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米糠多糖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875865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米糠多糖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米糠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米糠纤维浸入水中进行热水浸提和超声浸提,获得第一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固液分离,获得第一固体沉淀和第一上清液,第一上清液干燥得第一米糠多糖;将第一固体沉淀的一部分进行烘干和粉碎后作为碳源发酵培养裂褶菌,获得发酵液,将发酵液固液分离后浓缩成复合酶制剂;用复合酶制剂处理剩余的第一固体沉淀,热水浸提和超声浸提,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二提取液固液分离,获得第二上清液并干燥得第二米糠多糖;将第一米糠多糖和第二米糠多糖合并得到米糠多糖。本发明专利技术以米糠纤维为主要原料进行发酵和酶解制备的米糠多糖,产品得率高,绿色无污染,适用范围广。围广。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米糠多糖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多糖的制备工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米糠多糖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中国稻谷产量达到2.1亿吨,米糠是稻谷脱壳精碾糙米后的主要副产物,稻谷加工过程出糠率在5%左右。米糠多糖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提高免疫等多种生理活性。米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地利用,大部分被用于饲料甚至废弃,提取米糠多糖对于增加稻谷附加值具有现实意义。米糠多糖的主流提取方法是热水浸提法,多次改良后报道了微波协同提取法、高压脉冲提取法、碱性条件浸提方法等,但得率提高并不明显或对环境会造成污染,不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因此,亟需一种得率高且环保的提取方法。
[0003]调味酱是用于协调各类食品的味道,以满足食用者要求的酱状调味品。高盐高油体系下,酱料体系存在油析、分层等问题,工业生产中通常加入稳定剂来进行增稠和乳化稳定,比如变性淀粉、黄原胶等乳化剂。米糠多糖作为食物纤维强化的用途很多,但是没有发现其作为调味酱乳化稳定剂来应用的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米糠多糖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得率高且环保。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方法得到的米糠多糖在提高乳化能力中的应用及活性成分为米糠多糖的乳化剂。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种米糠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将米糠纤维浸入水中进行热水浸提和超声浸提,获得第一提取液;
[0009]将所述第一提取液进行固液分离,获得第一固体沉淀和第一上清液,对第一上清液进行干燥,得第一米糠多糖;
[0010]将第一固体沉淀的一部分进行烘干和粉碎后,作为发酵培养基的碳源发酵培养裂褶菌,获得发酵液,将所述发酵液进行固液分离后浓缩成复合酶制剂;
[0011]用所述复合酶制剂处理剩余的第一固体沉淀,再次进行所述热水浸提和超声浸提,获得第二提取液;
[0012]将所述第二提取液进行固液分离,获得第二上清液,对第二上清液进行干燥,得第二米糠多糖;
[0013]将第一米糠多糖和第二米糠多糖合并得到米糠多糖。
[0014]上述制备方法中,也可以将第一上清液和第二上清液合并后进行干燥得到米糠多糖。
[0015]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米糠纤维与水的质量比(即料液比)为1:8~1:15(例如可以为1:8、1:9、1:10、1:11、1:12、1:13、1:14和1:15以及任意比例间的任意范围)。
[0016]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热水浸提为在pH 3.0,温度为80℃~100℃(例如可以为80℃、85℃、90℃、95℃和100℃以及任意温度间的任意范围)的条件下浸提120min。
[0017]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超声浸提是在温度为70℃~100℃(例如可以为70℃、75℃、80℃、85℃、90℃、95℃和100℃以及任意温度间的任意范围)、超声功率为150W~300W(例如可以为150W、200W、250W、280W和300W以及任意功率间的任意范围)的条件下浸提90min。
[0018]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发酵培养基除了碳源之外还加入了无机盐(所述无机盐的组分及其占发酵培养基的质量体积百分比为0.02%尿素,0.42%(NH4)2SO4,0.2%KH2PO4,0.03%CaCl2,0.03%MgSO4·
H2O,0.2%吐温80,和体积百分比为0.2%微量元素溶液(微量元素溶液的组分及其占微量元素溶液的质量体积百分比为0.5%FeSO4·
7H2O,0.16%MnSO4·
4H2O,0.14%ZnSO4·
7H2O,0.2%CoCl2和余量的水))和余量的水,所述碳源占所述发酵培养基的质量体积百分比为1~10%(即所述碳源的质量/所述发酵培养基的体积
×
100=1~10%)。
[0019]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发酵培养是在温度为30℃、转速为220rpm的培养条件下发酵培养2~10天。本专利技术发酵培养的时间是根据发酵过程中取样测定发酵液酶活(包括葡聚糖酶、木聚糖酶、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阿魏酸酯酶、α-葡糖醛酸酶)和蛋白含量确定的,优选的发酵培养是在温度为30℃、转速为220rpm的培养条件下发酵培养3天。
[0020]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浓缩为浓缩2~10倍,具体为用截留分子量1000~10000Da中空纤维柱浓缩。
[0021]本专利技术中应用iTRAQ蛋白质组分析技术测定复合酶制剂的组成,包含40个家族(GH1、GH2、GH3、GH5、GH6、GH7、GH10、GH11、GH13、GH15、GH16、GH17、GH18、GH25、GH27、GH28、GH30、GH31、GH35、GH37、GH43、GH45、GH47、GH51、GH53、GH55、GH61、GH62、GH71、GH74、GH76、GH79、GH81、GH88、GH92、GH93、GH95、GH105、GH115、GH125)的75个糖苷水解酶蛋白;具体的,该复合酶制剂包含以下活性的一种或多种:内切-β-1,4-葡聚糖酶/纤维素酶(EC3.2.1.4)活性和/或内切-β-1,4-木聚糖酶(EC3.2.1.8)活性和/或β-葡糖苷酶(EC 3.2.1.21)活性和/或β-甘露糖苷酶(EC3.2.1.25)活性和/或葡聚糖β-1,3-葡糖苷酶(EC 3.2.1.58)活性和/或外切-β-1,4-葡聚糖酶/纤维糊精酶(EC 3.2.1.74)活性和/或葡聚糖内切-1,6-β-葡糖苷酶(EC3.2.1.75)活性和/或甘露聚糖内切-β-1,4-甘露糖苷酶(EC 3.2.1.78)活性和/或纤维素β-1,4-纤维二糖苷酶(EC 3.2.1.91)活性和/或木葡聚糖-特异性内切-β-1,4-葡聚糖酶(EC 3.2.1.151)活性和/或内切-β-1,6-半乳聚糖酶(EC 3.2.1.164)活性和/或β-1,3-甘露聚糖酶(EC 3.2.1.-)活性和/或阿拉伯糖基木聚糖-特异性内切-β-1,4-木聚糖酶(EC 3.2.1.-)活性和/或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EC 3.2.1.55)活性和/或阿魏酸酯酶(EC 3.2.1.73)活性和/或α-葡糖醛酸酶(EC 3.2.1.115)活性等。
[0022]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用所述复合酶制剂处理剩余的第一固体沉淀的方法为将剩余的第一固体沉淀加入50mM pH为2.0~9.0的缓冲液(所述缓冲液可以为柠檬酸、醋酸、磷酸、甘氨酸-盐酸缓冲液)进行重悬,再加入复合酶制剂获得酶解体系,加入比例为1%~5%(v/v,即所述复合酶制剂占酶解体系的体积百分比为1%~5%),在40℃~70℃条件下保温酶解处理24h。分别测定复合酶制剂水解葡聚糖底物、木聚糖底物的最适PH值曲线、最适温度曲线和温度稳定性曲线,得到复合酶制剂的催化条件为:水解木聚糖底物的最适pH为5.0,水解葡聚糖底物最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米糠多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米糠纤维浸于水进行热水浸提和超声浸提,获得第一提取液;将所述第一提取液进行固液分离,获得第一固体沉淀和第一上清液,对第一上清液进行干燥,得第一米糠多糖;将第一固体沉淀的一部分进行烘干和粉碎后作为发酵培养基的碳源发酵培养裂褶菌,获得发酵液,将所述发酵液进行固液分离后浓缩成复合酶制剂;用所述复合酶制剂处理剩余的第一固体沉淀,再次进行所述热水浸提和超声浸提,获得第二提取液;将所述第二提取液进行固液分离,获得第二上清液,对第二上清液进行干燥,得第二米糠多糖;将第一米糠多糖和第二米糠多糖合并得到米糠多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还可以将第一上清液和第二上清液合并后进行干燥得到米糠多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浸提为在pH3.0、温度为80℃~100℃的条件下浸提120min;优选的,所述米糠纤维与水的质量比为1:8~1:1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浸提为在温度为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春郭伟群庄绪会陈园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