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硅钢收卷速度的卷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74500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硅钢卷取领域,具体涉及提高硅钢收卷速度的卷取系统,包括机架、第一卷取辊、第二卷取辊、第三卷取辊和切捆机构,第一卷取辊、第二卷取辊和第三卷取辊依次转动设置于机架上;切捆机构包括切割刀、挤压板和成卷的胶带,切割刀竖直滑动设置于第一卷取辊和第二卷取辊的上方,切割刀上固定有两个支撑条,两个支撑条之间设置有支撑辊,成卷的胶带套设于支撑辊上,切割刀上还设有供胶带穿过的通槽;挤压板内设有装有墨水的盛墨腔,挤压板一侧的两端固定有排墨管,排墨管与盛墨腔连通,且排墨管与切割刀的侧壁转动连接。采用本技术方案时,有利于提高硅钢卷取效率。有利于提高硅钢卷取效率。有利于提高硅钢卷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高硅钢收卷速度的卷取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硅钢卷取领域,具体涉及提高硅钢收卷速度的卷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硅钢经过拉伸平整等加工工序并卷取后,将硅钢卷运送至下一工序,由于硅钢首尾的加工质量与硅钢中部的加工质量存在差异,而且硅钢尾端的加工质量还要次于硅钢首端的质量,因此将硅钢卷运送至下一工序后需要重新对硅钢进行卷取。
[0003]传统的卷取方式是利用卷取辊先对硅钢首端的部分进行卷取后,对硅钢进行切割,然后将成卷的硅钢首端从卷取辊上取下;然后再使硅钢中部缠绕在卷取辊上,卷取完成后再次对硅钢进行切割,将成卷的硅钢中部从卷取辊上取下后再将硅钢尾端缠绕在卷取辊上。但是这样的卷取方式需要多次从卷取辊上卸下硅钢卷,卷取效率较低,而且卷取完成后需要对硅钢卷进行捆绑,由于成卷的硅钢卷容易散开,捆绑也不方便,费时较多且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提高硅钢卷取效率且能对成卷的硅钢进行预捆绑的系统。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提高硅钢收卷速度的卷取系统,包括机架、第一卷取辊、第二卷取辊、第三卷取辊和切捆机构,第一卷取辊、第二卷取辊和第三卷取辊依次转动设置于机架上;切捆机构包括切割刀、挤压板和成卷的胶带,切割刀竖直滑动设置于第一卷取辊和第二卷取辊的上方,切割刀上固定有两个支撑条,两个支撑条之间设置有支撑辊,成卷的胶带套设于支撑辊上,切割刀上还设有供胶带穿过的通槽;挤压板内设有装有墨水的盛墨腔,挤压板一侧的两端固定有排墨管,排墨管与盛墨腔连通,且排墨管与切割刀的侧壁转动连接。
[0006]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将加工后的硅钢卷套入第一卷取辊后,操作人员将硅钢的首端拉至第三卷取辊上并随第三卷取辊转动的过程中将硅钢的首端卷绕在第三卷取辊上,硅钢的首端卷取完成后切割刀滑动对硅钢进行切割;由于在卷取硅钢首端的过程中第一卷取辊上硅钢卷的直径大于第三卷取辊上硅钢的直径,所以硅钢在由第一卷取辊传送至第三卷取辊的过程中倾斜向下,挤压板保持水平且不会与硅钢接触。
[0007]对硅钢进行切割后,操作人员将硅钢的中部拉至第二卷取辊上并随第二卷取辊转动的过程中将硅钢的中部卷绕在第二卷取辊上,此过程中操作人员将第三卷取辊上的硅钢卷取下,不会影响卷取进度,有利于提高卷取效率;随着第一卷取辊上的硅钢逐渐转移至第二卷取辊上,第一卷取辊上硅钢卷的直径小于第二卷取辊上硅钢的直径,所以硅钢在由第一卷取辊传送至第二卷取辊后倾斜向上;硅钢的中部卷取完成后,操作人员扶住硅钢的尾端,切割刀滑动对硅钢进行切割;切割刀切割硅钢的过程中,挤压板与硅钢接触并转动,位于挤压板和硅钢之间的胶带在挤压板的作用下粘在硅钢中部的尾端上;由于硅钢处于向上倾斜的状态被切割,所以硅钢的切口呈锋利状,操作人员拉动硅钢尾端与胶带接触后即可
切断胶带,硅钢中部完全卷绕在第二卷取辊上时,在挤压板的挤压作用下,通过胶带将硅钢中部的尾端与已缠绕在第二卷取辊上的硅钢粘在一起,由于第二卷取辊上的硅钢卷的直径较大,通过胶带实现了硅钢中部的预捆绑,从而防止硅钢卷散开,进而方便操作人员对硅钢卷进行捆绑。
[0008]切割硅钢卷中部时,挤压板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排墨管转动,从而使盛墨腔内的墨水经排墨管流至硅钢尾端的两侧,由于硅钢倾斜,墨水在硅钢尾端流动的过程中对硅钢尾端的两侧壁进行着色;将硅钢的尾端卷在第三卷取辊上并卸下与硅钢的首端混合后,由于硅钢尾端的加工质量次于硅钢首端的质量,所以硅钢的首端和硅钢的尾端统一转运至下一工序后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硅钢卷是否着墨对硅钢卷进行分类。
[0009]进一步的,排墨管的侧壁固定有销轴,销轴与切割刀的侧壁转动连接,销轴上套有扭簧,扭簧的一端与销轴连接,扭簧的另一端与切割刀连接。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便于转动后的挤压板复位。
[0010]进一步的,切割刀的侧壁固定有对排墨管进行限位的限位杆。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避免挤压板转动过度后不再保持水平。
[0011]进一步的,通槽向挤压板一侧倾斜向上设置。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使通槽侧壁与切割刀一端的过渡位置呈锋利状,也便于对胶带进行切割。
[0012]进一步的,支撑辊滑动且转动设置于支撑条上。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便于对胶带进行更换。
[0013]进一步的,挤压板的上表面设有注墨孔,注墨孔与盛墨腔连通。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便于定期向盛墨腔内添加墨水。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正向示意图;
[0015]图2为切捆机构(除气缸)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着墨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卷取辊1、第二卷取辊2、第三卷取辊3、切割刀4、挤压板5、胶带6、支撑条7、支撑辊8、通槽9、注墨孔10、排墨管11、限位杆12。
[0019]实施例:
[0020]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

3所示:如图1所示的提高硅钢收卷速度的卷取系统,包括机架、第一卷取辊1、第二卷取辊2、第三卷取辊3和切捆机构,第一卷取辊1、第二卷取辊2和第三卷取辊3依次转动设置于机架上,机架上通过螺栓固定有三个伺服电机,第一卷取辊1、第二卷取辊2和第三卷取辊3的一端各自与一个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同轴焊接,伺服电机的型号可以选用MR

J2S

100A。
[0021]如图1、2所示,切捆机构包括气缸、切割刀4、挤压板5和成卷的胶带6,气缸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气缸可以选用亚德客型SC气缸,切割刀4的上端与气缸的输出轴焊接;切割刀4的两侧焊接有两个支撑条7,两个支撑条7之间滑动且转动设置有支撑辊8,成卷
的胶带6胀紧套在支撑辊8上,切割刀4上还开有供胶带6穿过的通槽9,通槽9朝向左侧倾斜向上设置。
[0022]挤压板5内开有装有墨水的盛墨腔,挤压板5的上表面开有注墨孔10,注墨孔10与盛墨腔连通;挤压板5右侧的两端焊接有排墨管11,排墨管11与盛墨腔连通,排墨管11的侧壁焊接有销轴,切割刀4的侧壁开有盲孔,销轴转动设置于盲孔内,销轴上套有扭簧,扭簧的一端与销轴焊接,扭簧的另一端与盲孔的侧壁焊接;另外切割刀4的侧壁还焊接有对排墨管11进行限位的限位杆12。
[0023]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0024]如图1所示,将加工后的硅钢卷套入第一卷取辊1后,操作人员将硅钢的首端拉至第三卷取辊3上并随第三卷取辊3转动的过程中将硅钢的首端卷绕在第三卷取辊3上,硅钢的首端卷取完成后启动气缸带动切割刀4向下滑动对硅钢进行切割;由于在卷取硅钢首端的过程中第一卷取辊1上硅钢卷的直径大于第三卷取辊3上硅钢的直径,所以硅钢在由第一卷取辊1传送至第三卷取辊3的过程中朝左倾斜向下,挤压板5保持水平且不会与硅钢接触。
[0025]对硅钢进行切割后,操作人员将硅钢的中部拉至第二卷取辊2上并随第二卷取辊2转动的过程中将硅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提高硅钢收卷速度的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第一卷取辊、第二卷取辊、第三卷取辊和切捆机构,第一卷取辊、第二卷取辊和第三卷取辊依次转动设置于机架上;切捆机构包括切割刀、挤压板和成卷的胶带,切割刀竖直滑动设置于第一卷取辊和第二卷取辊的上方,切割刀上固定有两个支撑条,两个支撑条之间设置有支撑辊,成卷的胶带套设于支撑辊上,切割刀上还设有供胶带穿过的通槽;挤压板内设有装有墨水的盛墨腔,挤压板一侧的两端固定有排墨管,排墨管与盛墨腔连通,且排墨管与切割刀的侧壁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硅钢收卷速度的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红杨林吴路波彭明山杨德文吴锋田浩叶颖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望变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