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堂支架及模板系统的安装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74338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满堂支架及模板系统的安装工艺,其搭载于索塔间的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一分配梁,包括以下步骤:a.满堂支架安装:测量放样、布设底托、顶托安装、纵向分配梁和横向分配梁的安装:在顶托上纵向安放纵向分配梁,在纵向分配梁上间距横向放置横向分配梁,所述横向分配梁比顶托一边各宽出至少50cm,以支撑外模支架及检查人员行走;所述纵向分配梁由槽钢制成,所述横向分配梁由方木制成;b.支撑架顶满堂支架完成后进行满堂支架预压;c.模板安装。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高效、高质量的安装,并大大减少后期繁杂的拆除。并大大减少后期繁杂的拆除。并大大减少后期繁杂的拆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满堂支架及模板系统的安装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满堂支架及模板系统的安装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索塔指的是悬索桥或斜拉桥支承主索的塔形构造物,其实桥梁的重要支承结构。现有的索塔横梁施工主要是利用落地支架进行施工,落地支架占用索塔下部空间,支架拆除后方可进行钢箱梁顶推,导致施工周期长;其次,落地支架需要大量的钢材,还需要钻孔灌注桩,存在施工费用高昂的问题。因此索塔横梁的施工逐渐采用π形支撑架来进行施工,为了满足在π形支撑架上进行横梁的快速施工,需要针对性设计一种满堂支架和模板系统的安装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满堂支架及模板系统的安装工艺,能高效、高质量的安装,并大大减少后期繁杂的拆除。
[0004]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满堂支架及模板系统的安装工艺,其搭载于索塔间的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一分配梁,包括以下步骤:
[0005]a.满堂支架安装;
[0006]测量放样:测量放样出待浇筑箱梁在第一分配梁上的竖向投影线,根据投影线定出箱梁的中心线,根据中心线向两侧对称布设满堂支架;
[0007]布设底托:根据立杆位置布设立杆底托,底托放置平整、底部无悬空现象;
[0008]扣件式支架安装:先全部装完一个作业面的底部立杆及部分横杆,再逐层往上安装,同时安装所有横杆,立杆和横杆安装完毕后,安装斜撑杆;斜撑通过扣件与支架立杆连接,斜撑安装时布置在框架结点上;
[0009]顶托安装:
[0010]根据梁底高程变化决定横桥向控制断面间距,顺桥向设左、中、右三个控制点,精确调出顶托标高,然后用明显的标记标明顶托伸出量,依次调出每个顶托的标高;
[0011]纵向分配梁和横向分配梁的安装:在顶托上纵向安放纵向分配梁,在纵向分配梁上间距横向放置横向分配梁,所述横向分配梁比顶托一边各宽出至少50cm,以支撑外模支架及检查人员行走;所述纵向分配梁由槽钢制成,所述横向分配梁由方木制成;
[0012]b.支撑架顶满堂支架完成后进行满堂支架预压;
[0013]c.模板安装;
[0014]箱梁外模板、底模、内模板均采用竹胶模板,外模板直接立于底模上,采用纵向钢管对外模板加固,并用拉筋配套蝴蝶夹对拉加固,拉筋间距60cm
×
60cm,其中外模板的底部拉筋与底模横向主筋焊接对拉。
[0015]优选的是,所述b中满堂支架预压具体包括:
[0016]待浇筑箱梁设置为分三次浇筑,采用砼预制块作为堆载材料,将前两次浇筑的重量设定为占总重量的60%~65%,并设定最终预压系数为110%,分四级预压,按60%、80%、100%、110%逐级增加堆载,堆载过程中保证砼预制块整体垂直度,采用钢筋对砼预制块的各吊环之间进行横向连接;
[0017]预压过程需进行沉降观测,观测位置设在跨中及斜杠顶,每组在预压块左、右侧各设置一个点位;在点位处固定观测杆,采用水准仪进行沉降观测,布设好观测杆后,预压前测定出其杆顶标高,每级加载完成后,应每间隔12h对支架沉降量进行监测;当支架测点连续2次沉降差平均值均小于2mm时,方可继续加载;
[0018]第四次加载完毕,当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各测点沉降平均值小于1mm;2)连续三次各测点沉降量平均值累计小于5mm;可进行卸载,根据观测记录,计算出满堂支架弹性变形数据,并根据弹性变形量进行支撑架上的满堂支架预拱度设置。
[0019]优选的是,在底模安装之前,在相邻的墩顶测量出墩顶顶面标高作为临时水准点,在模板安装时,在底模、外模板和内模板纵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断面,每个断面设2个水准观测点,通过水准观测点对底板及翼板标高进行调整;
[0020]在模板安装后,用全站仪对箱梁中线、边线进行测定,混凝土浇筑后,再次对箱梁的中线、边线进行测定,在混凝土浇筑前,在箱梁顶板预埋两根钢筋作为箱梁中线控制点和标高控制点,露出混凝土面至少1cm。
[0021]优选的是,所述内模安装时,内模支架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架,纵向间距90cm,横向间距60cm,步距120cm,内模支架顶横向布置槽钢,纵向布置方木,再满铺内模。
[0022]优选的是,外模板、底模和内模板均由统一尺寸的竹胶板制作而成;将索塔下方的钢箱梁作为平台,竹胶板首先运至钢箱梁上,所述支撑架上设置多组连续千斤顶提升系统,通过连续千斤顶提升系统吊装竹胶板,并在提升过程中对竹胶板进行除杂、喷涂脱模剂的工艺。
[0023]优选的是,所述竹胶板的顶部固定有吊耳,通过连续千斤顶提升系统和吊耳对竹胶板进行吊装,在钢箱梁上固定竖直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为U形结构,使所述竹胶板在吊装时,竹胶板的厚度侧伸入所述限位槽中,竹胶板的另一侧与一体除杂喷涂装置相对;
[0024]所述一体除杂喷涂装置包括:
[0025]架体和底座,所述架体为框型结构,且从上至下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和第三横杆;
[0026]脱模剂喷涂装置,其具有多个脱模剂喷头,每个脱模剂喷头均由一个第一阀门控制,多个脱模剂喷头等间距固定于第一横杆上,第一横杆上设置有接近传感器;
[0027]高压气除尘装置,其具有多个高压气喷头,每个高压气喷头均由一个第二阀门控制,多个高压气喷头等间距固定于第二横杆上;
[0028]多个检测装置,多个检测装置等间距固定于第三横杆上,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触板和多个弹性件、多个套筒和测距传感器,所述套筒固定于第三横杆上,所述弹性件设置于套筒中,其一端与第三横杆固定,其另一端伸出所述套筒与触板固定,所述触板远离弹性件的端面为平面,所述第三横杆上相对触板的部位固定有测距传感器;
[0029]控制器,其与测距传感器、接近传感器、脱模剂喷涂装置、脱模剂喷涂装置、第一阀门以及第二阀门连接。
[0030]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的满堂支架及模板系统的安装工艺能高效、高质量的安装,并大大减少后期繁杂的拆除,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同时不占用索塔下方的空间,索塔下方可同步施工。另外支撑架顶满堂支架完成后进行满堂支架预压,能有效消除满堂支架非弹性变形,提高安全性能。同时模板系统的竹胶板在涂刷脱模剂时打破传统耗时耗力的人工涂刷,选择在模板吊装时同步自动涂刷,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后续仅需根据现场需要的形状对竹胶板切割。
[0031]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本专利技术满堂支架的安装示意图;
[0033]图2是本专利技术满堂支架的安装侧视图;
[0034]图3是本专利技术砼预制块压载示意图;
[0035]图4是本专利技术观测点的设置示意图;
[0036]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升过程中对竹胶板进行除杂、喷涂脱模剂的工艺的示意图;
[0037]图6是图5中下部的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满堂支架及模板系统的安装工艺,其搭载于索塔间的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一分配梁,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满堂支架安装;测量放样:测量放样出待浇筑箱梁在第一分配梁上的竖向投影线,根据投影线定出箱梁的中心线,根据中心线向两侧对称布设满堂支架;布设底托:根据立杆位置布设立杆底托,底托放置平整、底部无悬空现象;扣件式支架安装:先全部装完一个作业面的底部立杆及部分横杆,再逐层往上安装,同时安装所有横杆,立杆和横杆安装完毕后,安装斜撑杆;斜撑通过扣件与支架立杆连接,斜撑安装时布置在框架结点上;顶托安装:根据梁底高程变化决定横桥向控制断面间距,顺桥向设左、中、右三个控制点,精确调出顶托标高,然后用明显的标记标明顶托伸出量,依次调出每个顶托的标高;纵向分配梁和横向分配梁的安装:在顶托上纵向安放纵向分配梁,在纵向分配梁上间距横向放置横向分配梁,所述横向分配梁比顶托一边各宽出至少50cm,以支撑外模支架及检查人员行走;所述纵向分配梁由槽钢制成,所述横向分配梁由方木制成;b.支撑架顶满堂支架完成后进行满堂支架预压;c.模板安装;箱梁外模板、底模、内模板均采用竹胶模板,外模板直接立于底模上,采用纵向钢管对外模板加固,并用拉筋配套蝴蝶夹对拉加固,拉筋间距60cm
×
60cm,其中外模板的底部拉筋与底模横向主筋焊接对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满堂支架及模板系统的安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b中满堂支架预压具体包括:待浇筑箱梁设置为分三次浇筑,采用砼预制块作为堆载材料,将前两次浇筑的重量设定为占总重量的60%~65%,并设定最终预压系数为110%,分四级预压,按60%、80%、100%、110%逐级增加堆载,堆载过程中保证砼预制块整体垂直度,采用钢筋对砼预制块的各吊环之间进行横向连接;预压过程需进行沉降观测,观测位置设在跨中及斜杠顶,每组在预压块左、右侧各设置一个点位;在点位处固定观测杆,采用水准仪进行沉降观测,布设好观测杆后,预压前测定出其杆顶标高,每级加载完成后,应每间隔12h对支架沉降量进行监测;当支架测点连续2次沉降差平均值均小于2mm时,方可继续加载;第四次加载完毕,当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各测点沉降平均值小于1mm;2)连续三次各测点沉降量平均值累计小于5mm;可进行卸载,根据观测记录,计算出满堂支架弹性变形数据,并根据弹性变形量进行支撑架上的满堂支架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仁杰王立恩常付军姜勇柯乐彭川陈未明王康王昌裕吴能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七局集团武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