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缓冲机构、对重装置和电梯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4313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6:53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对重缓冲机构。所述对重缓冲机构包括调节结构、阻挡结构和缓冲板。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柱状体、以及沿所述柱状体的轴向分布的至少两个凹陷部。所述阻挡结构安装在对重架的底部,其中,所述阻挡结构卡接入所述至少两个凹陷部中的部分凹陷部中。所述缓冲板与所述柱状体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缓冲板与所述柱状体的轴向垂直,且所述缓冲板相对于所述至少两个凹陷部远离所述对重架。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对重装置以及一种电梯系统。了一种对重装置以及一种电梯系统。了一种对重装置以及一种电梯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重缓冲机构、对重装置和电梯系统


[0001]本公开涉及电梯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对重缓冲机构、对重装置和电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高层建筑需要安装电梯以方便人们通行,其中,电梯的对重装置用于使轿厢重量与有效载荷之间保持平衡。在相关安全标准中,当轿厢处于顶层平层位置时,对重装置与缓冲器之间的距离应当是确定的。而在电梯使用过程中,曳引绳会逐渐出现塑性伸长,使得对重装置与缓冲器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目前通常在对重装置上设置由多层等高或者多层差异高度的铁块组成的缓冲机构,以增减铁块的方式调节对重装置与缓冲器之间的距离。
[0003]在实现本公开构思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4]铁块数量的变化会改变对重装置的重量,尤其是将铁块全部拆卸后会使得对重装置重量下降较多,从而影响电梯的平衡系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在调节过程中避免重量发生较大变化且操作便捷的对重缓冲机构,以及对重装置和电梯系统。
[0006]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对重缓冲机构。所述对重缓冲机构包括调节结构、阻挡结构和缓冲板。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柱状体、以及沿所述柱状体的轴向分布的至少两个凹陷部。所述阻挡结构安装在对重架的底部,其中,所述阻挡结构卡接入所述至少两个凹陷部中的部分凹陷部中。所述缓冲板与所述柱状体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缓冲板与所述柱状体的轴向垂直,且所述缓冲板相对于所述至少两个凹陷部远离所述对重架。
[0007]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柱状体包括棱柱状体,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凹陷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和至少一个第二凹陷部。每个所述第一凹陷部设置在所述棱柱状体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平行于所述棱柱状体的轴向。每个所述第二凹陷部设置在所述棱柱状体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平行于所述棱柱状体的轴向。
[0008]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阻挡结构包括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所述第一卡板卡接入一个所述第一凹陷部,以及所述第二卡板卡接入一个与所述第一卡板接入的所述第一凹陷部相邻的所述第二凹陷部。
[0009]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阻挡结构还包括与所述对重架的底部固定连接的隔板,其中:所述第一卡板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隔板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卡板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隔板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
[0010]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卡板为U型板。
[001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卡板与所述隔板的连接位置处开设有第一长圆孔,其中,所述第一卡板可移动的沿所述第一长圆孔的长度方向卡接入所述第一凹陷部。
[001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二卡板的连接位置处开设有第二长圆
孔,其中,所述第二卡板可移动的沿所述第二长圆孔的长度方向卡接入所述第二凹陷部。
[0013]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凹陷部的顶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底部沿所述棱柱状体的轴向远离所述对重架。
[0014]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棱柱状体为矩形管。
[0015]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
[0016]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凹陷部为贯穿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凹陷部为贯穿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二开口。
[0017]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矩形管还包括分别平行于所述矩形管的轴向且对称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一开口为第一矩形槽,其中:所述第一矩形槽的深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侧面的厚度,以及所述第一矩形槽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第一矩形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矩形管的轴向。
[0018]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开口为第二矩形槽,其中:所述第二矩形槽的深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侧面的厚度,以及所述第二矩形槽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第二矩形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矩形管的轴向。
[0019]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对重装置。所述对重装置包括对重架和如上所述的对重缓冲机构。其中,所述对重架用于放置对重块,所述对重缓冲机构安装在所述对重架的底部。
[0020]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梯系统。所述电梯系统包括轿厢和如上所述的对重装置。其中,所述对重装置与所述轿厢通过曳引绳连接。
[0021]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益效果:
[0022]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对重缓冲装置能够至少部分地解决调节对重装置与缓冲器之间的距离时而导致重量发生较大变化的问题,并因此通过改变阻挡结构卡接入调节结构的不同凹陷部,以利用抽拉式调节的方法,改变缓冲板与缓冲器之间的距离,而不会引起重量的较大变化。
附图说明
[0023]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0024]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可以应用对重缓冲机构的电梯系统;
[0025]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包括对重缓冲机构的对重装置的示意图;
[0026]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对重缓冲机构的示意图;
[0027]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棱柱状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图4中棱柱状体的A方向视图;
[0029]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阻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带有第一长圆孔的第一卡板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31]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带有第二长圆孔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0033]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0034]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0035]在使用类似于“A、B和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和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重缓冲机构,包括: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柱状体、以及沿所述柱状体的轴向分布的至少两个凹陷部;阻挡结构,安装在对重架的底部,其中,所述阻挡结构卡接入所述至少两个凹陷部中的部分凹陷部中;缓冲板,与所述柱状体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缓冲板与所述柱状体的轴向垂直,且所述缓冲板相对于所述至少两个凹陷部远离所述对重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重缓冲机构,所述柱状体包括棱柱状体,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凹陷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每个所述第一凹陷部设置在所述棱柱状体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平行于所述棱柱状体的轴向;至少一个第二凹陷部,每个所述第二凹陷部设置在所述棱柱状体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平行于所述棱柱状体的轴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重缓冲机构,所述阻挡结构包括:第一卡板,所述第一卡板卡接入一个所述第一凹陷部;以及第二卡板,所述第二卡板卡接入一个与所述第一卡板接入的所述第一凹陷部相邻的所述第二凹陷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重缓冲机构,所述阻挡结构还包括与所述对重架的底部固定连接的隔板,其中:所述第一卡板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隔板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卡板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隔板的第二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重缓冲机构,其中:所述第二卡板为U型板。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重缓冲机构,其中:所述第一卡板与所述隔板的连接位置处开设有第一长圆孔,其中,所述第一卡板可移动的沿所述第一长圆孔的长度方向卡接入所述第一凹陷部。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重缓冲机构,其中:所述隔板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峰沈雪君
申请(专利权)人: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