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地铁道床用自排水装置及排水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3938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铁道床用自排水装置及排水方法,自排水装置埋置在地铁道床底部,从外至内依次为外壳、吸水体、透水层和排水槽;排水槽沿轨道长度方向密贴于隧道仰拱处,当道床与隧道剥离后,与地铁道床两侧的排水通道相连通;透水层罩设在排水槽外侧,吸水体设置在透水层的外周;外壳罩设在透水层外周,且外壳底端面与隧道衬砌之间设置有预留缝隙。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在道床内部,能及时排出隧道与道床间的渗漏水,避免道床脱空加剧,避免出现冒泥现象,保障列车行车运行安全。障列车行车运行安全。障列车行车运行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道床用自排水装置及排水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领域,特别是一种地铁道床用自排水装置及排水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地铁运输需求及运营里程不断扩大,地铁隧道风险及病害发生的次数也在不断增加。其中,道床脱空是地铁隧道普遍存在的病害问题。地铁整体道床脱空后会出现渗水、翻浆冒泥现象,地下渗出的积水会进一步腐蚀道床,使道床最终形成脱空状态。整体道床脱空在列车经过时使轨道线路及整体道床产生变形或下沉,情况严重可能影响列车正常运行速度,给地铁运营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0003]地铁隧道渗漏水是导致道床脱空的主要诱因。然而,现有地铁隧道排水措施多为道床表面排水,一旦道床发生的脱空,现有排水措施无法及时排出隧道与道床之间的积水,将进一步导致脱空加大,影响列车安全运行。因此,如何专利技术一种设置在道床结构内部,能及时排出隧道与道床间渗漏水的自排水装置,成为行业亟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地铁道床用自排水装置及排水方法,该地铁道床用自排水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道床用自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自排水装置埋置在地铁道床底部,且密贴于隧道衬砌顶部;自排水装置从外至内依次设置外壳、吸水体、透水层和排水槽;排水槽沿轨道长度方向密贴于于隧道衬砌顶部,当道床与隧道剥离后,排水槽与地铁道床两侧的排水通道相连通;透水层罩设在排水槽外侧,吸水体设置在透水层的外周;外壳罩设在透水层外周,且外壳底端面与隧道衬砌之间设置有预留缝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道床用自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吸水体为多孔材料,弹性模量设置为4

9MPa;以保证在列车荷载的作用下,预留缝隙高度的减小量在0.9

2.5mm范围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铁道床用自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道床浇筑前预留缝隙初始高度设置为1.5

4.5mm,浇筑道床后预留缝隙的高度降低至1

3mm,列车经过时排水装置外壳受压,在列车荷载的作用下预留缝隙的高度降低至0.1

0.5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铁道床用自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道床浇筑后,预留缝隙高度减少量ΔH1计算公式为:在列车荷载作用下,预留缝隙高度减小量ΔH2计算公式为:预留缝隙高度计算公式为:H0=H2+ΔH1+ΔH2其中,H为吸水体高度,单位:mm;H0为预留缝隙初始高度,单位:mm;H2为列车荷载作用下预留缝最小高度,单位:mm;ΔH1为道床浇筑后预留缝隙高度减少量,单位:mm;ΔH2为列车荷载作用下预留缝隙高度减小量,单位:mm;E为吸水体材料的弹性模量,单位:MPa;m0为一节列车长度范围内的道床质量,单位:t;P为一节列车总轴重,单位:t;σ0为道床最低点压应力,单位:MPa;S1为自排水装置外壳上表面面积,单位:mm2;S2为自排水装置吸水体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浩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