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泥回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73777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泥回收方法,将脱泥溢流送入一次旋流器进行分级处理,获得矿浆浓度不低于35%、少于10微米颗粒的含量浓度低于送入浮选的矿浆的含量浓度的分级底流,将获得的分级底流送入浮选工艺处理。经过分级处理的分级底流符合正常送矿要求,不干扰原有生产工艺,从矿泥中实现矿物回收,提升了产量,又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泥回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回收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矿场矿泥的回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很多矿区的围岩蚀变分布广、规模大,以绿泥石化、绢云母化为主,导致出窿原矿石含泥较高,矿泥具黏结性。由于采出矿石含泥量高,矿石在选矿破碎过程中又产生次生矿泥,大量的矿泥严重堵塞碎矿设备的进、出料口,影响筛分作业的筛分效率。为降低矿泥对破碎作业流程产生的不利影响,在中碎作业前设置洗矿作业,通过高压水强力冲洗使矿石中的细泥与块(颗粒)矿分离,洗矿产生的含细粒级矿物的水体,称为洗矿脱泥溢流。
[0003]脱泥溢流一般具有以下特点:脱泥溢流中干矿量占到出窿原矿量的8.5%左右,矿浆的重量百分比浓度6%

10%,其中10微米以下的选矿细泥比例大。因脱泥溢流具有矿浆量较大、矿浆浓度低、10微米以下的选矿细泥多的特点,一直以来是选矿回收的难点。
[0004]传统脱泥溢流采取的回收办法比较简单,即通过沉淀池自然沉淀的办法,回收沉砂,人工排放,回收效果很不理想,并且该部分溢流矿浆进入浮选流程时,浮选液面、泡沫层厚度等极不稳定,影响选矿指标,容易导致浮选失败,所以经常将脱泥溢流直接排入了尾矿库,这样造成了较大的金属损失和资源浪费。
[0005]研制脱泥溢流的回收方法,既可以帮助矿场提升产量,又能够减少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矿泥回收方法,实现了脱泥溢流的回收。
[000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矿泥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脱泥溢流送入一次旋流器进行分级处理,获得矿浆浓度不低于35%、少于10微米颗粒的含量浓度低于送入浮选的矿浆的含量浓度的分级底流,将获得的分级底流送入浮选工艺处理。
[0008]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获得的分级底流产出率高于48%、少于10微米颗粒的含量浓度不高于于4.7%。
[0009]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经一次旋流器分级处理的一次分级溢流送入二次旋流器进行二次分级处理,获得矿浆浓度不低于25%、少于10微米颗粒的含量浓度不高于38%的二次分级底流,且二次分级底流的产出率高于14%。
[0010]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一次分级溢流的矿浆浓度不低于4%、少于10微米颗粒的含量浓度不高于75%以及产出率高于51%。
[0011]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将获得的分级底流和二次分级底流进行混合搅拌。
[0012]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在将获得的底流送入浮选工艺处理前,先送入磨矿工艺处理。
[00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经过分级处理的分级底流符合正常送矿要求,不干扰原有生产工艺,从矿泥中实现矿物回收,提升了产量,又能够减少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优选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矿泥回收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0017]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矿泥回收方法,将脱泥溢流送入一次旋流器进行分级处理,获得矿浆浓度不低于35%、少于10微米颗粒的含量浓度低于送入浮选的矿浆的含量浓度的分级底流,将获得的分级底流送入浮选工艺处理。
[001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脱除洗矿矿泥中的大部分少于10微米颗粒的细泥,避免细泥过多对浮选回收产生影响;二是洗矿产出的脱泥溢流浓度低,矿浆量大,需要对含水达到浓缩的效果,使液固比符合浮选回收的要求。从分级、浓缩、浮选等工艺综合考虑,采用旋流器组对洗矿脱泥溢流实现分级和浓缩,少于10微米以下的细泥和矿浆中多余的水从旋流器溢流中脱除,回收旋流器底流,旋流器底流进入正常的生产流程。
[0019]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较优的一种矿泥回收方法,将脱泥溢流送入一次旋流器进行分级处理,获得矿浆浓度不低于35%、少于10微米颗粒的含量浓度低于送入浮选的矿浆的含量浓度的分级底流,将获得的分级底流送入浮选工艺处理。
[0020]具体的,获得的分级底流产出率高于48%、少于10微米颗粒的含量浓度不高于于4.7%。经一次旋流器分级处理的一次分级溢流具体指标:矿浆浓度不低于4%、少于10微米颗粒的含量浓度不高于75%以及产出率高于51%;将一次分级溢流送入二次旋流器进行二次分级处理,获得矿浆浓度不低于25%、少于10微米颗粒的含量浓度不高于38%的二次分级底流,且二次分级底流的产出率高于14%。
[0021]将获得的分级底流和二次分级底流进行混合搅拌,并送入磨矿工艺处理,该部分物料中存在部分较粗颗粒物料,这部分颗粒物料还未达到分选要求的单体解离,经过磨矿工艺处理后,达到要求;经磨矿工艺处理后,送入浮选工艺处理,完成后续正常生产工艺。
[002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现例子:以比较常见的铅锌银矿为例,矿石含量银65g/t、铅0.6%、锌1.0%,脱泥溢流矿浆体积量平均为70m3/h左右,碎矿段每天开机时间17

18小时,对矿浆浓度的测定均值在7%—8%之间。照此计算,脱泥溢流中固体物料约90t/d。脱泥溢流矿泥综合回收工艺改造工程投入需要约47万元,其中设备投入32.75万无,土建费用2.1万元,机电控制4万元,材料费约5.1万元,安装费约3万元。运行成本主要为两台22kw渣浆泵的电耗,用于将脱泥溢流泵入旋流器,渣浆泵工作时间每天约16~18小时,运行成本费用每天约600元。
[0023]选矿破碎段洗矿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脱泥溢流矿泥矿量平均90t/d,按本回收流程考察数据67.84%左右的回收产率,每天回收进入浮选流程的脱泥溢流干矿量约为61t/d。进入浮选流程的脱泥溢流金属品位平均按银65g/t、铅0.6%、锌1.0%计算,浮选回收率银、铅、锌分别按80%、85%、80%计算,则每天可多增收金属产量分别为银3.172Kg、铅0.311t、锌0.488t。每天新增收入约为17500元,运行成本费用每天约600元,新增利润16900
元/日,按一年310天选矿生产计算,年新增利润将超过520万元。实现了投入少,经济效益显著。随着出窿原矿品位上升,脱泥溢流矿泥的相应金属品位相应上升,带来的新增收益也将随之提高,实现长期受益。
[002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矿泥回收方法,利用旋流器对矿泥进行浓缩和脱除细泥处理,经过分级处理的分级底流符合正常送矿要求,不干扰原有生产工艺,从矿泥中实现矿物回收,提升了产量,又能够减少环境污染。
[0025]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专利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专利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泥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脱泥溢流送入一次旋流器进行分级处理,获得矿浆浓度不低于35%、少于10微米颗粒的含量浓度低于送入浮选的矿浆的含量浓度的分级底流,将获得的所述分级底流送入浮选工艺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的所述分级底流产出率高于48%、少于10微米颗粒的含量浓度不高于于4.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一次旋流器分级处理的一次分级溢流送入二次旋流器进行二次分级处理,获得矿浆浓度不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小生温定斌黄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贵溪鲍家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