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A1钛板的免退火再结晶热轧工艺及TA1钛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7093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TA1钛板的免退火再结晶热轧工艺及TA1钛板,属于材料热处理工艺技术领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轧制后组织未完全再结晶以及退火再结晶处理后硬度降低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热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对TA1铸坯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为980~1050℃;对预热后的TA1铸坯进行热轧,开轧温度为950~980℃,终轧温度为850℃以上,得到TA1钛板;TA1钛板不再进行再结晶退火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TA1钛板的免退火再结晶热轧工艺及TA1钛板可用于钛材结构件。结晶热轧工艺及TA1钛板可用于钛材结构件。结晶热轧工艺及TA1钛板可用于钛材结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A1钛板的免退火再结晶热轧工艺及TA1钛板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热处理工艺
,具体涉及一种TA1钛板的免退火再结晶热轧工艺及TA1钛板。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TA1钛板热轧工艺如下:坯料加热温度为830~930℃,开轧温度为780~900℃,终轧温度为600~750℃,热轧后卷取成卷,卷取冷却后取样进行硬度测试,测得硬度为230~250HV0.01,组织仍以未再结晶显微组织为主,参见图1。
[0003]在上述热轧生产过程中,由于开轧温度低,轧制过程中无法实现充分的动态再结晶和静态再结晶,导致热轧后钛板存在较多的未再结晶的纤维组织,因此,需要热轧后需要进行充分的退火再结晶处理。
[0004]通常地,退火再结晶处理如下:热轧后钛板在620~720℃保温5~10h,得到退火再结晶组织,参见图2,对退火后钛板进行硬度测试,测得硬度为170~190HV0.01。由此可见,热轧后的钛板经过退火再结晶处理后,硬度显著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分析,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TA1钛板的免退火再结晶热轧工艺及TA1钛板,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轧制后组织未完全再结晶以及退火再结晶处理后硬度降低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TA1钛板的免退火再结晶热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8]对TA1铸坯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为980~1050℃;
[0009]对预热后的TA1铸坯进行热轧,开轧温度为950~980℃,终轧温度为850℃以上,得到TA1钛板;
[0010]TA1钛板不再进行再结晶退火工艺。
[0011]进一步地,预热温度为1000~1050℃(例如,1000℃、1010℃、1020℃、1030℃、1040℃或1050℃),开轧温度为960~980℃(例如,960℃、965℃、968℃、972℃、977℃或980℃),终轧温度为900~950℃(例如,900℃、910℃、918℃、929℃、944℃或950℃)。
[0012]进一步地,热轧的道次为4~8道次(例如,5道次)。
[0013]进一步地,上述热轧的每道次下压率为5~60%。
[0014]进一步地,最后一道次的下压率控制在5~35%。
[0015]进一步地,从前至后,除最后一道次以外,每道次的下压率逐渐减小。
[0016]进一步地,第一道次的下压率为第二道次下压率的1.5~3倍。
[0017]进一步地,上述TA1钛板的免退火再结晶热轧工艺中,热轧的道次为4道次,分别为第一道次、第二道次、第三道次、第四道次和第五道次,第一道次的下压率为45~52%,第二道次的下压率为25~28%,第三道次的下压率为18~22%,第四道次的下压率为30~35%。
[0018]或者,上述TA1钛板的免退火再结晶热轧工艺中,热轧的道次为5道次,分别为第一道次、第二道次、第三道次、第四道次和第五道次,第一道次的下压率为45~52%,第二道次的下压率为25~28%,第三道次的下压率为18~22%,第四道次的下压率为14~16%,第五道次的下压率为15~18%。
[0019]或者,上述TA1钛板的免退火再结晶热轧工艺中,热轧的道次为6道次,分别为第一道次、第二道次、第三道次、第四道次、第五道次和第六道次,第一道次的下压率为45~52%,第二道次的下压率为25~28%,第三道次的下压率为18~22%,第四道次的下压率为14~16%,第五道次的下压率为12~13%,第六道次的下压率为6~10%。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免退火再结晶的TA1钛板,采用上述TA1钛板的免退火再结晶热轧工艺制得。
[0021]进一步地,上述免退火再结晶的TA1钛板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Fe 0.016~0.063、C 0.0072~0.0074、H 0.0010~0.0015、N 0.05~0.18和O 0.04~0.05,余量为Ti。
[0022]进一步地,上述免退火再结晶的TA1钛板的厚度为9~11mm。
[0023]进一步地,上述免退火再结晶的TA1钛板的硬度为230~250HV0.01。
[0024]进一步地,免退火再结晶的TA1钛板的屈服强度360~450MPa(例如,360MPa、385MPa、408MPa、435MPa或450MPa),抗拉强度为500~550MPa(例如,500MPa、512MPa、530MPa、545MPa或550MPa),延伸率为9.0~9.8%(例如,9.0%、9.2%、9.5%、9.7%或9.8%)。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0026]a)本专利技术提供的TA1钛板的免退火再结晶热轧工艺大大提高了TA1铸坯的预热温度、开轧温度和终轧温度,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TA1钛板的免退火再结晶热轧工艺对TA1钛板进行热轧,在热轧过程中,能够基本上保证TA1钛板发生完全再结晶,热轧后的TA1钛板无需再进行退火再结晶处理,从而能够大大提高TA1钛板的工业生产效率。同时,上述免退火再结晶热轧工艺中,开轧温度和终轧温度均较高,从而能够有效减少热轧道次,进而提高热轧效率,缩短热轧工艺流程。
[0027]b)由于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TA1钛板的免退火再结晶热轧工艺制得的TA1钛板不再进行退火再结晶处理,不会对TA1钛板的硬度造成影响,从而能够保证采用上述免退火再结晶热轧工艺制得的免预热热轧态TA1钛板的硬度与采用常规退火再结晶热轧工艺所获得的热轧态TA1钛板的硬度保持同一水平。
[0028]c)本专利技术提供的TA1钛板的免退火再结晶热轧工艺,当热轧温度(预热温度、开轧温度和终轧温度)较低时,需要更高的热轧的每道次压下率才能促进再结晶形核,再结晶形核驱动力为形变储能,随着温度逐渐降低,再结晶形核难度增大,但是,通过提高热轧的每道次压下率增加形变储能可增大再结晶驱动力,能够促进再结晶形核。本专利技术的TA1钛板的免退火再结晶热轧工艺,在有效升高热轧温度(预热温度、开轧温度和终轧温度)的基础上,对热轧的每道次下压率进行适当调整,从而能够进一步促进TA1钛板的免退火再结晶。
[0029]d)本专利技术提供的TA1钛板的免退火再结晶热轧工艺,最后一道次的下压率过小,不利于TA1钛板的免退火再结晶,最后一道次的下压率过大,对TA1钛板的免退火再结晶的再结晶率影响不大,而且会导致热轧成本升高,不利于工业化生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TA1钛板的
免退火再结晶热轧工艺,采取减小每道次压下率,能够降低轧制变形速度,有利于提高TA1钛板的再结晶比例。
[0030]e)本专利技术提供的TA1钛板的免退火再结晶热轧工艺,通过第一道次大比例的下压率能够在热轧的初期就能够有效破坏TA1钛板铸坯的微观组织,从而更加有利于后期的再结晶。
[0031]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的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A1钛板的免退火再结晶热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对TA1铸坯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为980~1050℃;对预热后的TA1铸坯进行热轧,开轧温度为950~980℃,终轧温度为850℃以上,得到TA1钛板;TA1钛板不再进行再结晶退火工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A1钛板的免退火再结晶热轧工艺,其特征在于,预热温度为1000~1050℃,开轧温度为960~980℃,终轧温度为900~95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A1钛板的免退火再结晶热轧工艺,其特征在于,热轧的道次为4~8道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A1钛板的免退火再结晶热轧工艺,其特征在于,每道次下压率为5~6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TA1钛板的免退火再结晶热轧工艺,其特征在于,最后一道次的下压率控制在7~5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岩雍岐龙孙新军梁小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先进钢铁材料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