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炉多管道汇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75629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转炉多管道汇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绞龙外筒本体,所述绞龙外筒本体的表面套设有烟道转筒,所述烟道转筒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与绞龙外筒本体配合使用的支撑杆,所述烟道转筒表面的左侧连通有集烟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绞龙外筒本体、烟道转筒、支撑杆、集烟室、软管、连接管、流量控制机构、排气仓、盖板和接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回转炉不便于对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会浪费大量的热量,不能对余热进行回收后对绞龙外筒进行利用,影响绞龙外筒对物料的加工送料的问题,该回转炉多管道汇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具备便于对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的优点,值得推广。得推广。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转炉多管道汇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余热回收
,尤其涉及一种回转炉多管道汇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煅烧、焙烧或干燥粒状及粉状物料进行加工时,需要使用到回转炉,回转炉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有温度的烟气,需要使用到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现有回转炉不便于对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会浪费大量的热量,不能对余热进行回收后对绞龙外筒进行利用,影响绞龙外筒对物料的加工送料,因此需要一种回转炉多管道汇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来填补无法对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的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回转炉多管道汇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具备便于对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回转炉不便于对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会浪费大量的热量,不能对余热进行回收后对绞龙外筒进行利用,影响绞龙外筒对物料的加工送料的问题。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回转炉多管道汇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绞龙外筒本体,所述绞龙外筒本体的表面套设有烟道转筒,所述烟道转筒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与绞龙外筒本体配合使用的支撑杆,所述烟道转筒表面的左侧连通有集烟室,所述集烟室的表面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远离集烟室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内腔设置有与软管配合使用的流量控制机构,所述连接管远离软管的一侧连通有排气仓,所述排气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盖板。
[000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流量控制机构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表面套设有扇叶,所述固定柱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连接管配合使用的固定轮。
[000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均匀环绕于烟道转筒的内腔,所述软管的数量为六个,且均匀分布于集烟室的表面。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软管的两侧与集烟室和连接管的连接处均通过接头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靠近排气仓的一侧与排气仓的连接处通过法兰进行连通。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盖板靠近排气仓的一侧与排气仓接触,所述盖板的右侧与盖板的连接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固定柱的表面与扇叶的连接处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固定轮靠近连接管内壁的一侧与连接管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1、本技术通过设置绞龙外筒本体、烟道转筒、支撑杆、集烟室、软管、连接管、流量控制机构、排气仓、盖板和接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回转炉不便于对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会浪费大量的热量,不能对余热进行回收后对绞龙外筒进行利用,影响绞龙外
筒对物料的加工送料的问题,该回转炉多管道汇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具备便于对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的优点,值得推广。
[0012]2、本技术通过设置流量控制机构,用于连接管中测量气体的体积流量和总量,方便使用者进行观察记录。
[0013]3、本技术通过设置支撑杆,可以起到支撑作用,提高绞龙外筒本体的稳定性,通过设置软管,可以起到连接作用,方便对气体进行输送。
[0014]4、本技术通过设置连接管,方便对气体进行输送,通过设置接头,方便使用者对软管进行安装和拆卸,便于使用者将软管进行连接,通过设置法兰,方便对连接管进行固定。
[0015]5、本技术通过设置排气仓,方便对气体进行收集,通过设置盖板,可以对排气仓起到密封作用,通过设置螺栓,方便对盖板的位置进行固定,便于对盖板进行拆装。
[0016]6、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柱,可以起到固定作用,通过设置轴承,方便扇叶转动,通过设置轴承,方便扇叶转动,通过设置固定轮,可以起到固定和引流作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结构的右视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局部结构的右视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排气仓和盖板的分解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软管和接头的分解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局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流量控制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中:1、绞龙外筒本体;2、烟道转筒;3、支撑杆;4、集烟室;5、软管;6、连接管;7、流量控制机构;701、固定柱;702、扇叶;703、固定轮;8、排气仓;9、盖板;10、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0027]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回转炉多管道汇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绞龙外筒本体1,绞龙外筒本体1的表面套设有烟道转筒2,烟道转筒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与绞龙外筒本体1配合使用的支撑杆3,烟道转筒2表面的左侧连通有集烟室4,集烟室4的表面设置有软管5,软管5远离集烟室4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6,连接管6的内腔设置有与软管5配合使用的流量控制机构7,连接管6远离软管5的一侧连通有排气仓8,排气仓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盖板9。
[0028]参考图7,流量控制机构7包括固定柱701,固定柱701的表面套设有扇叶702,固定柱70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连接管6配合使用的固定轮703。
[0029]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流量控制机构7,用于连接管6中测量气体的体积流量和总量,方便使用者进行观察记录。
[0030]参考图3,支撑杆3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均匀环绕于烟道转筒2的内腔,软管5的数量为六个,且均匀分布于集烟室4的表面。
[0031]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支撑杆3,可以起到支撑作用,提高绞龙外筒本体1的稳定性,通过设置软管5,可以起到连接作用,方便对气体进行输送。
[0032]参考图1、图2和图5,软管5的两侧与集烟室4和连接管6的连接处均通过接头10进行固定连接,连接管6靠近排气仓8的一侧与排气仓8的连接处通过法兰进行连通。
[0033]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连接管6,方便对气体进行输送,通过设置接头10,方便使用者对软管5进行安装和拆卸,便于使用者将软管5进行连接,通过设置法兰,方便对连接管6进行固定。
[0034]参考图1、图2和图4,盖板9靠近排气仓8的一侧与排气仓8接触,盖板9的右侧与盖板9的连接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35]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排气仓8,方便对气体进行收集,通过设置盖板9,可以对排气仓8起到密封作用,通过设置螺栓,方便对盖板9的位置进行固定,便于对盖板9进行拆装。
[0036]参考图6和图7,固定柱701的表面与扇叶702的连接处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固定轮703靠近连接管6内壁的一侧与连接管6的内壁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转炉多管道汇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绞龙外筒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绞龙外筒本体(1)的表面套设有烟道转筒(2),所述烟道转筒(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与绞龙外筒本体(1)配合使用的支撑杆(3),所述烟道转筒(2)表面的左侧连通有集烟室(4),所述集烟室(4)的表面设置有软管(5),所述软管(5)远离集烟室(4)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6),所述连接管(6)的内腔设置有与软管(5)配合使用的流量控制机构(7),所述连接管(6)远离软管(5)的一侧连通有排气仓(8),所述排气仓(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盖板(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炉多管道汇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机构(7)包括固定柱(701),所述固定柱(701)的表面套设有扇叶(702),所述固定柱(70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连接管(6)配合使用的固定轮(70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炉多管道汇入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伟汪伟民陈永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利卡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