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杰专利>正文

一种混凝土多孔砖浇注成型加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77126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多孔砖浇注成型加工系统,包括支架板、传送机构、模具、孔距调节机构和升降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孔距调节机构可直接将多孔砖模具内的一号矩形柱进行调节,从而使得多孔砖之间的孔距进行调节,避免了对多孔砖模具的更换,简化了孔距调节的流程,同时方便了操作人员对多孔砖孔距的调节,同时采用的模具时盒盖与模型盒分离状态,使得多孔砖在脱模时盒盖先脱离多孔砖然后再推动模具盒脱离多孔砖,避免直接推动未定型的多孔砖脱离模具产生变形的现象,使得多孔砖的生产质量提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多孔砖浇注成型加工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多孔砖浇注成型
,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多孔砖浇注成型加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多孔砖具有生产能耗低、节土利废、施工方便和体轻、强度高、保温效果好、耐久、收缩变形小、外观规整等特点,根据生产材料,多孔砖可分为以下几种常见的类型,其中烧结的有黏土多孔砖、煤矸石多孔砖、页岩多孔砖、粉煤灰多孔砖,非烧结的有混凝土多孔砖等,其中混凝土多孔砖是以水泥为胶结材料,与砂、石(轻集料)等经加水搅拌、成型和养护而制成的具有多孔的的混凝土制品,是继普通与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之后又一个墙体材料新品种,替代烧结粘土砖的理想材料,但在混凝土多孔砖浇注成型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
[0003]1、常见的多孔砖制作模具中的孔距大小是不可调节的,导致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孔距大小不同时,需要将模具拆卸下之后进行更换,这样使得多孔砖需要不同孔距时的操作较为繁琐,同时操作人员操作过程中较为麻烦;
[0004]2、在对多孔砖浇注成型之后,需要将多孔砖进行脱模,传统的脱模方式是通过外力将多孔砖推出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多孔砖浇注成型加工系统,包括支架板(1)、传送机构(2)、模具(3)、孔距调节机构(4)和升降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板(1)的前后对称排布,支架板(1)之间安装有传送机构(2),传送机构(2)上设有模具(3),模具(3)内设有孔距调节机构(4),孔距调节机构(4)上设置有升降机构(5);所述的传送机构(2)包括转动轴(20)、带动链轮(21)、链板(22)、转轴(23)、不完全链轮(24)和电动机(25),所述的支架板(1)之间通过轴承安装有转动轴(20),转动轴(20)上前后套设有带动链轮(21),带动链轮(21)之间通过链板(22)传动连接,链板(22)位于水平板(30)与模型盒(31)之间,支架板(1)之间安装有转轴(23),转轴(23)上前后对称套设有不完全链轮(24),转轴(23)穿设支架板(1),支架板(1)上通过机架安装有电动机(25),电动机(25)的输出端与转轴(23)相连接,通过电动机(25)带动转轴(23)进行转动;所述的模具(3)包括水平板(30)、模型盒(31)、回形板(32)、限位板(33)、盒盖(34)、回形阶梯槽(35)、复位弹簧(36)、滑动槽(37)、矩形凹槽(38)、一号矩形柱(39)、二号矩形柱(3a)、T型槽(3b)、滑动板(3c)、T型板(3d)和连接板(3e),所述的支架板(1)之间安装有水平板(30),水平板(30)上方设置有模型盒(31),模型盒(31)为回形结构,模型盒(31)的上端面安装有回形板(32),回形板(32)的上端面安装有限位板(33),限位板(33)为回形结构,模型盒(31)上设置有盒盖(34),盒盖(34)的下端面开设有回形阶梯槽(35),回形阶梯槽(35)通过复位弹簧(36)与限位板(33)相连接,盒盖(34)的下端面开设有滑动槽(37),滑动槽(37)为矩阵排布,滑动槽(37)上开设有矩形凹槽(38),矩形凹槽(38)与滑动槽(37)连通,滑动槽(37)的下方设有一号矩形柱(39),盒盖(34)的下端面中部前后对称安装有二号矩形柱(3a),一号矩形柱(39)的上端面安装有滑动板(3c),滑动板(3c)贯穿滑动槽(37)位于矩形凹槽(38)内,矩形凹槽(38)上开设有T型槽(3b),T型槽(3b)与滑动槽(37)位置一一对应,滑动板(3c)上安装有T型板(3d),T型板(3d)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T型槽(3b)相连接,前后滑动板(3c)之间通过连接板(3e)相连接;所述的孔距调节机构(4)包括支撑块(40)、移动板(41)、齿条(42)、矩形通槽(43)、带动轴(44)、不完全齿轮(45)、皮带(46)、齿轮轴(47)、锥齿轮(48)和转动杆(49),所述的矩形凹槽(38)内安装有支撑块(40),支撑块(40)矩阵排布,左右连接板(3e)上均安装有移动板(41),移动板(41)前后对称排布,移动板(41)的下端开设有滑槽,滑槽与支撑块(40)之间通过滑配合的方式相连接,左右两个连接板(3e)上均开设有矩形通槽(43),矩形通槽(43)位置与移动板(41)相对应,移动板(41)的相背面均安装有齿条(42),矩形凹槽(38)内通过轴承前后对称安装有带动轴(44),带动轴(44)位于移动板(41)的两侧,带动轴(4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杰梁俊
申请(专利权)人:邓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