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真胎儿教具的头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7263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仿真胎儿教具的头颅结构,头颅包括左额骨、右额骨、前囟门、左顶骨、右顶骨、后囟门、枕骨、左颞骨和右颞骨,左额骨、右额骨、左顶骨、右顶骨、枕骨、左颞骨和右颞骨为颅骨,用硬材质制成,分别按各自位置摆放连接,各颅骨连接处留有颅缝;颅缝内下方设有弹性连接件,分别连接两个相邻颅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婴儿教具的头颅按头骨部位分开后再用弹性连接件进行连接,即可模拟分娩时胎儿头部受挤压产生轻微变形的状态,并用压片夹紧软材质的前囟门和后囟门,同时设置有手感柔软、分区明显的头套,提高模型仿真度,有助于提高产科护理教学时的直观感受。产科护理教学时的直观感受。产科护理教学时的直观感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真胎儿教具的头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产科护理教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仿真胎儿教具的头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产科专业教学时,需要模拟胎儿顺产时的状态,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胎儿的颅骨是由额骨、颞骨、顶骨以及枕骨组成,具有可塑性,颅骨之间留有颅缝,在颅缝和囟门之间均有软组织覆盖,分娩过程中,因为挤压颅缝会轻度重叠,使胎头的直径变小,有利于胎头的娩出。现有的婴儿教具,通常头部未按照颅骨组成进行装配,而是做成一个固定大小的整体,无法模拟胎儿的颅骨受挤压轻微变形的状态;当进行胎儿分娩教学时,按胎儿平均身高制作的模型常会因固定式头颅过大、受到盆骨模具的限制无法通过,只能选择小型婴儿模型教学,无法真实模拟分娩场景,达不到教学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仿真胎儿教具的头颅结构,可模拟分娩状态产生挤压变形,符合教学要求。
[0004]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仿真胎儿教具的头颅结构,所述头颅包括左额骨、右额骨、前囟门、左顶骨、右顶骨、后囟门、枕骨、左颞骨和右颞骨,所述左额骨、右额骨、左顶骨、右顶骨、枕骨、左颞骨和右颞骨为颅骨,用硬材质制成,分别按各自位置摆放连接,各所述颅骨连接处留有颅缝;所述颅缝内下方设有弹性连接件,分别连接两个相邻所述颅骨。
[0006]优选的,所述弹性连接件为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两扭杆均设置在螺旋上部切线处,方向相反。
[0007]优选的,所述扭力弹簧的两扭杆末端均设有L型折弯部,两扭杆的所述折弯部朝向相反并与扭力弹簧的中心线相平行;两相邻所述颅骨的内下表面上设有插槽,所述扭力弹簧的扭杆折弯部分别插入所述插槽中进行安装固定。
[0008]优选的,所述前囟门和后囟门采用硅胶材料制作。
[0009]优选的,所述左额骨、右额骨、左顶骨和右顶骨与所述前囟门的相连边侧面以及所述左顶骨、右顶骨和枕骨与所述后囟门的相邻边侧面均设有囟门安装槽。
[0010]优选的,所述囟门安装槽仅设有有上槽边,所述颅骨内表面紧贴设有旋转压片,所述旋转压片与所述囟门安装槽的上槽边相配合压紧所述前囟门或后囟门。
[0011]优选的,所述旋转压片一端铰接安装在颅骨内表面上,另一端呈可转动悬空状。
[0012]优选的,靠近所述前囟门或后囟门的4个角上均设有旋转压片。
[0013]优选的,所述颅骨为硬塑料材质制成。
[0014]优选的,所述头颅外部套设有柔软材质的头套,所述头套对应所述颅缝设有凹线。
[0015]本技术通过将婴儿教具的头颅按头骨部位分开后再用弹性连接件进行连接,即可模拟分娩时胎儿头部受挤压产生轻微变形的状态,并用压片夹紧软材质的前囟门和后
囟门,同时设置有手感柔软、分区明显的头套,提高模型仿真度,有助于提高产科护理教学时的直观感受。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侧视局部剖视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去掉头套的俯视示意图。
[0018]图3是B

B向的剖视示意图。
[0019]图4是左额骨和右额骨之间的扭力弹簧的安装示意图。
[0020]图中,1左额骨、2右额骨、3前囟门、4左顶骨、5右顶骨、6后囟门、7枕骨、8左颞骨、9颅缝、10头套、11弹性连接件、12插槽、13囟门安装槽、14旋转压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2]如图1~4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一种仿真胎儿教具的头颅结构,头颅包括左额骨1、右额骨2、前囟门3、左顶骨4、右顶骨5、后囟门6、枕骨7、左颞骨8和右颞骨(图中未示出),左额骨1、右额骨2、左顶骨4、右顶骨5、枕骨7、左颞骨8和右颞骨为颅骨,采用金属或硬塑料等硬材质制成,优选硬塑料材质,分别按各自位置摆放连接,各颅骨之间的缝隙为颅缝9。婴儿前囟门3和后囟门6未闭合,较为柔软,为模拟前囟门3和后囟门6的柔软度,本实施例采用硅胶或橡胶等软性材料制作前囟门3和后囟门6。各部分连接安装后,在外部套设有类皮肤手感的柔软材质的头套10,头套10模拟婴儿外貌特征,对应颅缝9和囟门接合边设有凹线(图中未示出)以利于识别。
[0023]颅缝9内下方设有弹性连接件11,弹性连接件11分别连接两个相邻颅骨,弹性连接件11可以是弹片、弹簧等机械连接件,也可以是橡胶、乳胶等软性材质制成的连接件,考虑到教学模具的使用长久性,橡胶、乳胶等材料容易损坏,本实施例采用扭力弹簧作弹性连接件11,扭力弹簧可根据各相邻颅骨颅缝的长度设置2个以上,图中仅示意一个,扭力弹簧的两扭杆均设置在螺旋上部切线处(如图4所示),方向相反,两扭杆之间的夹角根据两相邻颅骨的形状进行选择或设计(扭杆尽量与颅骨贴合),扭杆末端为L型折弯部,两扭杆折弯部朝向相反并与扭力弹簧的中心线相平行。两相邻颅骨的内下表面上设有插槽12(可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制成),扭杆折弯部分别插入插槽12中进行安装固定。
[0024]前囟门3位于左额骨1、右额骨2、左顶骨4和右顶骨5的相邻边中间,后囟门6位于左顶骨4、右顶骨5和枕骨7的相邻边中间;在左额骨1、右额骨2、左顶骨4和右顶骨5与前囟门3的相连边侧面以及左顶骨4、右顶骨5和枕骨7与后囟门6的相邻边侧面均设有囟门安装槽13,囟门安装槽13可直接在颅骨侧边开设,也可在颅骨外加设可调夹片。为减轻颅骨厚度,避免颅骨外露部门有凸起,同时避免前囟门3或后囟门6这类软体材料插入安装时容易损坏,本实施例将囟门安装槽13设置成仅有上槽边的形式,在靠近前囟门3和后囟门6的各个角旁的颅骨内表面,紧贴设有旋转压片14,与囟门安装槽13的上槽边相配合压紧前囟门3或后囟门6。旋转压片14一端铰接安装在颅骨内表面上,另一端呈可转动悬空状。初始状态时旋转压片14转至内侧,放入前囟门3或后囟门6后,将旋转压片14旋转至前囟门3或后囟门6
下方,与颅骨边垂直,将前囟门3或后囟门6压紧在囟门安装槽13的上槽边上。本实施例在靠近前囟门3或后囟门6的4个角上均设有旋转压片14,确保前囟门3或后囟门6不会脱落。
[0025]各颅骨、前囟门3及后囟门6连接安装后,可在颅内腔填充棉花、海绵或塑料粒等填充物,以调节重量,提高仿真度。
[0026]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真胎儿教具的头颅结构,所述头颅包括左额骨、右额骨、前囟门、左顶骨、右顶骨、后囟门、枕骨、左颞骨和右颞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额骨、右额骨、左顶骨、右顶骨、枕骨、左颞骨和右颞骨为颅骨,用硬材质制成,分别按各自位置摆放连接,各所述颅骨连接处留有颅缝;所述颅缝内下方设有弹性连接件,分别连接两个相邻所述颅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真胎儿教具的头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件为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两扭杆均设置在螺旋上部切线处,方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仿真胎儿教具的头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弹簧的两扭杆末端均设有L型折弯部,两扭杆的所述折弯部朝向相反并与扭力弹簧的中心线相平行;两相邻所述颅骨的内下表面上设有插槽,所述扭力弹簧的扭杆折弯部分别插入所述插槽中进行安装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真胎儿教具的头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囟门和后囟门采用硅胶材料制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危祝平郑智嘉周清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龙岩卫生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