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场航班动态协同排序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民航空中交通管理
,具体涉及一种离场航班动态协同排序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态势下,航空事业快速发展,民航主要运输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空中交通需求的持续增长与可用空域和机场资源的长期受限,给空中交通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目前,民航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在繁忙机场新建跑道、更新管制运行设备。但单纯依靠此方法来提高机场和终端区运行容量会受到多种因素(如时间、资金)的制约,已不能作为当前提高交通流量的有效措施。因此,如何有效地优化和调度时空资源,最大化地发挥现有机场基础设施的潜能,成为空中交通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在跑道系统中对航班进行离场排序优化是该领域的典型问题。
[0003]为构建管制辅助决策系统,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离场航班排序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获得了较多的成果。但早期的研究中无论是动态规划方法,还是元启发式方法采取的均是静态排序策略。由于离场航班运行过程是一个动态连续过程,需要建立动态排序模型,航班动态排序模型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场航班动态协同排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针对机场不同的交通状态,分别建立离场航班协同排序模型;步骤2:通过动态方法获取待排序时段的待排序离场航班列表;并判断待排序时段机场交通状态;步骤3:将步骤2获取的待排序离场航班列表输入待排序时段机场交通状态对应的离场航班协同排序模型,求解离场航班协同排序模型,得到航班排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场航班动态协同排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交通状态为拥挤,即|F
i,N
|≥C时,离场航班协同排序模型的目标函数为|≥C时,离场航班协同排序模型的目标函数为|≥C时,离场航班协同排序模型的目标函数为|≥C时,离场航班协同排序模型的目标函数为式中:F
i,N
为排序时段i所有非受控离场航班集合;C为机场交通容量;A
i
为排序时段i所有离场航班涉及的航空公司集合;为排序时段i航空公司j所有离场航班的总延误时间;为排序时段i非受控离场航班n的优化起飞时间;为0
‑
1离散变量,当排序时段i非受控离场航班n为放行正常航班时,否则为0;约束条件为:约束条件为:m∈F
ii
m∈F
iiiiii
式中:F
i
为排序时段i所有离场航班集合;T
li,opt
和分别为排序时段i离场航班l和离场航班m的优化起飞时间;为前后起飞离场的航班l和航班m之间应满足的非雷达间隔的尾流间隔要求;为0
‑
1离散变量,1表示排序时段i离场航班l的优化起飞时间早于离场
航班m的优化起飞时间,反之为0;S
i,rwy
为排序时段i前后起飞离场的航班应满足的跑道运行间隔要求;D
i
为排序时段i所有离场航班涉及的航班流向集合;为排序时段i航班流向f所有离场航班集合;和为排序时段i航班流向f的离场航班x和y的优化起飞时间;为排序时段i航班流向f连续放行的航空器应满足的放行间隔要求;为0
‑
1离散变量,1表示排序时段i航班流向f的离场航班x的优化起飞时间早于离场航班y的优化起飞时间,反之为0;F
i,C
为排序时段i所有受控离场航班集合;为排序时段i非受控离场航班n的EOBT;为排序时段i非受控离场航班n滑行到达离场跑道的最短滑行时间,该时间小于规定的机场地面滑行时间;γ为非受控离场航班可接受的最大延误时间集合;为排序时段i非受控离场航班n的计划关舱门时间;X
std
为规定的机场地面滑行时间;为排序时段i非受控离场航班n的优先级类型;为排序时段i受控离场航班c的优化起飞时间;为排序时段i受控离场航班c的CTOT;和Δ分别为受控离场航班的CTOT时隙容差下界集合和上界集合;为排序时段i受控离场航班c的CTOT时隙容差类别;所述交通状态为非拥挤,即|F
i,N
|<C时,离场航班协同排序模型的目标函数为:,离场航班协同排序模型的目标函数为:maxθ
i
式中:为排序时段i非受控离场航班n的计划起飞次序;为排序时段i非受控离场航班n的优化起飞次序;θ
i
为排序时段i航空公司延误公平性评价指标;约束条件为:约束条件为:m∈F
ii
m∈F
iiiii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灏,刘继新,王志伟,杨宋瑞雪,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