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坯加热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8342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钛板坯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板坯加热工装,包括板体,板体构造有在垂直于板面的方向上贯穿板体的多个加热孔,板体的宽度为1450mm~1550mm,板体的长度为4500mm~5000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重量不满足自耗炉重量规格要求的钛及钛合金板坯,能够通过板体对板坯的支撑承托作用放入自耗炉内进行加热,保证板坯在自耗炉内平稳动作不坠落,由于板坯在自耗炉中运行时,下表面因为有工装的阻挡,下喷嘴热量无法均匀地传递到板坯下表面,因此在板体上构造自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的加热孔,实现板坯的上、下表面温度的加热均匀。下表面温度的加热均匀。下表面温度的加热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坯加热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钛板坯制造
,尤其涉及板坯加热工装。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钛及钛板坯采用步进炉加热后进行热轧轧制成带卷,步进炉分动梁和静梁,动梁通过步进的方式把板坯往前推进,静梁承担板坯的重量,一般情况下,静梁的宽度在4m,也就是说理论上板坯的长度至少在4m以上才能在炉内加热,而实际生产中考虑到高温下板坯在重力作用下有一定的挠度,所以一般要求板坯长度在4.5m以上。钛及钛合金板坯宽度一般有1060mm、1260mm、1560mm等规格,按180mm厚度、4.5m长度的板坯折算成板坯重量为3.9吨、4.4吨、5.7吨,低于相应重量规格的钛及钛合金板坯无法实现热轧,而现有的真空自耗炉3吨、5吨居多,导致大部分真空自耗炉生产的板坯无法实现热轧轧制,约束了钛及钛合金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板坯加热工装,解决了3吨、5吨自耗炉生产的板坯热轧加热的问题,采用板体承载短小板坯,即实现短小板坯的热轧带卷前的加热,又能实现上下表面温度的均匀,以此来实现短小钛及钛合金板热轧带卷前的热轧加热。
[0004]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板坯加热工装,包括板体,所述板体构造有在垂直于板面的方向上贯穿所述板体的多个加热孔,所述板体的宽度为1450mm~1550mm,所述板体的长度为4500mm~5000mm。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孔包括多个加热孔列,每个所述加热孔列包括沿所述板体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通孔。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加热孔列以所述板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中线为对称轴,在所述板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中线的两侧呈轴对称设置。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加热孔列的所述通孔以所述板体的宽度方向的中线为对称轴,在所述板体的宽度方向的中线两侧呈轴对称设置。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加热孔列中相邻的两个所述通孔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间距,所述第一间距由所述板体中部向沿所述板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侧逐渐减小。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孔为圆形通孔。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加热孔列中所述通孔的孔径沿所述板体的宽度方向的中线向所述板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两侧逐渐减小。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板体的厚度为65mm~75mm。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板体上还设有多个用于支撑板坯的垫块。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垫块分布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加热孔列之
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026]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板坯加热工装,包括板体1,板体1构造有在垂直于板面的方向上贯穿板体1的多个加热孔11,板体1的宽度为1450mm~1550mm,板体1的长度为4500mm~5000mm。
[0027]本技术实施例的板坯加热工装,能够是针对短小规格的钛及钛合金板坯加热的工装,将板体1的宽度限制在1450mm~1550mm,长度限制在4500mm~5000mm,使重量不满足自耗炉重量规格要求的钛及钛合金板坯,能够通过板体1对板坯的支撑承托作用放入自耗炉内进行加热,保证板坯在自耗炉内平稳动作不坠落,由于板坯在自耗炉中运行时,下表面因为有工装的阻挡,下喷嘴热量无法均匀地传递到板坯下表面,因此在板体1上构造自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的加热孔11,实现板坯的上、下表面温度的加热均匀。本技术解决了3吨、5吨自耗炉生产的板坯热轧加热的问题,采用板体1承载短小板坯,即实现短小板坯的热轧带卷前的加热,又能实现上下表面温度的均匀,以此来实现短小钛及钛合金板热轧带卷前的热轧加热。
[0028]本实施例中,板体1的宽度选择为1500mm,长度选择为5000mm,选用耐热钢H13作为板体1材料,耐热性较好,承载能力较大。
[002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加热孔11包括多个加热孔列111,每个加热孔列111包括沿板体1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通孔112。本实施例中,加热孔11以孔列的形式分布在板体1上,加热孔列111上通孔112的排布方向为板体1的宽度方向。在其它实施例中,加热孔11可以其形式排布在板体1上,保证板体1下方的喷嘴的热量传递至板坯下表面即可。本实施例中,每个加热孔列111包括5个通孔112。
[003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多个加热孔列111以板体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线为对称轴,在板体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线的两侧呈轴对称设置。本实施例中,以分割板体1的长度方向的中线为对称轴,在对称轴两侧的板体1上对称分布加热孔列111,且相邻两个加热孔列111之间的距离相等,保证钛及钛合金板坯上下表面温度均匀。本实施例中,板体1上共包括8个加热孔列111。在其它实施例中,加热孔列111的个数可根据实际工况进行调整和选择。
[003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个加热孔列111的通孔112以板体1的宽度方向的中线为对称轴,在板体1的宽度方向的中线两侧呈轴对称设置。本实施例中,除了所有加
热孔列111在板体1的长度方向上保持对称外,每个加热孔列111还以分割板体1的宽度方向的中线为对称轴,在对称轴两侧的板体1上对称分布,以此使加热孔11的排布在板体1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上均保持对称一致,保证加热效果的均衡。
[003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个加热孔列111中相邻的两个通孔112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间距,第一间距由板体1中部向沿板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侧逐渐减小。由于自耗炉的燃烧喷嘴所喷出来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每个火焰部分的温度有一定的区别,一般情况下外焰温度相对较高,焰心温度相对较低,因此,加热孔11的需依据火焰的形状进行,本实施例中,加热孔11的总体分布轮廓与火焰形状相似,因此位于板体1中间部分的加热孔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坯加热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所述板体构造有在垂直于板面的方向上贯穿所述板体的多个加热孔,所述板体的宽度为1450mm~1550mm,所述板体的长度为4500mm~500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坯加热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孔包括多个加热孔列,每个所述加热孔列包括沿所述板体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坯加热工装,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加热孔列以所述板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中线为对称轴,在所述板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中线的两侧呈轴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坯加热工装,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加热孔列的所述通孔以所述板体的宽度方向的中线为对称轴,在所述板体的宽度方向的中线两侧呈轴对称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剑钟军李萍张闯闯桂方起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和世泰通用钛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