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双相钛合金的热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74305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6: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相钛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相钛合金的热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相钛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能够细化双相钛合金组织、提高双相钛合金塑性的双相钛合金热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钛合金具有比强度高、耐蚀、耐热性强等优点,在航空航天、医疗、化工等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钛合金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对高强度高塑性钛合金的需求和要求不断提高。根据组织类型,钛合金可分为α型、近α型、α+β型、β型等不同类型。其中,α+β型双相钛合金兼具α型钛合金和β型钛合金的特点,可热处理强化,可焊性较好,综合力学性能良好,是应用最广泛的钛合金类型。然而,α+β型双相钛合金强度和塑性匹配不足,特别是室温塑性较差,加工过程中容易开裂。以目前用量最大的Ti6Al4V(TC4)双相钛合金为例,其延伸率通常不足10%。提升双相钛合金塑性、改善强塑性匹配,是制备高性能双相钛合金仍面临的挑战。
[0003]研究者采用多种强化手段,提高钛合金的强度。如采用合金化的方法,添加Mo、Cr、V、Ta、Mn、Fe、Al等元素,调整元素含量配比,利用合金元素的固溶强化及其对钛合金相变的影响,使钛合金强度提高;如采用固溶+时效处理,产生第二相析出,可强化钛合金材料;再如利用形变复合热处理工艺,使形变和热处理发生耦合,调控钛合金组织状态,改变不同物相的含量、形态、尺寸、分布等。
[0004]针对钛合金塑性不足问题,超塑性加工是大幅改善钛合金塑性的有效方式,但钛合金超塑性条件十分苛刻,对温度、应变速率有特殊要求,一般仅应用于特殊钛合金构件的加工。目前实际生产中主要通过优化退火工艺实现,如采用双重退火,对钛合金塑性有较大改善。
[0005]上述方式虽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双相钛合金的强度和塑性,但对于严苛环境下服役的双相钛合金构件,其塑性仍然不够理想,特别是对钼当量较低的双相钛合金而言更为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目的:针对现有工艺制备的双相钛合金室温塑性不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相钛合金的热处理方法。
[0007]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双相钛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1)动态相变细化:在T
β

30℃~T
β
的温度下对双相钛合金进行塑性变形,所述T
β
为β相转变温度;
[0009]2)等轴化处理:将步骤1)所得钛合金在两相区中高温段T
β

100℃~T
β

30℃保温后空冷;
[0010]3)元素再分配处理:将步骤2)所得钛合金在两相区低温段T
β

250℃~T
β

200℃保温后水淬;
[0011]4)冷变形:对步骤3)所得钛合金在室温下变形处理,单次变形量5~10%;
[0012]5)β逆转变处理:将冷变形后的钛合金加热到T
β

200℃~T
β

100℃,保温后空冷;
[0013]6)β稳定化处理:将步骤5)所得钛合金加热到T
β

350℃~T
β

250℃,保温后水淬;
[0014]7)循环进行步骤4)~6);
[0015]8)界面偏聚处理:将上述步骤得到的钛合金加热到T
β

250℃~T
β

200℃,保温后空冷。
[0016]作为优选的,步骤1)中,塑性变形的应变速率小于1s
‑1。进一步的,塑性变形的变形量不低于50%。
[0017]步骤2)中,等轴化处理的保温时间优选为1~3h。
[0018]步骤3)中,元素再分配处理的保温时间优选为0.5~1h。
[0019]步骤5)中,β逆转变处理的保温时间优选为1~2h。
[0020]步骤6)中,β稳定化处理的保温时间优选为0.5~1h。
[0021]较优的,步骤7)中,循环次数不少于3次。
[0022]步骤8)中,界面偏聚处理的保温时间为15~30min。
[0023]专利技术原理:本专利技术通过各步骤之间相互关联、共同作用实现了细化双相钛合金组织、提高双相钛合金塑性的效果,各步骤的作用具体如下:
[0024]动态相变细化:在两相区高温段变形,通过控制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产生形变增强β

α相变效应,诱导形成大量细小的α相,产生动态相变细化晶粒的效果;其中,变形温度需要严格控制在T
β

30℃~T
β
,应变速率需要严格控制在1s
‑1以下,变形量不低于50%。变形温度过高或过低、应变速率过大,均不会产生形变增强β

α相变效应,无动态相变细化效果。
[0025]等轴化处理:对热变形样品进行等轴化处理,通过严格控制处理温度在两相区中高温段,即T
β

100℃~T
β

30℃,得到等轴状或块状β相,为后续元素再分配处理和冷变形做好必要的组织准备。不同形态β相对元素再分配处理获得的亚稳β相性质及随后的冷变形有重要影响:与长条状或片状β相相比,等轴状或块状β相经元素再分配处理后,在冷变形过程中才会产生TRIP效应,对塑性提升有利。
[0026]元素再分配处理:等轴化处理后,在两相区低温段进一步进行等温处理,使合金元素在α、β两相重新分配,获得亚稳态的块状或等轴状β相。元素再分配处理温度需要控制在T
β

250℃~T
β

200℃,冷却方式为水淬:温度过低,元素不会发生扩散和重新分配;温度过高,不能获得亚稳β相;冷却方式采用空冷或炉冷,也难以得到亚稳β相。
[0027]冷变形:元素再分配处理后获得的亚稳β相在冷变形过程中发生马氏体转变,产生相变诱发塑性效应(TRIP),提高双相钛合金加工硬化能力,进而提高其塑性。同时,冷变形产生高密度位错,使钛合金组织细化。单次变形量需控制在5~10%,以匹配元素再分配处理获得的亚稳β相数量,使其充分转变,同时提升加工塑性和生产效率。
[0028]β逆转变处理:冷变形后亚稳β相大部分转变为马氏体,且β相或马氏体产生高密度位错,导致TRIP效应消失,钛合金加工硬化能力微弱,塑性较低。采用β逆转变处理,使β转变组织发生逆转变,重新形成β相,并消除内部位错,恢复钛合金加工硬化能力;同时,β逆转变处理还会导致形变组织发生再结晶,使晶粒细化。β逆转变处理温度需控制在T
β

200℃~T
β

100℃:温度过低,β相仍残余位错,稳定性较高,不利于恢复β相的TRIP效应;温度过高,α晶
粒粗化,β相尺寸长大,同样对TRIP效应和塑性不利。
[0029]β稳定化处理:β逆转变处理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相钛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动态相变细化:在T
β

30℃~T
β
的温度下对双相钛合金进行塑性变形,所述T
β
为β相转变温度;2)等轴化处理:将步骤1)所得钛合金在两相区中高温段T
β

100℃~T
β

30℃保温后空冷;3)元素再分配处理:将步骤2)所得钛合金在两相区低温段T
β

250℃~T
β

200℃保温后水淬;4)冷变形:对步骤3)所得钛合金在室温下变形处理,单次变形量5~10%;5)β逆转变处理:将冷变形后的钛合金加热到T
β

200℃~T
β

100℃,保温后空冷;6)β稳定化处理:将步骤5)所得钛合金加热到T
β

350℃~T
β

250℃,保温后水淬;7)循环进行步骤4)~6);8)界面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雪峰刘子霖李旭敏方峰蒋建清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