,所述头部模型、所述颈部模型和所述躯体模型之间相互连通;所述颈部模型中的口咽末端分别连接有模拟气管和模拟食管,所述模拟气管和所述模拟食管一前一后紧挨设置并通入所述躯体模型内;所述模拟肺部设置于所述躯体模型内并与所述模拟气管相连接;所述模拟胃部设置于所述躯体模型内并与所述模拟食管相连接;其中,所述颈部模型、所述躯体模型、所述模拟肺部、所述模拟胃部、所述模拟气管和所述模拟食管均为透明结构。
[0008]可选地,所述颈部模型中的口咽设置有吞咽模拟装置,所述吞咽模拟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吞咽驱动机构,两个所述吞咽驱动机构分别安装在所述颈部模型的内壁上,并且两个所述吞咽驱动机构之间留有间隙。
[0009]可选地,两个所述吞咽驱动机构结构相同,均包括安装座、驱动气缸、驱动滑块和顶出件;所述安装座安装在所述颈部模型的内壁上,所述驱动气缸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中,所述驱动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中,所述顶出件固定于所述驱动滑块的端部;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滑块相连接,以驱动所述驱动滑块和所述顶出件移动。
[0010]可选地,所述人体气管及胃管插管模型还包括折叠式模型支架,所述折叠式模型支架包括主床架和活动板;所述颈部模型和所述躯体模型设置于所述主床架上,所述头部模型设置于所述活动板上;所述活动板与所述主床架活动连接并可相对于该主床架平齐或抬起,以使得所述头部模型相对于所述颈部模型和所述躯体模型倾斜。
[0011]可选地,所述活动板铰接在所述主床架上,所述活动板的底面铰接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支起时,所述活动板与水平面成45
°
夹角。
[0012]可选地,所述主床架对应所述颈部模型的位置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颈部模型的高度顶升装置。
[0013]可选地,所述高度顶升装置包括底座、气压杆、支撑座和升降调节杆;所述底座固定安装在所述主床架上,所述气压杆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支撑座固定设置于所述气压杆的顶部,所述升降调节杆与所述气压杆相连接,以调节该气压杆的升降。
[0014]可选地,所述躯体模型包括主体模型和覆盖于该主体模型上的胸腹部外壳;所述模拟肺部、所述模拟胃部、所述模拟气管和所述模拟食管容置于所述主体模型中,所述胸腹部外壳可拆卸盖合于所述主体模型上。
[0015]可选地,所述模拟胃部与所述模拟食管可拆卸连接,所述模拟食管插接在所述模拟胃部的输入口,所述模拟胃部上设置有液体更换口,所述液体更换口上设置有开口塞。
[0016]可选地,所述颈部模型、所述躯体模型、所述模拟肺部、所述模拟胃部、所述模拟气管和所述模拟食管均由无色透明的塑胶制成。
[001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人体气管及胃管插管模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在本技术人体气管及胃管插管模型中,提供了仿真的人体模型,包括头部模型、颈部模型、躯体模型、模拟肺部、模拟胃部、模拟气管和模拟食管,模型结构精细,使气管及胃管插管术更接近实际操作。与此同时,颈部模型、躯体模型、模拟肺部、模拟胃部、模拟气管和模拟食管均为透明结构;一方面,内部脏器的结构清晰可见,操作时能够直观地观察到气管及胃管插管的插入过程,有效提高医学生和临床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在实际手术时能很好的应对手术中的各种情况,提高急救技能;另一方面,方便了导师讲解内部脏器的结构、气管及胃管插管的插管部位及操作方法,给予更直观的认知,以便医学生和临床医护人员在脑海中建立良好的立体影像,加深记忆。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人体气管及胃管插管模型的俯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人体气管及胃管插管模型的侧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人体气管及胃管插管模型的分解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拟胃部的取出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吞咽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度顶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拟胃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7]100—头部模型
ꢀꢀꢀꢀꢀꢀꢀ
200—颈部模型
ꢀꢀꢀꢀꢀꢀ
210—吞咽模拟装置
[0028]220—吞咽驱动机构
ꢀꢀꢀ
221—安装座
ꢀꢀꢀꢀꢀꢀꢀꢀ
222—驱动气缸
[0029]223—驱动滑块
ꢀꢀꢀꢀꢀꢀꢀ
224—顶出件
ꢀꢀꢀꢀꢀꢀꢀꢀ
300—躯体模型
[0030]310—主体模型
ꢀꢀꢀꢀꢀꢀꢀ
320—胸腹部外壳
ꢀꢀꢀꢀ
400—模拟肺部
[0031]500—模拟胃部
ꢀꢀꢀꢀꢀꢀꢀ
510—液体更换口
ꢀꢀꢀꢀ
5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体气管及胃管插管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模型、颈部模型、躯体模型、模拟肺部和模拟胃部;所述颈部模型安装在所述头部模型的一侧,所述躯体模型安装在所述颈部模型远离所述头部模型的一侧,所述头部模型、所述颈部模型和所述躯体模型之间相互连通;所述颈部模型中的口咽末端分别连接有模拟气管和模拟食管,所述模拟气管和所述模拟食管一前一后紧挨设置并通入所述躯体模型内;所述模拟肺部设置于所述躯体模型内并与所述模拟气管相连接;所述模拟胃部设置于所述躯体模型内并与所述模拟食管相连接;其中,所述颈部模型、所述躯体模型、所述模拟肺部、所述模拟胃部、所述模拟气管和所述模拟食管均为透明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气管及胃管插管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模型中的口咽设置有吞咽模拟装置,所述吞咽模拟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吞咽驱动机构,两个所述吞咽驱动机构分别安装在所述颈部模型的内壁上,并且两个所述吞咽驱动机构之间留有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气管及胃管插管模型,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吞咽驱动机构结构相同,均包括安装座、驱动气缸、驱动滑块和顶出件;所述安装座安装在所述颈部模型的内壁上,所述驱动气缸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中,所述驱动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中,所述顶出件固定于所述驱动滑块的端部;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滑块相连接,以驱动所述驱动滑块和所述顶出件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人体气管及胃管插管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气管及胃管插管模型还包括折叠式模型支架,所述折叠式模型支架包括主床架和活动板;所述颈部模型和所述躯体模型设置于所述主床架上,所述头部模型设置于所述活动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扶招弟凌淑莹陈岚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