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74974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成:艾叶35-50份、血竭30-50份、麻黄45-55份、乳香30-40份、儿茶30-40份、没药30-40份、当归45-55份、蛇床子45-55份、制马钱子30-50份、制草乌30-50份、全蝎40-50份、冰片5-15份、人工麝香0.5-6份、麻油1500-2000份、蜂蜡300-80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集活血化淤、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温阳散寒、温经止痛、敛创生肌于一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外用剂型,制备简便,具有很好的外观和诸如上述功能,可直接作用于病灶,起效迅速,药力持久,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中药
,尤其涉及一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慢性疼痛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特别是颈椎病、肩周炎、椎间盘突出、软组织损伤、跟骨痛、骨膜炎、骨折恢复期、带状疱疹神经痛,可呈慢性、进行性加重,是促使病人来医院就诊的重要原因。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慢性疼痛的治疗越来越受社会关注。相关研究显示,我国的慢性疼痛患病率大约为35%-45%,老年人慢性疼痛的患病率约为75%-90%,且近年来逐渐向青年人群蔓延。慢性疼痛给患者和家庭造成了极大困扰,也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干扰。
[0003]目前,在慢性疼痛的治疗方法上有多种选择。临床使用的西药主要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NMDA受体阻断药等,但副反应、依赖性、耐药性、成瘾性等缺点极大程度地限制了西药在临床镇痛上的应用。中医对慢性疼痛病症的认识和治疗已相当成熟,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医治疗慢性疼痛的手段主要有针灸、推拿、牵引、中药内服与外治等常规手段。然而,慢性疼痛作为一种长期持续存在的症状导致病人难以有良好的依从性,且目前市场上治疗慢性疼痛的外用制剂虽品种繁多,但仍存在起效慢、疗程长、疗效差、治愈率低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不足,这为基于低返诊率的治疗有效性制造了巨大的障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外用中药组合物,从根本上对慢性疼痛进行治疗,其可直接作用于病灶,起效迅速,药力持久,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所诉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0006]为解决上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一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外用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成:艾叶35-50份、血竭30-50份、麻黄45-55份、乳香30-40份、儿茶30-40份、没药30-40份、当归45-55份、蛇床子45-55份、制马钱子30-50份、制草乌30-50份、全蝎40-50份、冰片5-15份、人工麝香0.5-6份、麻油1500-2000份、蜂蜡300-800份。
[0008]可选的,所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外用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成:艾叶35份、血竭50份、麻黄50份、乳香35份、儿茶35份、没药35份、当归50份、蛇床子50份、制马钱子35份、制草乌35份、全蝎50份、冰片15份、人工麝香0.5份、麻油2000份、蜂蜡600份。
[0009]进一步的,所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可制成药学上允许的任意外用制剂。
[0010]可选的,所述外用制剂为膏剂。
[0011]可选的,所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可制成膜剂、贴剂或凝胶剂
等。
[0012]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13]一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制成膏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步骤一: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各中药:艾叶35-50份、血竭30-50份、麻黄45-55份、乳香30-40份、儿茶30-40份、没药30-40份、当归45-55份、蛇床子45-55份、制马钱子30-50份、制草乌30-50份、全蝎40-50份、冰片5-15份、人工麝香0.5-6份、麻油1500-2000份、蜂蜡300-800份;加工炮制,使其符合相对应的质量标准;
[0015]步骤二:将艾叶、麻黄、当归、蛇床子、制草乌、全蝎加入麻油浸泡7天,然后不断搅拌并加热,使各个药物颜色金黄、质地酥脆,冷却过滤得到第一滤液;
[0016]步骤三:将血竭、儿茶、制马钱子混合打粉,过筛得到第一药粉备用;将制乳香、制没药冷冻后研磨成第二药粉,过筛备用;
[0017]步骤四:将第一滤液加热,加入第一药粉化尽,继续加入第二药粉,降温后过滤得到第二滤液;
[0018]步骤五:将第二滤液加热至60℃,加入人工麝香、冰片,待其融化,加入适量蜂蜡,搅拌均匀冷凝后得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膏。
[0019]可选的,步骤二所述加热温度为200℃至220℃,保持时间为20min至25min。
[0020]可选的,步骤三所述制乳香炮制方法为:取净乳香,照醋炙法(通则0213)炒至表面光亮。
[0021]可选的,步骤三所述制没药炮制方法为:取净没药,照醋炙法(通则0213),炒至表面光亮。
[0022]可选的,步骤三所述制乳香和制没药冷冻温度为零下20℃,冷冻时间为20min。
[0023]可选的,步骤三所述第一药粉过筛目数为120目,所述第二药粉过筛目数为80目以上。
[0024]可选的,步骤四所述第一滤液加热温度为200℃至220℃。
[0025]可选的,步骤五所述第二滤液加热温度为60℃。
[0026]可选的,所述膏剂使用方法为:
[0027](1)将患处皮肤清洗干净;
[0028](2)用压舌板将膏剂反复盘软呈稀膏状,涂于患处,约1mm厚度;
[0029](3)用蜡纸将患处包裹,后用纱布胶带固定即可,贴药皮肤若有轻微发热为正常情况。
[0030]可选的,所述膏剂去除方法为:一手按住皮肤,一手持纱布边缘慢慢揭脱。皮肤上残留的少许膏剂可用湿布擦拭,或用热水清洗即可。
[0031]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中药材,依照《中国药典2015版》,具有如下功效和来源:
[0032](1)艾叶
[0033]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
[0034]选用: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Vant.的干燥叶。
[0035](2)血竭
[0036]功效: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敛疮。
[0037]选用:棕榈科植物麒麟竭Daemonorops draco Bl.果实渗出的树脂经加工制成。
[0038](3)麻黄
[0039]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0040]选用: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l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Bge.的干燥草质茎。
[0041](4)乳香
[0042]功效:活血定痛,消肿生肌。
[0043]选用:橄榄科植物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同属植物Boswellia bhaw-dajianaBirdw.树皮渗出的树脂。取净乳香,照醋炙法(通则0213)炒至表面光亮。
[0044](5)儿茶
[0045]功效:活血止痛,止血生肌,收湿敛疮,清肺化痰。
[0046]选用:本品为豆科植物儿茶Acacia catechu(L.f.)Willd.的去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成:艾叶35-50份、血竭30-50份、麻黄45-55份、乳香30-40份、儿茶30-40份、没药30-40份、当归45-55份、蛇床子45-55份、制马钱子30-50份、制草乌30-50份、全蝎40-50份、冰片5-15份、人工麝香0.5-6份、麻油1500-2000份、蜂蜡300-80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成:艾叶35份、血竭50份、麻黄50份、乳香35份、儿茶35份、没药35份、当归50份、蛇床子50份、制马钱子35份、制草乌35份、全蝎50份、冰片15份、人工麝香0.5份、麻油2000份、蜂蜡60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制成膏剂、膜剂、贴剂或凝胶剂。4.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外用中药组合物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各中药为艾叶35-50份、血竭30-50份、麻黄45-55份、乳香30-40份、儿茶30-40份、没药30-40份、当归45-55份、蛇床子45-55份、制马钱子30-50份、制草乌30-50份、全蝎40-50份、冰片5-15份、人工麝香0.5-6份、麻油1500-2000份、蜂蜡300-800份;加工炮制,使其符合相对应的质量标准;步骤二:将艾叶、麻黄、当归、蛇床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旭林崇良鲍曦柳献云陈晓城张纯武陈必成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