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伯特专利>正文

电子电路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5955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使换流器与中间回路电容器电接触的连接组件,包括载体基底(5)和汇流排对(15、25),其中第一汇流排(15)的第一联接区域(16)在第一方向(R1)上平面平行于第一导体面(10)延伸,并且第一联接区域(16)沿着第一方向(R1)在连接区域(12)处与第一导体面(10)导电地连接,其中第二汇流排(25)的第二联接区域(26)在第一方向(R1)上平面平行于第二导体面(20)延伸,并且第二联接区域(26)沿着第一方向(R1)在第二连接区域(26)处与第二导体面(20)导电地连接,其中在第二汇流排(25)中在接片区域(11)的区域中构造有凹部(29),从而使得第二汇流排(25)在该区域中与接片区域(11)间隔开并且由此电绝缘。间隔开并且由此电绝缘。间隔开并且由此电绝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电路单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独立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特征的、一种电子电路单元、尤其是一种用作用于电机的换流器(Inverter)或者用作转换器(Konverter)的电路单元。

技术介绍

[0002]在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辆中,采用如下换流器结构和转换器结构,该换流器结构和转换器结构具有由例如构造在功率模块中的中间回路电容器和半桥组成的换向回路。例如为了运行电机而使用如下换流器,该换流器为电机提供相电流。换流器和转换器包括例如功率模块和至少一个中间回路电容器,该中间回路电容器短时地提供电能。功率模块可以包括例如具有印制导线的载体基底(Tr
ä
gersubstrat),在该载体基底上布置有例如功率半导体,这些功率半导体与载体基底一起形成电子构件组。已知的是,中间电路电容器的联接触头与功率模块导电地连接。为此,将从功率模块中引出的、电接触电子构件组的接触元件与中间电路电容器的、例如构造为汇流排(Stromschiene)的联接触头连接起来。
[0003]US 2007 0109715 A1说明了这种与功率模块导电地连接的中间回路电容器。
[0004]由于高电流,载流元件必须具有相应小的电阻,进而具有大的横截面,通过所述载流元件使电构件和/或电子构件彼此连接。通过开关过程的重复出现,由于交变电流而出现与频率相关的高损耗功率。已知的是,通过平面的且平行的电流引导以及通过在相反的电流方向时引起的在电流层(Stromlage)之间的磁性的相互作用,得到由开关过程引起的电感的明显减小并且由此得到明显减小的损耗功率。因此,电流在这种组件中经由例如从中间回路电容器出发并且也被称为汇流条(Busbars)的汇流排引导。在此,例如分别将具有相反的电流方向的两个汇流排、即馈送导体和返回导体直接叠置地并且以小的间距彼此平行地引导。
[0005]在不同的电构件和/或电子构件之间的连接、像比如在功率模块和中间回路电容器之间的连接的情况下,为了建立安全和牢固的连接,中断所述汇流排在建立所述连接的区域中的平行的且相互叠置的引导。汇流排的相互叠置的引导的中断在电构件和/或电子构件的连接的区域中导致增加的电感,并且因此在组件中导致伴随而至的增加的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使换流器与中间回路电容器电接触的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包括载体基底和汇流排对,其中在载体基底上构造有至少一个第一导体面和两个与第一导体面电绝缘的第二导体面,其中两个第二导体面在第一方向上并排地构造在载体基底上,其中第一导体面的接片区域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穿过两个第二导体面之间,其中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地布置,其中第一导体面的连接区域与第一导体面的接片区域联接,其中连接区域在第一方向上具有连接宽度,并且接片区域在第一方向上具有接片宽度,其中连接宽度大于接片宽度,其中汇流排对包括具有第一联接区域的第一汇流排和具有第二联接区域的第二汇流排,其中第一汇流排的第一联接区域在第一方向上平面平行于第一导
体面延伸,并且第一联接区域沿着第一方向在连接区域处与第一导体面导电地连接,其中,第二汇流排的第二联接区域在第一方向上平面平行于第二导体面延伸,并且第二联接区域沿着第一方向在第二连接区域处与第二导体面导电地连接,其中在第二汇流排中在接片区域的区域中构造有凹部,从而使得第二汇流排在该区域中与所述接片区域间隔开并且由此电绝缘。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组件具有有利低的电感。汇流排也可以在所述汇流排与载体基底连接的区域中以小的间距平面地叠置地布置。汇流排的线路横截面朝载体基底的减小有利地被最小化并且在具有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的连接组件中必须被相对较少地予以减小,由此可以确保汇流排与载体基底的特别低欧姆的连接。在该连接组件中,两个汇流排的电流引导区域也在汇流排朝载体基底伸展(zulaufen)的区域中紧密地叠置,由此这些区域特别低电感地构造。第一导体面也被第二汇流排覆盖。因此,有利地降低了连接组件的总电感。
[0008]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组件可以有利地良好地且简单地制造并且特别是对公差不敏感的。
[0009]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有利的设计方案和改进方案通过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的特征来实现。
[0010]根据一个有利的实施例规定,两个第二导体面在第一方向上在一个宽度上延伸,其中,该宽度基本上等于第一导体面的连接区域的连接宽度。在载体基底上如此构造的面可以由构造有基本上相同宽度的汇流排在类似宽的范围上沿着第一方向与导体面接触。因此,有利地形成一种低电感的连接组件。
[0011]根据一个有利的实施例规定,接片宽度小于连接宽度的30%、优选小于其20%、特别优选小于其10%。因此,尽管在第二导体面之间的第一导体面的接片区域,两个第二导体面仍然能够有利地彼此靠近地布置。因此,第二汇流排中的跨接第一导体面的凹部可以有利地构造得小。因此,第二汇流排沿着第一方向与第二导体面导电地接触的区域特别大地构造,并且仅通过第二汇流排中的相对的凹部来予以中断,该凹部跨接第一导体面的接片区域。
[0012]根据一个有利的实施例规定,第一导体面的接片区域与第一导体面的连接区域一起构造成T字形状。因此,产生第一导体面的相比于连接区域而言更狭窄的接片区域。汇流排因此可以在有利宽的区域上沿着第一方向与导体面导电地连接。
[0013]根据一个有利的实施例规定,第一汇流排的第一联接区域布置在第一导体面的连接区域和第二汇流排之间。第二汇流排因此覆盖第一汇流排,直至其在第一联接区域处的端部,在该端部处电流由第一汇流排然后导引到第一导体面中。第一导体面的连接区域也被第二汇流排覆盖。
[0014]根据一个有利的实施例规定,第一汇流排被构造为具有从第一联接区域折弯的第一中间区域和从第一中间区域折弯的第一基部区域的阶梯形,和/或第二汇流排被构造为具有从第二联接区域折弯的第二中间区域和从第二中间区域折弯的第二基部区域的阶梯形。通过汇流排的阶梯形的引导,汇流排可有利地良好地且简单地从其上布置有第一导体面和第二导体面的基底上侧被引导至导体面。汇流排的联接区域可以平面平行于载体基底布置,而基部区域虽然可以平面平行于载体基底,但是在垂直于载体基底的第三方向上与
载体基底间隔开。
[0015]根据一个有利的实施例规定,第一基部区域和第二基部区域彼此平面平行地布置,和/或第一中间区域和第二中间区域彼此平面平行地布置。因此实现了,电流在两个汇流排中尽可能彼此平行地引导。因此,在连接组件中实现了有利地小的电感。
[0016]根据一个有利的实施例规定,在第一汇流排与第二汇流排之间、尤其在第一汇流排的第一基部区域与第二汇流排的第二基部区域之间布置有电绝缘的绝缘元件,该绝缘元件使第一汇流排与第二汇流排电绝缘。
[0017]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子电路单元、尤其是一种用作用于电机的换流器或者用作转换器的电路单元,所述电子电路单元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接触组件。因此,如果该连接组件例如被应用在该换流器的中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使换流器与中间回路电容器电接触的连接组件(2),包括载体基底(5)和汇流排对(15、25),其中,在所述载体基底(5)上构造有至少一个第一导体面(10)和两个与所述第一导体面(10)电绝缘的第二导体面(20),其中,所述两个第二导体面(20)在第一方向(R1)上并排地构造在所述载体基底(5)上,其中,所述第一导体面(10)的接片区域(11)在第二方向(R2)上延伸穿过所述两个第二导体面(20)之间,其中,所述第二方向(R2)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R1)地布置,其中,所述第一导体面(10)的连接区域(12)与所述第一导体面(10)的接片区域(11)联接,其中,所述连接区域(12)在所述第一方向(R1)上具有连接宽度(v)并且所述接片区域(11)在所述第一方向(R1)上具有接片宽度(s),其中,所述连接宽度(v)大于所述接片宽度(s),其中,所述汇流排对(15、25)包括具有第一联接区域(16)的第一汇流排(15)和具有第二联接区域(26)的第二汇流排(25),其中,所述第一汇流排(15)的第一联接区域(16)在所述第一方向(R1)上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一导体面(10)延伸,并且所述第一联接区域(16)沿着所述第一方向(R1)在所述连接区域(12)处与所述第一导体面(10)导电地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汇流排(25)的第二联接区域(26)在所述第一方向(R1)上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二导体面(20)延伸,并且所述第二联接区域(26)沿着所述第一方向(R1)在所述第二连接区域(26)处与所述第二导体面(20)导电地连接,其中在所述第二汇流排(25)中在所述接片区域(11)的区域中构造有凹部(29),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汇流排(25)在该区域中与所述接片区域(11)间隔开并且由此电绝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二导体面(20)在所述第一方向(R1)上在宽度(b)上延伸,其中,所述宽度(b)基本上等于所述第一导体面(10)的连接区域(12)的连接宽度(v)。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组件,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
申请(专利权)人:罗伯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