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小半径连续梁桥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74774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大跨度小半径连续梁桥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基础施工;所述基础采用排桩式结构形式,桩顶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将同一排桩基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框架结构;支架施工;所述支架为钢管柱贝雷梁组合支架;箱梁施工;施工完毕。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避免地基承载力不足,还能抵抗汛期洪水的冲刷。还能抵抗汛期洪水的冲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跨度小半径连续梁桥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大跨度小半径连续梁桥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高等级公路特别是城市道路立交的建设发展中,曲线梁桥成为一种应用较广的桥型,其通过平顺、流畅的线条给人以美的享受,也为城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在公路和城市道路的立体交叉工程中,小半径曲线梁桥一般作为匝道桥、立交桥或大型桥梁两端的引桥被广泛采用。然而,由于小半径曲线梁桥的力学特性较为复杂,尤其是活载偏载作用下的约束扭转效应十分明显,在设计及施工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小半径曲线梁桥通长采用小跨度布置形式,同时,大跨度小半径的曲线桥型也越来越多的引起了桥梁工程师们的关注。
[0003]国外的弯桥大量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是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罗威和加拿大等国,截止目前,国外在弯桥计算理论和静动力性能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研究,如美国的Los Loms Bridge,已达到最大主跨71.3m、最小半径76m的成绩,跨弯比L/R达到0.94。国内的弯桥发展相对较晚,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扩张发展,国内弯桥主要出现在各大城市的立交桥、匝道桥、低等级道路桥梁中,且普遍采用小跨径布置,一般出现在低但由于需要考虑桥下地面交通、管线及景观等因素,常常不可避免的要用到小半径大跨度的弯桥。
[0004]这些桥梁线型变化多端,结构受力比较复杂,特别是小半径曲线梁桥,除承受弯矩、剪力外,还有较大扭矩和翘曲双力矩的作用。据有关报道,深圳市40座立交桥中,有19座立交桥存在大小不同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在连续梁曲线内侧端支座脱空;有的曲线梁体向曲线外侧径向整体侧移;有的墩梁固结处在立柱顶部(与梁底衔接处)产生水平环形裂缝等危及桥梁正常使用的现象。但总的来说属于在探索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认识不足和尚未认识的失误。因此小半径曲线梁桥的设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大跨度小半径曲线梁桥,当务之急是我国现行相关技术规范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跨度小半径连续梁桥施工方法,能够有效的避免地基承载力不足,还能抵抗汛期洪水的冲刷。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是:
[0007]一种大跨度小半径连续梁桥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8]基础施工;所述基础采用排桩式结构形式,桩顶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将同一排桩基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框架结构;
[0009]支架施工;所述支架为钢管柱贝雷梁组合支架;
[0010]箱梁施工;
[0011]施工完毕。
[0012]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桩基加条形基础的基础形式,相比现有技术能够避免地基承载力不足,又能抵抗汛期洪水的冲刷;采用钢管柱贝雷梁组合支架替代现有技术中满堂架支撑,有效地克服洪水冲刷、使得长期处于河水淹没的支架仍能满足支架结构安全性能;采用钢管柱贝雷梁组合支架作为支撑,可实现提前全场搭设,施工梁体过程中在等强混凝土时,就可以进行下一节段的相关工序施工,预留张拉位置,最后联结已施工梁段,节约混凝土等强时间进行时间进行施工,加快施工进度。
[001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箱梁施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4]箱梁施工过程仿真模拟;
[0015]根据仿真模拟计算结果,将箱梁各个节段的预拱度、支架变形量计算支架立模的预抬量,根据箱梁梁体标高计算立模高程进行交底;
[0016]根据交底进行箱梁施工;
[0017]箱梁施工完成后,对梁段顶面进行高程测量。
[001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为桥梁施工提供理论控制参数,同时,通过理论与实测参数比较,对施工线形及应力状态进行精确控制;所述箱梁施工过程仿真模拟,具体是指:采用大型通用计算程序Midas/Civil施工监控仿真计算,复核设计计算所确定的成桥状态和施工状态,即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仿真分析,并形成相应的施工仿真分析计算文件。
[001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箱梁施工过程仿真模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0]按照实际工况将结构离散成若干个单元;
[0021]按照实际施工顺序,根据各施工阶段主梁的受力状况进行仿真计算;
[0022]对影响结构变化的因素进行计算,以确保施工控制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0023]按照施工和设计所确定的施工工序,以及设计所提供的基本参数,对施工过程进行正装计算,得到各施工状态以及成桥状态下的结构受力和变形控制数据。
[002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数据包括:各施工状态下以及成桥状态下状态变量的理论数据和施工监控数据理论值。
[002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各施工状态下以及成桥状态下状态变量的理论数据包括主梁标高、主梁控制截面应力。
[002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施工监控数据理论值包括主梁立模标高、主梁控制截面应力。
[002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有效的实现箱梁支架的施工;所述支架施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8]在条形基础上进行钢管柱安装;
[0029]将贝雷片搭设在钢管柱上且所述贝雷片处于河水最高水位以上;
[0030]在贝雷片远离钢管柱的一侧安装盘扣支架。
[003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交底进行箱梁施工,具体包括:
[0032]采用大节段支架法现浇施工;
[0033]预应力张拉;
[0034]合龙段施工。
[003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应力张拉,具体是指;通过摩阻试验,确定各部位不同钢束长度、不同三维曲线线性下的摩阻系数,计算张拉伸长值,确保建立梁体预应
力;验证张拉过程中梁体混凝土的强度。
[00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7]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桩基加条形基础的基础形式,相比现有技术能够避免地基承载力不足,又能抵抗汛期洪水的冲刷;采用钢管柱贝雷梁组合支架替代现有技术中满堂架支撑,有效地克服洪水冲刷、使得长期处于河水淹没的支架仍能满足支架结构安全性能;
[0038]本专利技术采用钢管柱贝雷梁组合支架作为支撑,可实现提前全场搭设,施工梁体过程中在等强混凝土时,就可以进行下一节段的相关工序施工,预留张拉位置,最后联结已施工梁段,节约混凝土等强时间进行时间进行施工,加快施工进度;
[0039]本专利技术中每节段需进行单独张拉,张拉完成后才可进行下一节段施工,可保障结构线型,增强结构稳定;
[0040]本专利技术采用大型通用计算程序Midas/Civil施工监控仿真计算,有效的实现桥梁模拟施工虚拟建造,为桥梁施工提供理论控制参数,同时,通过理论与实测参数比较,对施工线形及应力状态进行精确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小半径连续梁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基础施工;所述基础采用排桩式结构形式,桩顶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将同一排桩基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框架结构;支架施工;所述支架为钢管柱贝雷梁组合支架;箱梁施工;施工完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小半径连续梁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梁施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箱梁施工过程仿真模拟;根据仿真模拟计算结果,将箱梁各个节段的预拱度、支架变形量计算支架立模的预抬量,根据箱梁梁体标高计算立模高程进行交底;根据交底进行箱梁施工;箱梁施工完成后,对梁段顶面进行高程测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小半径连续梁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梁施工过程仿真模拟,具体是指:采用大型通用计算程序Midas/Civil施工监控仿真计算,复核设计计算所确定的成桥状态和施工状态,即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仿真分析,并形成相应的施工仿真分析计算文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跨度小半径连续梁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梁施工过程仿真模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按照实际工况将结构离散成若干个单元;按照实际施工顺序,根据各施工阶段主梁的受力状况进行仿真计算;对影响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学江郭相武王智勇赵志雷中平邓存俊胡超徐勇席利萍杨侦龚斯昆赵代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