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立床的床板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6052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起立床的床板总成,包括床头板、床中板和床尾板,床中板和床尾板相邻的一端均转动连接在起立床的床架上,床中板远离床尾板的一端与床头板转动连接,床尾板上固定连接有衬板,床头板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和衬板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臂,连接臂与床中板平行;床中板外接有第一驱动机构,床尾板外接有第二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带动床中板绕床架转动,第二驱动机构带动床尾板绕床架转动。本方案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驱动机构直接安装在床头板和床中板之间存在的驱动机构容易损坏和使得床板总成安全性降低的问题。总成安全性降低的问题。总成安全性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起立床的床板总成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是起立床的床板总成。

技术介绍

[0002]电动起立床,主要治疗瘫痪病人(包括截瘫、偏瘫和四肢瘫)由于体能减弱,瘫痪肢体主动运动不足和肌张力异常而长期卧床,从而引起全身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和体位性低血压等多种并发症,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站立康复训练,足内外翻患者踝关节康复训练,脊柱神经损伤患者站立康复训练。
[0003]起立床能够通过床头板、床中板和床尾板的位置变化让患者保持坐立、站立(包括带有角度的倾斜站立)或平躺的姿势,通过不同姿势下的训练可以帮助病人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维持脊柱、骨盆及下肢的应力负荷,是促进病人功能恢复的有效手段;可改善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血液循环,增强下肢肌肉的力量防止肌肉的萎缩以及长期卧床引起的压疮等,同时对患者的神经系统起刺激的作用,恢复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为接下来的步态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0004]现有技术中,三个床板(床头板、床中板和床尾板)依次转动连接,并通过不同的驱动机构带动对应的床板转动,以使得所有床板组成的床板总成在起立床上形成站立、坐立或平躺的姿势,然而也正是因为床板总成需要保持不同的姿势,三个床板需要变换不同的角度,尤其床头板的运动幅度最大,为了使得床头板能够满足起立床的要求,一般在床头板和床中板之间连接驱动机构,如使用电动推杆,该电动推杆一端固定在床中板上,电动推杆的另一端连接在床头板上,驱动机构启动后,带动床头板绕床中板转动,然而这种方式,一方面因床板需要根据需求变换位置,驱动机构也就势必需要跟随一起进行位置变化,且起立床的床尾板上一般安装有振动台,振动台启动后,床板总成整体都会感受到振动,使得驱动机构在位置不断变化和受到振动后,驱动机构容易损坏,导致无法完成起立床的不同姿势变化的问题。另一方面,驱动机构上一般都连接有带电的零部件,而驱动机构又直接安装在床头板和床中板上,使得整个床板总成的安全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意在提供起立床的床板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驱动机构直接安装在床头板和床中板之间存在的驱动机构容易损坏和使得床板总成安全性降低的问题。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础方案如下:
[0007]起立床的床板总成,包括床头板、床中板和床尾板,床中板和床尾板相邻的一端均转动连接在起立床的床架上,床中板远离床尾板的一端与床头板转动连接,床尾板上固定连接有衬板,床头板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和衬板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臂,连接臂与床中板平行;床中板外接有第一驱动机构,床尾板外接有第二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带动床中板绕床架转动,第二驱动机构带动床尾板绕床架转动。
[0008]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0009]采用本方案时,床中板和床尾板的转动均通过对应的驱动机构带动(也即床中板外接的第一驱动机构和床尾板外接的第二驱动机构),而床头板在起立床的不同姿势时,始终通过衬板、连接板、连接臂、床中板的配合形成一个平行四杆结构,以使得床头板的动作随着形成的平行四杆结构而保持与床尾板平行的状态,当床尾板处于竖立状态时,床头板也处于竖立状态,若此时床中板为水平状态,则床板总成形成的姿势为起立床的坐立姿势;若此时床中板的姿势也为竖立的状态,则床板总成形成的姿势为起立床的站立姿势;若床尾板处于水平状态,则床头板也随之处于水平状态,当床中板也处于水平状态时,则床板总成形成的姿势为起立床的平躺姿势。
[0010]由以上床板总成的动作分析可知,整个床板总成并未像现有技术中一样给予床中板和床头板之间安装单独的一个驱动机构以实现床头板的转动,而是利用衬板、连接板和连接臂等的配合来借助床尾板转动的力量实现床头板的转动,整个床头板转动的过程并未安装带电的驱动机构,故而本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安全性得以保障。此外,也相比于现有技术节省了一个驱动机构,既避免了带动床头板转动的驱动机构在起立床多次使用后存在的损坏的问题,又降低了床板总成的成本,还使得床板总成的整体性更强,动作更加连贯。
[0011]进一步,所述床尾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轴转动连接在床架上,床中板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轴上。
[0012]有益效果:采用本方案时,通过第一连接轴使得床尾板和床中板同轴转动连接在床架上,在床板总成装配时,可以先将整个床板总成装配完成后,再安装到起立床的床架上,既使得床板总成的整体性更好,又便于床板总成在起立床上的安装。
[0013]进一步,所述床中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轴,连接板固定连接在床头板上,连接板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轴上。
[0014]有益效果:通过第二连接轴的设置,以方便连接板在随连接臂的带动后,能够使得床头板绕着第二连接轴转动,方便床头板的转动。
[0015]进一步,所述床头板、床中板和床尾板的两个侧边上均安装有扶手管,两侧的扶手管之间能够安装绑带。
[0016]有益效果:通过扶手管和绑带的设置能够将患者紧贴在床板总成上,避免患者自身无法控制躯体而脱离起立床的问题,故而本方案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
[0017]进一步,所述床头板的扶手管上固定连接有扶手。
[0018]有益效果:扶手的设置便于患者手部放置。
[0019]进一步,所述床尾板上还设有至少两根绑带管,绑带管位于床尾板的中部,绑带可以绕在绑带管和扶手管上。
[0020]有益效果:床尾板一般用于对患者的脚部形成支撑,本方案中通过绑带管的设置,可以非常方便的分别对患者的两个腿进行分别固定,以增强固定效果,便于通过绑带保持患者的腿部处于站立的状态,辅助患者进行站立。
[0021]进一步,所述床尾板包括连接段和支撑段,连接段和支撑段连接呈L形;连接段转动连接在床架上,支撑段上可拆卸连接有振动台,支撑段为振动台提供直接的向上支撑力。
[0022]有益效果:采用本方案时,通过对床尾板的结构设计,使得振动台是直接固定安装在床尾板的支撑段的,相比于现有技术还要借助辅助件进行振动台的安装方式,本方案对振动台的直接支撑更加稳定,缓解了振动台长期振动后使得振动台与床尾板连接强度变差
的问题。
[0023]进一步,所述衬板和连接段一体成型。
[0024]有益效果:一体成型有利于提高床尾板的整体强度。
[0025]进一步,所述床尾板的连接段上可拆卸连接有床尾垫。
[0026]有益效果:床尾垫有利于提高起立床的舒适感。
[0027]进一步,所述连接段上设有卡槽,床尾垫位于卡槽上。
[0028]有益效果:因起立床既能保持坐立,也能保持平躺还能保持站立的姿势,卡槽的存在一方面方便床尾垫的定位安装,另一方面也通过卡槽形成对床尾垫的支撑,增强床尾垫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安装在起立床上后的三维图;
[003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在保持座立时的三维图;
[003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在保持座立时在另一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起立床的床板总成,包括床头板、床中板和床尾板,床中板和床尾板相邻的一端均转动连接在起立床的床架上,床中板远离床尾板的一端与床头板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床尾板上固定连接有衬板,床头板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和衬板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臂,连接臂与床中板平行;床中板外接有第一驱动机构,床尾板外接有第二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带动床中板绕床架转动,第二驱动机构带动床尾板绕床架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立床的床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尾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轴转动连接在床架上,床中板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轴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立床的床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中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轴,连接板固定连接在床头板上,连接板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轴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立床的床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头板、床中板和床尾板的两个侧边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虹孝白定群吴基玉胡荣海张天喜李刚韩培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优乃特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