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车载秸秆焚烧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4818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载秸秆焚烧发电装置,包括车身、秸秆预处理装置、焚烧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电能转化装置和自动控制系统,车身装置包括底板、控制室,底板底部设置有履带;秸秆预处理装置包括秸秆预处理器,秸秆预处理器底部布置有尾部烟气管道;焚烧装置包括焚烧炉、鼓风机、引风机、燃料传送带;尾气处理装置包括干式静电除尘器、尾部烟气管道和低位烟道;电能转化装置包括固定在底板上的汽轮机、发电机、电池仓、空凝器、低沸点工质容器、工质泵以及低沸点工质循环管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利用生物质能发电,解决了秸秆露天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焚烧后的热空气可实现热交换,在秸秆预处理时对其进行烘干。预处理时对其进行烘干。预处理时对其进行烘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秸秆焚烧发电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秸秆处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车载秸秆焚烧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秸秆焚烧发电装置是目前有效处理秸秆的方式之一。该装置通过焚烧秸秆产生热量推动工质做功从而进行发电。目前秸秆的焚烧利用大多采用固定式焚烧装置(少数采用移动式装置,但都处于可行度不高的阶段)。固定式装置需要将秸秆从农田中回收运送至装置处统一处理后,再进行焚烧发电,最终将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并将燃烧后的草木灰换田。
[0003]对于固定式装置:首先,采用这种装置需要对从农田回收的秸秆进行集中处理,在这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的运输成本;其次,这种燃烧技术工作效率低,并且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最后,对于秸秆原料和工作环境等变化的工况,这种系统的柔度还需进一步提高。
[0004]对于移动式装置:目前现有的技术方案虽然都做到了可移动,但大多缺少整体设计的意识。首先,这些装置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燃料热值与能量转化效率的问题,所以可能会出现发电量不足以供给焚烧装置使用的问题;其次,这些装置没有设计蓄电装置并对电池电量进行检监测,所以可能出现多余的电量无法储存和装置启动时需要外接电源等问题;再次,这些装置排烟口的灰尘处理方式不合理,使用时导致排烟口堵塞,需要不断配合清理;最后,这些装置对于各个组件间的空间摆放位置缺乏设计,这样出现空间位置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载秸秆焚烧发电装置,利用秸秆的生物质能发电,解决了秋季秸秆露天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秸秆烟尘阻碍机场、高速公路和铁路交通问题,以及秸秆焚烧导致的野外和森林火灾隐患问题;解决了秸秆能量密度低导致的包括运输成本过高、燃烧不稳定问题;同时解决了以前秸秆燃烧技术通常存在的工作效率低、二次污染的排放;并通过智能控制解决了秸秆原料变化、工作环境变化等条件下机组工况优化的问题。
[0006]一种车载秸秆焚烧发电装置,包括车身、秸秆预处理装置、焚烧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电能转化装置和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车身装置包括底板,控制室固定在底板的前部,自动控制系统设置于控制室内,自控控制系统内置控制器;控制室内设置有电池指示灯和控制面板,均与自动控制系统电连接;底板底部设置有履带;
[0007]所述秸秆预处理装置包括秸秆预处理器,与自动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秸秆预处理器位于底板前端,秸秆预处理器底部布置有尾部烟气管道;
[0008]所述焚烧装置包括焚烧炉、鼓风机、引风机、燃料传送带,焚烧炉固定在所述底板中部,所述鼓风机通过管道与焚烧炉前部连接,燃料传送带一端通过管道与焚烧炉连接,一端与秸秆处理器的出口端相连接;引风机通过管道与焚烧炉尾部连接;焚烧炉、鼓风机、引
风机、燃料传送带均与自动控制系统电连接;
[0009]所述尾气处理装置包括干式静电除尘器、尾部烟气管道和低位烟道,所述干式静电除尘器一端与引风机连接,另一端有两个出口,其中排放草木灰的出口与低位烟道直接相连,排放热空气的出口与尾部烟气管道连接,尾部烟气管道另一端与低位烟道连接,低位烟道设置在底板底部;
[0010]所述电能转化装置包括固定在底板上的汽轮机、发电机、电池仓、空凝器、低沸点工质容器、工质泵以及低沸点工质循环管道,所述低沸点工质容器位于底板前端靠近控制室处,通过管道与焚烧炉顶部连接,所述低沸点工质容器侧面分别与空凝器、工质泵连接;所述汽轮机与焚烧炉连接,发电机与汽轮机连接,发电机通过变压整流器与电池仓内的蓄电池电连接,蓄电池为整个装置供电;所述发电机、电池仓、工质泵与自动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汽轮机的乏汽出口端通过管道与空凝器连接。
[0011]所述履带为无动力式或电驱动履带式行走系统,电驱动履带式行走系统与自动控制系统电连接,无动力式的可以由车头或拖拉机拖动从而在农田内移动。
[0012]所述低位烟道上设置有干式静电除尘器,利用电磁分离的原理分离灰分。
[0013]所述履带还可以替换为多轮轴式的移动方式。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如果先将秸秆集中起来,然后在固定式燃烧装置中燃烧很不经济,一般地,秸秆运输超过10公里,其能量就弥补不了运输耗能,而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为移动式,秸秆运输的能源成本和经济成本低;
[0016]2.本专利技术只在农田使用,设置了低位烟道,将秸秆焚烧后的产物中的草木灰就地转化土壤肥力而不再是污染物;
[0017]3.本专利技术为车载秸秆焚烧发电装置,为可移动式秸秆焚烧发电设备,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热气式发电机和热电联供与可移动式矛盾的缺陷;
[0018]4.本专利技术将紧凑型低沸点工质循环(ORC)、蓄电池快速充电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相集成,完美适应野外移动要求,采用低沸点工质做功,发电效率高;
[0019]5.本专利技术在焚烧炉尾部设置干式静电除尘器进行除尘,并将尾部烟道的余热用于秸秆的烘干预处理,解决了湿式除尘器的二次污染问题以及设备老化问题,并且增大了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了设备之间的耦合程度;
[0020]6.尾部烟气管道设置在秸秆预处理器底部,通过余热进行热交换,能够用于秸秆的干燥预处理。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车载秸秆焚烧发电装置的主视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车载秸秆焚烧发电装置的俯视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示意图;
[0024]其中,
[0025]1‑
变压整流器1,2

发电机,3

汽轮机,4

干式静电除尘器,5

焚烧炉,6

空凝器,7

低沸点工质容器,8

控制室,9

秸秆预处理器,10

履带,11

低位烟道,12

电池仓,13

鼓风机,14

工质泵,15

引风机,16

燃料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更好的解释本专利技术,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效果作详细描述。
[0027]如图1

2所示,一种车载秸秆焚烧发电装置,包括车身、秸秆预处理装置、焚烧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电能转化装置和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车身装置包括底板,控制室8固定在底板的前部,自动控制系统设置于控制室8内,自控控制系统内置控制器;控制室8内设置有电池指示灯和控制面板,均与自动控制系统电连接;底板底部设置有履带10,所述履带10为无动力式或电驱动履带式行走系统,电驱动履带式行走系统与自动控制系统电连接,自动控制系统通过驱动电驱动履带式行走系统的驱动电机,控制整个装置的移动;电驱动履带式行走系统可参考自行式农机如收割机的动力系统;无动力式的可以由车头或拖拉机拖动从而在农田内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秸秆焚烧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秸秆预处理装置、焚烧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电能转化装置和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车身装置包括底板,控制室固定在底板的前部,自动控制系统设置于控制室内,自控控制系统内置控制器;控制室内设置有电池指示灯和控制面板,均与自动控制系统电连接;底板底部设置有履带;所述秸秆预处理装置包括秸秆预处理器,与自动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秸秆预处理器位于底板前端,秸秆预处理器底部布置有尾部烟气管道;所述焚烧装置包括焚烧炉、鼓风机、引风机、燃料传送带,焚烧炉固定在所述底板中部,所述鼓风机通过管道与焚烧炉前部连接,燃料传送带一端通过管道与焚烧炉连接,一端与秸秆处理器的出口端相连接;引风机通过管道与焚烧炉尾部连接;焚烧炉、鼓风机、引风机、燃料传送带均与自动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尾气处理装置包括干式静电除尘器、尾部烟气管道和低位烟道,所述干式静电除尘器一端与引风机连接,另一端有两个出口,其中排放草木灰的出口与低位烟道直接相连,排放热空气的出口与尾部烟气管道连接,尾部烟气管道另一端与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双羽王承阳徐克铮王维辰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