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角部重叠的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50031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框架核心筒结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针对角部重叠的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间固定连接有共同体,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核心外侧筒剪力墙,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数量为四个的最外圈框梁截面,所述共同体的内部且位于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间开设有最外圈框架柱截面,所述共同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重叠区阴角框架柱。该针对角部重叠的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通过增大重叠区阴角框架柱,增大重叠楼板厚度,增大重叠区外框梁截面,设置多片剪力墙来解决重叠处楼盖应力集中和变形集中的问题,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对角部重叠的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框架核心筒结构
,具体为一种针对角部重叠的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核心筒结构,属于高层建筑结构;简单的来讲就是,外围是由梁柱构成的框架受力体系,而中间是筒体,因为筒体在中间,所以称为核心筒,又名“框架—核心筒结构”。
[0003]框架核心筒结构在超高层领域屡见不鲜,此种结构十分有利于结构受力,并具有极优的抗震性,可争取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使各种辅助服务性空间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主功能空间占据最佳的采光位置,并达到视线良好、内部交通便捷效果,是国际上超高层建筑广泛采用的主流结构形式,以前的针对角部重叠的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抗扭刚度大,扭转效应小,重叠处楼盖应力分散,为满足建筑需要,故而提出了一种针对角部重叠的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针对角部重叠的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具备本身的抗扭刚度小,扭转效应大,重叠处楼盖应力集中,楼板平面内容易产生较大变形和裂缝等缺陷得到有效弥补等优点,解决了抗扭刚度大,扭转效应小,重叠处楼盖应力分散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本身的抗扭刚度小,扭转效应大,重叠处楼盖应力集中,楼板平面内容易产生较大变形和裂缝等缺陷得到有效弥补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针对角部重叠的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间固定连接有共同体,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核心外侧筒剪力墙,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数量为四个的最外圈框梁截面,所述共同体的内部且位于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间开设有最外圈框架柱截面,所述共同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重叠区阴角框架柱,所述共同体的外部设置有数量为两个的重叠区阴角框架柱,所述共同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四个的重叠楼板,所述共同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剪力墙。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主体为四方体,且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大小与形状完全相等。
[0009]优选的,所述核心外侧筒剪力墙为方形箱状,且核心外侧筒剪力墙与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左上、右下两个核心外侧筒剪力墙开洞面积做到最小,开洞尺寸宽与墙厚相等长度为两千两百毫米。
[0010]优选的,所述最外圈框梁截面左右两侧的截面大小不同,长宽分别为六百毫米和三百毫米与两千四百和八百毫米。
[0011]优选的,所述最外圈框架柱截面为正方形,且边长不小于一千四百毫米,且重叠区阴角框架柱的厚度不少于一百八十毫米。
[0012]优选的,所述重叠楼板为长板状,且重叠楼板的长宽的分别做到一千毫米和三百毫米,且重叠楼板与共同体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针对角部重叠的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针对角部重叠的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通过减小左上、右下两个核心外侧筒剪力墙面积,加大最外圈框梁截面、最外圈框架柱截面,尽量减小重叠区剪力墙厚度来增大角部重叠型结构的抗扭刚度。
[0016]2、该针对角部重叠的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通过增大重叠区阴角框架柱,增大重叠楼板厚度,增大重叠区外框梁截面,设置多片剪力墙来解决重叠处楼盖应力集中和变形集中的问题,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第一主体、2第二主体、3共同体、4核心外侧筒剪力墙、5最外圈框梁截面、6最外圈框架柱截面、7重叠区阴角框架柱、8重叠楼板、9剪力墙。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1,一种针对角部重叠的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包括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第一主体1为四方体,且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大小与形状完全相等,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之间固定连接有共同体3,第一主体 1和第二主体2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核心外侧筒剪力墙4,核心外侧筒剪力墙 4为方形箱状,且核心外侧筒剪力墙4与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左上、右下两个核心外侧筒剪力墙开洞面积做到最小,开洞尺寸宽与墙厚相等长度为两千两百毫米,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数量为四个的最外圈框梁截面5,最外圈框梁截面5左右两侧的截面大小不同,长宽分别为六百毫米和三百毫米与两千四百和八百毫米,共同体3 的内部且位于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之间开设有最外圈框架柱截面6,最外圈框架柱截面6为正方形,且边长不小于一千四百毫米,且重叠区阴角框架柱7的厚度不少于一百八十毫米,共同体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重叠区阴角框架柱7,共同体3的外部设置有数量为两个的重叠区阴角框架柱7,共同体3 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四个的重叠楼板8,重叠楼板8为长板状,且重叠楼板8的长宽的分别做到一千毫米和三百毫米,且重叠楼板8与共同体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共同体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剪力墙9,通过减小左上、右下两个核心外侧筒剪力墙4面积,加大最外圈框梁截面5、最外圈框架柱截面6,尽量减小重叠区剪力墙厚度来增大角部重叠型结构的抗扭刚度,通过增大重叠区
阴角框架柱7,增大重叠楼板8厚度,增大重叠区外框梁截面,设置多片剪力墙9来解决重叠处楼盖应力集中和变形集中的问题,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0021]综上所述,该针对角部重叠的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通过减小左上、右下两个核心外侧筒剪力墙4面积,加大最外圈框梁截面5、最外圈框架柱截面6,尽量减小重叠区剪力墙厚度来增大角部重叠型结构的抗扭刚度。
[0022]并且,通过增大重叠区阴角框架柱7,增大重叠楼板8厚度,增大重叠区外框梁截面,设置多片剪力墙9来解决重叠处楼盖应力集中和变形集中的问题,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解决了抗扭刚度大,扭转效应小,重叠处楼盖应力分散的问题。
[0023]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2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角部重叠的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包括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之间固定连接有共同体(3),所述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核心外侧筒剪力墙(4),所述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数量为四个的最外圈框梁截面(5),所述共同体(3)的内部且位于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之间开设有最外圈框架柱截面(6),所述共同体(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重叠区阴角框架柱(7),所述共同体(3)的外部设置有数量为两个的重叠区阴角框架柱(7),所述共同体(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四个的重叠楼板(8),所述共同体(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剪力墙(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角部重叠的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1)为四方体,且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大小与形状完全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强谭文怡关永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南海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