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抗烧蚀镀铬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6736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磨抗烧蚀镀铬层,包括身管基体和镀覆在身管基体内表面的电镀层,电镀层包括乳白铬层、多层过渡铬层和多层硬铬层,所述乳白铬层为电镀层的底层,与身管基体内表面贴合,乳白铬层与硬铬层之间设置过渡铬层,相邻两层硬铬层之间也设置过渡铬层,乳白铬层、过渡铬层、硬铬层、过渡铬层、硬铬层依次逐层电镀于所述身管基体的内表面上,过渡铬层和硬铬层的层数根据身管基体所需铬层总厚度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铬层与基体具备较好的结合力,镀多层铬大幅提升了铬层的耐磨抗烧蚀性能,提升了身管的使用寿命。提升了身管的使用寿命。提升了身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抗烧蚀镀铬层


[0001]本技术涉及电镀
,具体为一种耐磨抗烧蚀镀铬层。

技术介绍

[0002]身管的工况极为恶劣,需承受瞬间3000℃高温、超过300MPa的高压和2马赫以上的气流高速冲刷环境中,其内壁需要具备极高的耐磨损、抗烧蚀性能,普通的金属材料均难以满足该工况要求,通常需要在身管内壁表面电镀一层金属铬。
[0003]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镀硬铬技术对身管内表面进行强化处理。但是,普通的镀硬铬技术会使镀铬层残余应力较大,微裂纹较多,甚至有大量的贯穿性裂纹,实弹射击过程中铬层容易皲裂,甚至崩缺剥落,加速了高温燃气的冲刷、烧蚀和磨损作用,大幅降低身管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耐磨抗烧蚀镀铬层,通过研究和试验验证,采用镀多层铬工艺是提升镀铬层耐磨损和抗烧蚀非常有效的技术方法。
[0005]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耐磨抗烧蚀镀铬层,包括身管基体和镀覆在身管基体内表面的电镀层,所述电镀层包括乳白铬层、多层过渡铬层和多层硬铬层,所述乳白铬层为电镀层的底层,与身管基体内表面贴合,乳白铬层与硬铬层之间设置过渡铬层,相邻两层硬铬层之间也设置过渡铬层,所述乳白铬层、过渡铬层、硬铬层、过渡铬层、硬铬层依次逐层电镀于所述身管基体的内表面上,所述过渡铬层和硬铬层的层数根据身管基体所需铬层总厚度设置。
[0006]进一步的,所述乳白铬层的厚度为0.005mm~0.02mm。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过渡铬层的厚度为0.002mm~0.005mm。
[0008]进一步的,所述硬铬层的厚度为0.03mm~0.05mm。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0]1.本技术利用了乳白铬几乎没有微裂纹、质地柔软的特性,使得铬层与基体具备较好的结合力。
[0011]2.在硬铬层之间设置过渡铬铬层防止硬铬层微裂纹的进一步扩展,减小了铬层残余应力。
[0012]3.通过依次逐层电镀乳白铬、过渡铬、硬铬、过渡铬、硬铬,大幅提升了铬层的耐磨抗烧蚀性能,提升了身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镀铬层的结构分布示意图;
[0014]附图中:1

身管基体,2

乳白铬层,3

第一层过渡铬层,4

第一硬铬层,5

第二过渡铬层,6

第二硬铬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6]如图1所示的一种耐磨抗烧蚀镀铬层,包括身管基体1和镀覆在身管基体内表面的电镀层,所述电镀层包括乳白铬层2、第一层过渡铬层3和第一层硬铬层4、第二层过渡铬层5和第二层硬铬层6,所述乳白铬层2为电镀层的底层,与身管基体1内表面贴合,乳白铬层2与第一硬铬层4之间设置第一过渡铬层3,相邻两层硬铬层之间也设置过渡铬层,所述乳白铬层2、第一过渡铬层3、第一硬铬层4、第二过渡铬层5、第二硬铬层6依次逐层电镀于所述身管基体1的内表面上,根据身管基体所需铬层总厚度要求,可以设置多层过渡铬层和多层硬铬层,可有效避免硬铬层微裂纹进一步扩展和残余应力的增大。
[0017]本技术中,所述乳白铬层通过以下方法获得:在低电流密度20A/dm2~25A/dm2和高槽液温度65℃~75℃下电镀沉积0.005mm~0.02mm厚的呈乳白色的质地柔软的铬层。
[0018]所述第一过渡铬层通过以下方法获得:在底层乳白铬层电流密度20A/dm2~25A/dm2和槽液温度65℃~75℃基础上和一定的时间内,逐渐将电流密度提升至30A/dm2~40A/dm2,同步降低槽液温度至55℃~62℃,电镀沉积一层厚度为0.002mm~0.005mm的介于乳白铬和硬铬之间的过渡铬。
[0019]所述第一硬铬层通过以下方法获得:在电流密度为30A/dm2~40A/dm2,槽液温度为55℃~62℃的条件下电镀沉积一层厚度为0.03mm~0.05mm的硬铬。
[0020]所述第二过渡铬层通过以下方法获得:在电镀第一层硬铬层结束时的槽液温度下,采用约70%镀硬铬的电流密度反镀40s~60s后,采用约1.5倍镀硬铬电流密度进行正向电冲2min~5min,然后将电流密度恢复为20A/dm2以上的低电流密度进行电镀,并逐步升高电流密度至镀硬铬的电流密度,在这段时间内电镀沉积出一层厚度为0.002~0.005mm的介于乳白铬和硬铬之间的过渡铬。
[0021]所述第二层硬铬层的获得方法与第一层硬铬层基本一致。
[0022]本技术利用了乳白铬几乎没有微裂纹、质地柔软的特性,使得铬层与基体具备较好的结合力。在硬铬层之间设置了过渡铬层防止硬铬层微裂纹的进一步扩展,以及减小了铬层残余应力,通过依次镀乳白铬、过渡铬、硬铬、过渡铬、硬铬,大幅提升了铬层的耐磨抗烧蚀性能,提升了身管的使用寿命。
[002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抗烧蚀镀铬层,其特征在于:包括身管基体和镀覆在身管基体内表面的电镀层,所述电镀层包括乳白铬层、多层过渡铬层和多层硬铬层,所述乳白铬层为电镀层的底层,与身管基体内表面贴合,乳白铬层与硬铬层之间设置过渡铬层,相邻两层硬铬层之间也设置过渡铬层,所述乳白铬层、过渡铬层、硬铬层、过渡铬层、硬铬层依次逐层电镀于所述身管基体的内表面上,所述过渡铬层和硬铬层的层数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必良向家云喻翔刘兵鲁贤高李洪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